分享

寒水型消渴+“糖尿病”与“消渴病”+“消渴型”糖尿病从“寒消”论治+消渴:“寒消”与“热消”+从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中医降血糖,两周即显效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21

寒水型消渴 原创 阳明本草 

寒水型消渴是怎么回事呢?
 
阳虚生寒,或饮食服药寒凉过度,阳不足以温煦运化水湿为津气,这个津气具备滋润效果,少了所以渴,因为气化功能减退了所以喝多少水尿多少还是渴。病人一般寒证较为明显,同时水湿运化减慢或停滞,体内会出现水湿证。这种寒水型的消渴用真武汤,方里附子、生姜、白术、茯苓可以温阳散寒利水化气,白芍既能滋阴又能利尿同时防止燥热药过度。
这种消渴和肾气丸所治的消渴还不太一样,肾气丸所治消渴是真阴虚损为主,旁及真阳,所以滋肾阴为主,补肾阳其次。而寒水型消渴,主要是火不足(阳虚)蒸腾气化不足而生寒水,兼有阴血虚。
 
真武汤所治的寒水型常见症状有哪些呢?常见如下:
1、消渴。
2、头目眩晕,欲仆地。头重脚轻,走路不稳,不安腿,身体振颤,肌肉跳动。
3、或浮肿,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
4、喜温喜热,四肢凉或冷,腹冷腹痛。
4、小便异常,或只是尿频如夜尿多而清长,或遗尿,尿失禁;或量少,或尿急尿痛尿不出来。
5、大便稀不成形,或水样大便,或腹泻,或大便正常。
6、舌润、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水滑。
7、脉沉、细、迟、弦、缓。
注意事项:五心烦热,咽喉充血显著,晚上难以入睡,小便黄等阴虚内热体质患者勿服
 
真武汤
炮附子二两(30克)、白芍三两(45克)、生姜三两(切,45克)、白术二两(30克)、茯苓三两(45克)。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一升为200毫升。一剂分三次服用。
《伤寒论》
病机:寒水。
注:白芍剂量大于附子。
 
附病例:
(一)
有位36岁的男性患者得了糖尿病,口渴多饮,空腹血糖10.32mmol/L(186nlg/d1),尿糖(十十十)。
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没有治好。于是到桑景武先生处就诊。
患者面色发白,没有精神,头晕目眩。还是口渴想喝水,喝了后全尿了不解渴,夜里小便次数过多。同时还有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不想说话。望其舌苔白腻质淡,切其脉沉细无力。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
综合上面的症状,用真武汤温阳利水化气。
附子20克,干姜20克,茯苓50克,白芍50克,白术30克。
患者吃了10剂药后,各种症状就消失了,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也正常。切其脉沉缓,望其舌淡苔白,于是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
(二)
有位47岁的女患者,糖尿病13年了,也是请桑景武先生诊治。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吃得多还是容易饿不,口渴多饮,尿次数过多,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空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先生用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
茯苓50克,白芍100克,白术50克,附子20克,干姜20克,桂枝50克,麻黄20克。
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随防3年末见病情反复。   
 
 
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可以用上面这个方哦!人跟人不一样,虽然同是糖尿病,但病机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是气阴两虚型的,有人可能是肾虚型的,有人可能是热证型的,有的人可能是多种证型相互夹杂的。
吃药要对证才行,不然就没效果!
 

“糖尿病”与“消渴病”



医村


    “糖尿病”就是“消渴病”、或说“消渴病”就是“糖尿病”,已经成为现实诊治“糖尿病”或“消渴病”的时弊。中医内科指南,要求中医临床医师,在诊治糖尿病时,只能做中医消渴病的诊断。治疗上,要按中医消渴病论治。这使很多中医临床医师,在诊治“糖尿病”或“消渴病”时,左右为难。因为,在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中医消渴病的临床特征;而一些消渴病,又不具备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病”; “消渴病”,也不等同于“糖尿病”。一个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消渴期和非消渴期。所以,中医临床医师,在诊治糖尿病患者时,要根据患者的当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只做“消渴病”的教条诊断。

    “糖尿病”,中医诊断应分为:消渴型“糖尿病”和非消渴型“糖尿病”。消渴型“糖尿病”,按中医“消渴病”论治;非消渴型“糖尿病”,应按中医“虚痨杂病”论治。

 

注:现时,对“消渴病”的论治,也出现了很大的误区,形成了只“滋阴清热”的时弊。下文专讲。

“消渴型”糖尿病从“寒消”论治
医村
    近代,有关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论述很多,皆从消渴论治,多数医家偏执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使滋阴清热之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正治之法。笔者认为:糖尿病,有“消渴型”与“非消渴型”之分;消渴,有“寒消”与“热消”之别。非消渴型糖尿病,应按虚痨杂病论治;消渴型糖尿病,应从“寒消”论治。“寒消”病机:阳虚为本,位在脾肾;阴虚燥热为标,位在肺胃。温脾肾、助双化(脾之运化、肾之气化),为正治之法;滋阴清热润肺胃,为兼治之法。
   “寒消”的论述,可追溯到《内经》“肺消”证。《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提出了肺消是因寒而致,其主症为饮多尿亦多。《金匮要略·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阐明了饮多尿亦多的治法在于温肾化气。可见肺消,即“寒消”也。寒消的发病机理,前贤更有精辟论述。《景岳全书》“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也。”清代何梦瑶《医碥》“其人命门火衰,不能蒸动肾水与脾胃中谷气,以上达于肺。故上焦失润而渴。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下膀胱,故饮一溲一。”可见寒消的发病特点是饮多亦尿多,这与热消口渴多饮尿少甚至无尿迥然不同。

    消渴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特点:饮多,尿亦多。临床上单纯的上消型糖尿病是不存在的,单纯的中消或下消型糖尿病也是很难看到的,而三消并病型糖尿病最为多见,常常是随饮随尿,随尿随饮,渴不止;且多食,但不能解其饥、肥其体。可见,消渴型糖尿病患者,尽管有大量的饮食进入人体,但不能被人体所利用,究其原因,责之于寒,位在脾肾。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入胃,得脾气之转输而充实四肢,滋养肌肉。消渴型糖尿病患者,能食多饮,是胃不弱;食而不解饥、饮而不解渴,是脾寒失运不能转输之故也,即“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肾主气化、蒸化水液、固摄膀胱。肾阳不足,不能蒸水化气,气不化津,津不上达,则口渴不止。气化失司,膀胱失摄,则尿多。水谷的消化吸收,虽在脾胃,却有赖于肾的温煦,釜底无火,则虽能受纳,而不能腐熟转运。况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谷气下泄,胃中空虚,则饥而欲食,随食随泄,随泄随饥,而成消谷善饥之证。可见,肾气虚弱,命门火衰,则上不能蒸化水谷以濡润于身,下不能固摄精微水液以职司开合,造成水谷之气不能由脾达肺而直趋下源,下源不固,精微水液随小便而出,终成“寒消”。

    综上所述,消渴型糖尿病属寒消,阳虚为本,位在脾肾,是其病机根本。温脾肾、助双化,为治本之法。虽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阴液的大量丢失,加之化源不足,必然造成阴亏肺胃燥热的状态,但他毕竟是疾病发展的结果,而非本质。故此,滋阴清热润肺胃,仅为兼治之法。

    笔者自拟“双化汤”温脾肾、助双化。药用:黄芪30g,干姜10g,附子10g,苍术10g,厚朴6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白芍15g,葛根15g,升麻6g。方中黄芪、干姜、附子益气助阳,化气生津;苍术、厚朴健脾助运,转输津液;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益肾填精,固摄下源;白芍敛阴和阳;葛根、升麻鼓舞胃气,生发清阳之气,以助布化津液。若口干、渴甚等肺胃燥热之证明显者,可酌加生地黄、沙参、石斛、玉竹、知母、天花粉等;若兼有高血压、冠心病,可酌加夏枯草、丹参、郁金、水蛭等;白内障视物不清者加谷精草等;便秘者加大黄;腹胀便溏或双下肢浮肿者,酌加白术、茯苓、泽泻、大腹皮等。笔者自1989年以来用此方治疗糖尿病获得满意疗效。

典型病例:患者,女,41岁,农民。1989年7月16日初诊。患者素体丰满,精力充沛,近半年来易饥,食粮渐增,身体渐瘦,疲乏无力,口干多饮,饮水量逐日增多,常半夜干渴致醒,饮后方能入睡,尿量极多,伴耳鼻眼干痒灼热。大便先干后软,舌红苔薄少津,脉浮数略显无力。查尿糖(++++),空腹血糖16.63mmol/L。证属脾肾阳虚、双化失司,兼肺胃阴亏燥热。治宜温脾肾、助双化,兼清润肺胃。用双化汤加天花粉15g,五味子10g,沙参15g。每日1剂,嘱注意饮食起居。服药5剂,渴饮大减,食量小便渐少,效不更方,继用7剂,口鼻眼耳已不干热,饮食二便正常。查尿糖(-),空腹血糖6.55mmol/L。前方研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g,继服善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

注:本文,自1996年后,四次刊发。

消渴:“寒消”与“热消”。医村
消渴,所有版本的教科书,在论述其发病机理时,都一致强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而,“滋阴清热”已成为治疗消渴之时弊。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盖消者,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血气,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故不可尽以火证为言……。消有阴阳,忧不可不察。”可见,消渴当有寒热之分。

    消渴分型:按“病位”分上、中、下三消及三消并病型;按“病机”分热消与寒消。

    热消:教科书论述准确,不在多述。

    寒消:有关论述可追溯到《内经》“肺消”证。《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提出了肺消是因寒而致,其主症为饮多尿亦多。《金匮要略·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阐明了饮多尿亦多的治法在于温肾化气。可见肺消,即“寒消”也。寒消的发病机理,前贤更有精辟论述。《景岳全书》“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也。”清代何梦瑶《医碥》“其人命门火衰,不能蒸动肾水与脾胃中谷气,以上达于肺。故上焦失润而渴。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下膀胱,故饮一溲一。”可见寒消的发病特点是“饮多亦尿多”,这与热消口渴多饮尿少甚至无尿迥然不同。

    寒消:阳虚为本,位在脾肾;阴虚燥热为标,位在肺胃。

    寒消,饮多亦尿多。常常是随饮随尿,随尿随饮,渴不止。说明饮入于胃,不被人体所利用,究其原因,责之于寒,位在脾肾。

    脾主运化、肾主气化。脾寒失其运化,而不能转输津液;肾寒失其气化,而不能蒸化水液。一则,水不化津,津不上达,则肺胃阴虚燥热而口渴多饮;二则,水不化津,下入膀胱,则小便量多而成寒消。

    寒消:温脾肾,助双化(脾之运化、肾之气化),为治本之法;滋阴清热,润肺胃,为治标之法。

从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
全网发布:2009-08-05 18:22 发表者:赵进喜 4639人已访问
从消渴病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的临床意义
赵进喜 傅 强
当代中医治疗糖尿病,普遍重视益气养阴治法。何以然?因为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最常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给予益气养阴治疗理所当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益气养阴治法治疗糖尿病,除了能改善症状外,降低血糖指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有人认定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降低血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果真如此无能吗?古代中医究竟又是作如何治疗呢?众所周知,糖尿病概属于中医“消渴病”之类。虽然古代中医治疗消渴病的方剂,未必都适合于今天糖尿病临床。但总结古人有关消渴病中药方剂,还是可以看到古人的基本治疗思路,当可以为我们今天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对包括唐代《千金》、《外台》,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明代《普济方》以及日本医家编纂的《医方类聚》等方书所载消渴病相关方剂,系统进行了文献总结整理,结果发现古人治疗消渴病实际上更重视清热治法。对消渴病相关中医古方进行总结归类,则可以归纳为清热方、清热养阴方、益气养阴清热方、益气补肾滋阴壮阳方、益气健脾方等五类。
1 清热方
清热治法,包括苦寒清热、甘寒清热生津、清脏腑热、清虚热、清热解毒治法等,药物包括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大黄、芒硝、苦参、龙胆草、夏枯草、天花粉、石膏、知母、滑石、寒水石、晚蚕砂、海蛤壳、海浮石、青黛、生地、玄参、地骨皮、桑白皮、竹叶、升麻、犀角、板蓝根等。苦寒药、甘寒药、咸寒药可单独应用,也常配伍应用。常用药物配伍包括黄连、天花粉药对,石膏、知母药对,知母、黄芩药对等。如《千金方》枸杞汤,由枸杞枝叶、黄连、栝蒌根、甘草、生石膏组成,其中黄连苦寒,能清心肝胃肠之热,清热解毒,可以坚阴,栝蒌根苦甘寒,可以清肺胃之热,育阴生津,所以黄连、天花粉配伍颇适合于消渴病内热伤阴病机。《千金要方》巴郡太守三黄丸,更是药用苦寒清热之黄连、黄芩和清热泄下之大黄,乃消渴病清热解毒治法之代表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所含小檗碱,黄芩所含黄芩甙以及大黄所含大黄醇等有效成分,都有很好的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所以治疗糖尿病可以期望取得疗效。可见,古人治疗糖尿病还是非常重视清热治法。因为内热作为消渴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原因,进一步可以伤阴耗气,导致气虚、阴虚不过是内热致病的结果而已。至于清热药物的具体应用,或用苦寒,或用甘寒、咸寒,或以清利,或以清泄,或侧重清实热,或侧重清虚热,或侧重清心火、肝火、胃火,或侧重清肺热,或清脾胃积热,或清肾经妄动之相火。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选用清热药物。
2 滋阴清热方
滋阴清热方剂,常为清热药与滋阴药同用。清热药包括苦寒、甘寒及其他寒凉药物。而滋阴药又包括滋肾阴、养肺阴、养心阴、养胃阴、养肝阴药物等。常用药物配伍如麦冬、天花粉药对,黄连、生地药对,黄连、麦冬药对等。如《千金要方》猪肚丸治消渴方,药用黄连与天花粉、麦冬、知母基本配伍,更加茯神益阴宁神,猪肚、粱米补虚,黄连丸治渴方,主要是黄连、生地基本配伍,可望用治内热伤阴之消渴病。《千金要方》枸杞汤,由地骨皮可以清虚热,麦门冬养阴增液,所以可用于糖尿病阴虚挟热之证。《外台秘要方》崔氏消渴方,用黄连、栝蒌、生地配伍,体现着养阴清热的治疗思路,也是消渴病治疗基本用药。《太平圣惠方》治消渴,口舌焦干,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地骨皮散方,在黄连、天花粉基本配伍基础上,用地骨皮可以清虚热、滋肾阴,加麦冬养阴生津,黄芩苦寒清热,石膏辛甘寒凉清热,茯神、远志宁神,甘草和中,所以适用于消渴病内热伤阴,阴虚热盛,心神不宁表现为口舌焦干,精神恍惚,烦躁不安者。《直指方》天花散,在天花粉、麦冬基本配伍的基础上,加用生地、葛根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固肾,甘草益气和中,所以非常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朱氏集验方》麦门冬丸,以养阴生津之麦冬为主药,配合黄连、天花粉消渴病清热对药,适合于糖尿病内热伤阴之病机。《玉机微义》丹溪方,也是由黄连末、天花粉末、生地黄汁、生藕汁组成,所含黄连、天花粉、生地基本配伍,可以理解为清热养阴的基本配伍。可见古代中医治疗消渴病很重视清热养阴。为什么?因为内热最易伤阴,欲养其阴,必清其热。观察发现:阴虚热盛证,尤多见于糖尿病重症患者,清热养阴理所应当。但由于内热有实热、虚热之别,内热与阴虚又存在具体脏腑定位之不同。如阴虚有肾阴虚、胃阴虚、心阴虚和肺胃阴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心肾阴虚之异,临床当分别具体情况具体用药。
3 益气养阴清热方
益气养阴清热方剂,是益气药、养阴药和清热药同用。因热伤气阴是贯穿消渴病始终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挟热证最为常见,所以这类方剂在古代文献中收方最多。常用配伍如人参、麦冬药对,人参、知母药对,黄芪、生地药对,黄芪、知母药对等。如《千金要方》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方,药用麦冬、茯苓、黄连、石膏、葳蕤、人参、龙胆、黄芩、升麻、枳实、枸杞子、栝蒌根等,内含麦冬、人参、黄连、栝蒌根基本配伍,适合于气阴两虚热盛者。《外台秘要方》黄连苦参丸,内含人参、黄芪、生地、黄连、麦冬基本配伍,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同时,更有牡蛎固摄精微。《太平圣惠方》治消中渴不止,小便赤黄,脚膝少力,纵食不生肌肤,黄芪丸方,药用黄芪、牡蛎、栝蒌根、甘草、麦门冬、地骨皮、白石脂、泽泻、知母、黄连、薯蓣、熟干地黄,内含黄芪、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连、知母配伍,也体现了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补肾固肾治法。而《太平圣惠方》治消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白茯苓丸方,药用白茯苓、覆盆子、黄连、人参、栝蒌根、熟干地黄、鸡肶胵、萆薢、玄参、石斛、蛇床子,磁石汤下,益气养阴清热药与补肾固摄、清利药同用,所以适用于消渴病日久伤肾者。连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垣《东垣试效方》用治高消大渴,饮水无度。舌上赤涩,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下,腹时胀痛,浑身色黄,目白睛黄,甚则四肢痿弱无力,面尘脱色,胁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忘,臀腰背寒,两丸冷甚的生津甘露饮子,也在益气养阴的同时,选用了石膏、山栀、黄柏、黄连、升麻、知母等清热药。原注指出:“消之为病,燥热之气胜也。……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气不能除,故以石膏、甘草之甘寒为主;启玄子云:滋水之源,以镇阳光,故以黄连、黄柏、栀子、知母之苦寒,泻热补水为臣;以当归、杏仁、麦门冬、全蝎、连翘、白芷、白葵、兰香、甘草甘寒,和血润燥为佐;  以升麻、柴胡苦平,行阳明少阳二经,白豆蔻、木香、藿香反佐以取之;又为因用桔梗为舟揖,使浮而不下也”。主张益气养阴清热,甘寒、苦寒、辛散同用。可见古代中医非常重视清热益气养阴治法。以内热伤阴耗气贯穿消渴病病程始终,清热益气养阴治法,自然也就非常常用。唯气阴两虚证结合脏腑定位也有肾、脾肾、心肾、肺肾、肝脾肾、心脾肾、肺脾肾多种复杂情况,所以临床应用也不能局限于一方一药。
4 滋阴助阳益气补肾方
滋阴助阳补肾方剂是以补肾为中心,常常是益气药、滋阴药、壮阳药同用。而且还常与固肾收摄药同用。《金匮》肾气丸是其祖方。而《千金要方》茯神丸方,药用茯神、黄芪、人参、麦冬、甘草、黄连、知母、栝蒌根、菟丝子、苁蓉、石膏、干生地,益气养阴清热药与菟丝子、肉苁蓉温肾药同用,提示消渴病即使阴阳俱虚者,也不能忘记清热治法。《外台秘要方》宣补丸,主治肾消渴,小便数,药用人参、黄芪、栝蒌、茯神、炙甘草、麦门冬、黄连、知母、干地黄、石膏、菟丝子、肉苁蓉,在益气养阴温阳补肾的同时,也用黄连、知母、石膏清热。《太平圣惠方》治消肾,心神虚烦,小便无度,四肢羸瘦,不思饮食,唇口干燥,脚膝乏力,有黄芪丸方,药用黄芪、熟干地黄、麦门冬、鸡肶胵、山茱萸、人参、五味子、肉苁蓉、地骨皮、白茯苓、玄参、牛膝、补骨脂、鹿茸,益气补肾固摄、滋阴壮阳,类似于后世参芪地黄汤方,功擅补虚,所以适用于消渴病日久肾虚阴阳俱虚、脚膝乏力者。药用地骨皮、玄参养阴清热,提示消渴病内热伤阴耗气,阴损及阳,而后成才阴阳俱虚之证,应该始终重视清热治法。《神巧万全方》治消肾,小便多白浊,或不禁,有黄连丸,药用黄连、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龙骨、山茱萸、磁石、鸡肶胵,滋阴壮阳固肾,更用黄连清热坚阴,也体现了古人补肾重视清热的思路。因消渴病久病常见肾虚,而且常见阴阳俱虚,但因为有内热伤阴耗气、阴损及阳,才有肾虚,肾气不固,所以补肾固肾不能忘记清热治法。
5 益气健脾方
益气健脾方剂,多以益气健脾药为主组成。以消渴病气虚以脾气虚最为常见,所以益气方剂,常以益气健脾为主,或兼以补肺气、补心气。四君子汤、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等是其祖方。人参、黄芪配伍、人参、白术配伍最为多用。如《太平圣惠方》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不能下食,人参散方,药用人参、桑白皮、陈皮、半夏、黄芪、木香、赤芍药、草豆蔻、桂心、槟榔、枇杷叶,以人参、黄芪为基本配伍,配以行气、利湿、和胃之药,适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心脏病表现为气虚湿停气滞者。《宣明论》治胃膈瘅热烦满,饥不欲食,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而成消渴,多饮而数小便,兼疗一切阳实阴虚,风热燥郁,头目昏眩,风中偏枯,酒过积,一切肠胃燥涩,倦闷壅塞,疮疥痿痹的人参白术汤方,药用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大黄、山栀、荆芥、薄荷、桔梗、知母、泽泻、茯苓、连翘、栝蒌根、干葛、官桂、青木香、藿香、甘草、石膏、寒水石、滑石,益气健脾的同时,应用清热、化湿等祛邪药,有四君子汤、防风通圣散、三石汤之方意。《东垣试效方》治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的兰香饮子,药用石膏、知母、生甘草、炙甘草、人参、防风、半夏、兰香、白豆蔻、连翘、桔梗、升麻,益气健脾、清热化湿药同用,则可理解为白虎加参汤变方,加辛润升提、开泄郁热之品和芳香化湿之药,能清化湿热,所以适用于消渴病脾虚湿热证。提示益气健脾法治疗消渴病,也常常需要与清热治法同用。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治法,主要适用于素体脾虚或消渴病日久伤脾,或误治脾胃受伤所致的脾胃气虚证。但由于消渴病热伤气阴病机贯穿始终,单纯表现为脾气虚相对少见,患者常常兼有不同程度的内热,尤其是湿热。所以益气健脾药常应与清热,尤其是清热化湿药同用。由于脾居中焦,恶湿,为气机升降之枢,脾气不足常常兼有痰湿、氺湿、气滞诸证,久病者更常兼血瘀,所以应用益气健脾药物,又常常需与化湿、利水、行气药同用,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肾病、心脏病心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浮肿、胀满的患者。
作者简介:赵进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糖尿病肾病重点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著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等书。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

中医降血糖,两周即显效

发表者:张徽声 136人已访问

  从一个近期的一个病例说起,杨XX,女性,因为口渴多饮而就诊,查餐后2小时血糖17.59mmol/l,空腹血糖7.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未用任何西药,中医治疗2周后复查,餐后2小时是11.96mmol/l,患者口渴多饮症状消失,体力改善,再服用中药2周后复查,餐后血糖12mmol/l,空腹血糖6.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其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所以此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恢复正常充分说明中医控制血糖的可靠性。未来也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中医降糖没有造成低血糖的任何风险。这里又要强调的是低血糖的危害性,所谓“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会抵消十年的控制高血糖的成果”,你能保证使用西药包括胰岛素在内的降糖西药十多年都不出现一次低血糖吗?一次低血糖很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而且低血糖原因很多,防不胜防,你看看原因:1、降糖药过量;2、饮食不合理,主食吃的太少;3、运动量过大,特别是餐前大量运动;4、出现身体其它情况比如呕吐、腹泻、发热等;5、严重的肝病比如肝硬化等;6、慢性肾功能不全;7、胰岛细胞瘤;8、肿瘤释放类胰岛素样因子,有胰岛素相同的作用。

     那么中医怎么治疗糖尿病呢?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辩证论治。分以下几型: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日一剂(病情严重者可每日服两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大便燥结严重可加玄参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口渴多饮、多食、便溏,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而干、脉弱,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功效的七味白术散。其方药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 
  三、肾阴亏损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选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有烦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症,可加用知母、黄柏各10克(即知柏地黄汤),若神倦乏力明显,可加党参、黄精、黄芪各15克,若尿量过多且混浊,可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各10克。 
  四、阴阳两虚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量多且混浊如脂膏,甚则饮-溲-,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面容憔悴,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温阳滋阴、补肾固涩为主,可选用《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附子(先下)、桂枝各10克,熟地黄24克,山萸肉、怀山药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畏寒肢冷较甚,可加鹿茸粉0.5克(冲服),若尿过频量过多,可加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各10克。

    以上看到的是临床中的一个普通糖尿病人,本人还治疗过已经使用了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却控制不了的超高血糖病人,也基本可以在用药14天左右起到较好控制血糖的作用,也有刚刚得了糖尿病的年青病人,合并有高血压,在原药基础上配合中医药使得血糖和血压均控制良好。所以综上所述,只要得法,中医治疗糖尿病有确切疗效,值得大家选用,个人建议至少在你准备长期、常年、终身服用西药前尝试。

方子和检验单如下,做个中医不容易,做个好中医更不容易,做个可以让病人检验指标都改变的中医更更不容易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