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小带城偏。 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 凤山门,江干区城区中部,为中山南路、万松岭路、凤山路、中河路相关地域名,以门名为地名。 未改造前的城墙遗址 城门原来在六部桥西,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作为南宋的京城,800年前的杭州一共有十座主要的城门。凤山门作为古杭州的东大门,因为靠近皇城,因此便显得尤为重要,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把杭州改为临安,于南宋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皇宫大内毁于战火,凤山门也同时被毁。后又重建城墙,在这个地方建造了城门取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阳门;在清朝时期,商贩经过这座城门,是需要交税钱的。 明代嘉靖年间因倭寇入侵和掳掠,城墙作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筑。胡宗宪担任闽浙总督,全面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事后,加强了杭州城墙防固,于清波门南城墙筑带湖楼,在东南城墙筑定南楼,在凤山门西城墙筑襟江楼,艮山门东城墙上筑望海楼(俗称跨海楼),又恢复吴山东麓镇海楼(俗称鼓楼)抗敌御警功能增大 。 1920年凤山水门 凤山门边的老房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周边都是做小生意的人,大家都住在河边的草屋里。如今,城门都已经不存在了,唯有六部桥南的凤山门是杭州目前仅存的一座古代水城门。 1981年的中河凤山门水门远眺 “古凤山门碑”的后面就是中河 六部桥,元时改名通惠桥,明称云锦桥,清复称六部桥沿袭至今。 水城门,杭州凤山门的水城门在中河南路近万松岭路处,相传梁山英雄从此门攻入杭州。 当年,这里为南宋中心,必然是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现在,杭城的地域慢慢扩大,这里已不再是那个闹忙的中心,人们行色匆匆,没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去关心那段孤零零的残破城墙的历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