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茄门·嘎门·懈门

 苏迷 2014-07-17

苏州有一俗语叫“茄(音嘎)门相”,上点年纪的苏州人都晓得,这是形容对待某事某人时,表现出的一种态度。“相”字很容易理解,指面相、表情、腔调;而“茄门”一词,则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可理解为不起劲、没兴趣;亦可理解为不情愿、不热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兴味索然。打个比方,晚上某人问你去不去一道看足球?你没什么兴趣,于是就可跟对方说:“我不想去,有点茄门相。”还有譬如:“糯米食我不太喜欢吃,尤其是甜的我愈加茄门相。”但是呢,这种不喜欢、没兴趣,还没到真正厌恶的地步,因为假使真的要去看一会足球、吃一点糯米食,勉强还是可以的。

所以这个“茄”字里,包含着犹豫不决、进退两难之意。“茄”只是读音而已,与茄子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冬瓜缠茄门里缠错的。就像我女儿小辰光跟着电视学唱《聪明一休》主题歌,竟唱成“格叽、格叽、格叽、格叽——阿姨洗痰盂……”。不要说孩子,连我也曾误听:记得以前电视里看到一广告张柏芝手托细腰,一扭一摆袅娜走来,说了句“为什么不用索芙特?”我误听成了“为什么不用手扶着?”以至“冬瓜缠茄门里”,这里说的茄门,倒确实是指茄类,是茄子、番茄植物

那么“茄门”一词出典在哪呢?这就说法不一了。同作为吴地的上海,有一种讲法,认为“茄门”是英文Germany德国人)的译音。因旧上海开埠后入沪的德国人,看上去性情孤傲、表情死板,使人望而生厌,人们一见到就有回避和反感心理,故产生了“茄门”一说;还说因德国货价格昂贵,对于这类“茄门”货,自然就“茄门相”。另外有种讲法就比较勉强,说是因为一直吃茄子吃腻了,所以看见茄子就“茄门相”了。

其实茄门相的“茄”,应写成“”,且须从吴音,方能会意。说文解字》:懈,从心,解声。“解”字苏州话读“嘎”音,就是把束缚着的、系紧的东西打开,例如:解开绳子,解去领带,裤带解松等。苏州话古音多,“懈”字从古至今一直读成“ga”,为松弛、犹豫磨蹭之意。如“叫我去旅游,我是有点门相葛,还是买点吃吃实惠勒”。“叫俚抓紧辰光做暑假作业,小家伙总归有点懈发”。引申出来,这“茄门相”就应写成“懈门相”。门,当然是指门类,是依照事物的特性,将相同的集中在一起而分成的类,像上述一类态度,就划分在“懈门”类里。包括“懈门相”、“门腔”。

苏州闲话的读音,如有较确切的汉字可以运用,还是应当尽量用准确,而不能只是谐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