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隐”施治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杏林脉香 2014-07-18

辨“隐”施治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辨隐施治;辨证施治;中医学;发展

在当代大量的“隐”证面前,传统中医学辨“证”将很难下手,必须由单一的辨证施治发展为既能辨证义能辨“隐”施治,才能使中医学开辟另一片河山,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笔者提出了辨“隐”施治的伞新概念。

1.隐性疾病大量存在的临床流行病学依据

可以概括地说除急性或暴发性疾病、意外伤害以外,几乎大多数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免疫紊乱性疾病、慢性中毒等均存在较长的无症状期,比如原发性缓进型高血压,约30%的患者在发生并发症前为“无症状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化学性糖尿病)为“隐性”健康状态。

2.辨“隐”施治新概念的提出

传统中医辨证施治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所谓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法则的过程。因此,传统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必须取决于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症状群)或体征(体征群),否则就没有对象可辨。问题是,当代许多疾病处于以下情况:(1)有症状但无体征;(2)有体征但尤症状;(3)只有个别症状或个别体征;(4)既无症状,也无体征,但有实验室检查改变。其中(1)(2)(3)町称为疾病的部分“隐”证状态;而(4)则为疾病的完全隐证状态,在传统四诊面前完伞露不出“庐山真面目”。因此,笔者提出的辨“隐”施治新概念是指:对于当今大量的部分隐证性或完伞隐证性疾病,中医学仍能结合传统四诊方法和现代器械检查结果(器诊)加以辨“隐”得证或辨病,进而合理有效施治的过程。所以传统中医依靠四诊(望、闻、问、切)辨证,现代中医要辨“隐”证则要达到依据“五诊辨证(传统四诊+器诊)”。

3.辨“隐”施治的新方法学体系——五诊合参

有充足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仍可按传统的中医诊病方法:四诊合参进行辨证施治,而部分性隐证或完全性隐证性疾病或疾病隐性阶段必须打破以症状为重心的四诊格局而发展新的辨“隐”施治方法学体系——五诊合参,这是中医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之路。当跨过辨“隐”施治的新台阶使中医学发展找到新突破口之后,义町以反过来在有充足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中探索四诊合参与五诊合参的比较研究,促进器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但器诊辨证是当的中医学的难点、空白和系统工程,有待加以创新、研究和发展。

4.中医辨“隐”施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中医辨“隐”施治的必要性和町行性,本文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为例加以说明,并借此推而广之。

4.1中医辨“隐”施治的必要性

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流行病学中有13患者为无症状性,这种高血压病就中医辨证分型来说目前还是空臼(经检索结果)。中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必须走现代化、理论重构或创新之路。因此,要打破中医辨证以依赖症状为中心的格局,就无症状性高血压而苦,必须探索用体征和辅助检查(生化、代谢、影像等)作为辨证分型的依据,以用来完善中医对高血压病辨‘证施治的新体系。然而这就需要研究辨证标准、分型标准、如何命名等目前李白的问题,这将对高血压中医辨证防治起巨大推动作用,也将促进中医辨“隐”证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故有迫切的立题必要性。

4.2中医辨“隐”施治的可行性

中氏辨证有症状的高血压主要根据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阴阳、虚实的辨证,而阴、阳属性主要来自对症状和部份体征(舌、脉象)的“取类比象”和按阴、阳、虚、实概念的分类归属。

就无症状性高血压而言,施以牛化、代谢、影像学检查后与有症状性高血压的异同在于:(1)无症状,因缺乏对症状的阴阳属性判断;(2)有舌、脉象和其他体征_口,查,这方面无差异,可以做体征的阴阳、虚实判断;(3)生化、代谢、影像检查结果为新的,暂无标准的既非症状亦非体征的元素。由此可见:(1)项由于缺乏判断源可以舍去不用,(2)项相同是可以保留按图索骥的,(3)项是有待创新的,而如何将(2)、(3)结合整体考虑也是有待创新的,如何制定(3)项所有结果判断标准也是有待创新的。

因此,只要制定出每项检查指标结果阴阳、虚实的概念和标准,就能按中医辨证原则进行工作,按阴阳五行学说要领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类,因而研究可行,但必须在实践中反反复复验证和修正。

5.中医辨“隐”施治的重要意义

5.1辨“隐”施治面向中医学自身发展和突破的重大需求

中医学辨、征施治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良好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尤其是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检测如人体生化、代谢、影像学等方面的技术,对于有症状疾病的诊治,中医不利用这些检查结果已显得资源利用障碍;对于尤症状性疾病。一向重点依赖症状的中医辨证将很难下手,即使有现代技术检测的生化、代谢、影像结果摆在面前,中医学目前尚不能回答这些“隐性改变”的机制和辨“隐”(实际可能是隐中含显、含证)施治。冈此,中医学要现代化,要突破停滞的局面,就迫切需要解决辨“隐”施治这一问题,这应该是中医学发展必须争取的另外半壁江山,故无症状性疾病利用单纯体征和生化、代谢、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和标准的研究,进而观察其不问疗法的效果,这是中医学科自身发展的症结和渴求,是有益的探索,也是当前国家在医学方面的重大需求。

5.2辨“隐”施治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

中医学数千年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是通过以患者的症状为中心,再辅以舌象、脉象进行的,随着现代疾病的无症状化越来越多,中医辨证分型就受到了制约,在这些缺乏症状的“隐证”面前。中医学辨证在过去和今天都是宅白。因此,辨“隐”施治研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具有双重创新性,将弥补中医的不足,其作为重构和完善辨证论治体系的突破之一,将促进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