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江“浦东” 崛起鄂西

 wttwzx 2014-07-18
【内容摘要】  一路奔涌的汉江水,在襄阳市东津古镇,倏忽掉头南下,成就了一个90度直角的地理奇象,也造就了风光旖旎的一片沃野。

  【襄阳政府网消息】一路奔涌的汉江水,在襄阳市东津古镇,倏忽掉头南下,成就了一个90度直角的地理奇象,也造就了风光旖旎的一片沃野。

  呼应着省委、省政府“省级战略、市级实施”的重大决策,今日东津,塔吊遍布,推土机轰鸣,柏油道路交错贯通,数百栋楼宇全新勾画天际线,7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一派沸腾。

  头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城市新区的双桂冠,一座给力襄阳冲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现代化产城新区,正拔地而起。“去年投资额110亿元,今年预计超过135亿元。”东津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世荣说。

  东津“圆”了一座城

  目前的襄阳城区,向北向西发展均面临着汉十、二广高速的包裹和群山阻隔,主要工业区襄阳高新区空间潜力有限。而城市东郊东津一片,沃野平畴,尚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市规划,2020年的城区面积和人口比现在约增长一倍。是摊大饼式地蔓延,还是集中力量向一个方向突破?

  规划专家建言,新型产业园区和新城区放到东津,既承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职能,又承担新型城区的功能,正如浦东之于上海,滨海之于天津。同时,襄阳的城市空间布局由“C”字状变成“O”字形,城区之间交通效率,将大大提升。

  2012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复东津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东津新区成为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

  同年8月,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将东津新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决定成立东津新区建设推进委员会。

  同年12月,襄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将东津新区建设成为产业支撑能力强,能够承担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引擎、新平台、新中心。

  两年多来,东津新区日新月异。全长74公里的路网体系基本建成。随着襄阳内环线的全线贯通,东津到各城区的行程大大缩短,形成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一期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规划舒张臂膀,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拉开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大框架。华为、中化六建、华科工研院等一批高端信息技术与总部经济项目捷足先登。“今年封顶的楼房将达数百栋。”新区管委会主任金保樊介绍,十大公共服务工程以及300万平方米安置房、中央核心商务区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新区雏形显现。

  辐射区域的国际范

  “好快!”从襄阳机场出来,北京九华互联科技公司项目经理李朝辉发现,到东津新区仅约一刻钟。

  他从东津新区驶过时,全程无信号灯、无平交路口。所有交叉道路采取“上跨、下穿”、“互通、分离”的先进模式设计,这是鄂西北第一条捷运式城市道路。

  李朝辉所不知道的是,全长13公里的襄阳内环线东津段,总投资达23亿元,每公里造价近2亿元,毫不逊色京沪等一线城市的建设标准。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辉说:“新区建设预留了城市公交专线、轨道交通、火车站点,未来将形成地上与地下、快速与慢行、机动与步行相衔接的多层次路网体系。”

  与一般的建工业区、开发区不同,东津新区直接定位于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现代化功能,产城融于一体的新城区。

  新加坡规划专家刘太格团队编制的东津新区总体城市设计,起点高,视野宽。刘太格说:“50年至100年后,东津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就要了然于心。”

  新区集中布局建设大剧院、科技馆、市民中心、艺术中心等十大公共工程,从美国德夫建筑规划设计所、香港华艺设计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等76家国内外知名机构提交的152个方案中,优选设计方案。

  同时,依托十大公共服务工程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医疗中心、会展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和市民休闲中心。

  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海涛说:“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积极打造以云计算和智能制造为主的完整产业链。”

  洋溢现代气息的华为襄阳数据中心已经封顶,该项目至少能为1万台云计算服务器、8万台T存储、2万台云电脑提供云计算服务。刘海涛说:“仅华为一家,就将带动上下游上百家企业扎堆发展。IBM区域总部、惠普软件外包等项目即将落地。”

  东津样板跳农门

  看着花园式楼房和崭新的轿车,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龚明良,有些不太相信眼前的生活。

  一年前,57岁的龚明良还住在东津镇中楼村2组。2013年初,拆迁工作队来做搬迁工作。“说什么也不搬,”老龚说,“地是刮金板,钱不多却能依靠一辈子。田地交出去了,暂时有一大笔钱,日子久了怎么办?”

  当年5月,中楼村正式拆迁时,老龚却又率先交出了房屋和土地。村支书孙国强说:“老龚的账算过来了,思想也就通了。”

  新区对农户搬迁实施“一住+一租”、“股权+养老”政策,最大限度地为失地农民增加财产性、工资性、保障性收入。“一住+一租”,一般家庭搬迁后,可以还两套及以上的住房,其中一套用于自住,一套用于出租。以三口之家为例,按人均33平方米的面积还房,三口之家属独生子女者可多补贴一个指标,再折合计入各种如田地、装修、青苗、附属物等政策补偿,共还房160平方米,即两套80平方米的住房。“股权+养老”,农民退地变为市民之后,按人均10平方米的标准拥有村集体商业门面的股权,同时按自愿原则入股村集体经济实体。农民全员进入社保统筹养老,保费由政府和村集体负担大部分。“拆迁给了搬家、误工、租房等费用,娃子们还就近找到了工作。”龚明良乐呵呵地介绍,儿子彭广勇找到了一份钢筋工的工作,每天收入200元。女儿龚秀娃到一建筑工地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还管一顿中饭。

  东津有10多万农民,人均耕地仅0.3亩,出路在于劳动力转移。在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组织企业吸纳就业的同时,新区还规划,适度配套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和回归创业就业园。

  中楼村的一二组拆迁之后,孙国强的工作更忙碌了。以失地农民为主体,中楼村成立了金恒和建材公司,专为新区开发提供建材配套、土方运输等业务。以该公司为平台,167户失地农民入股340万元。

  东津新区已有27个村(社区)成立了集体公司,数千名当地农民参与了新区公共服务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东津新区共计完成2万余户8.5万人的房屋清点、评估和锁定工作,已拆迁1万余户房屋,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强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