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積金

 谷风tsfg 2014-07-18

“公积金”城堡


六月中旬的一天,惊闻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即将推出新政策,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在新政策正式落实之前把公积金一次性取出来。

因为新政策规定,租房者提取公积金的次数从以前的一年一次,调整为每三个月可以取一次。看上去好像变宽松了,但实际上它还同时规定,每三个月所能取的额度,只能是过去三个月里所缴的钱。这就意味着,除非你买房子,否则历史金额是取不出来的。

提取公积金,需要准备很多资料:自己的身份证及复印件;租房合同及复印件;公积金联名卡及复印件;房东的身份证复印件;房东的房产证复印件;租金发票及复印件;房屋营业税的完税证明及复印件……所有材料准备好交给公司人事,人事去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公积金,成功之后,钱才会打到公积金联名卡上。手续极其繁琐。

由于我在之前的公司成功取出过一次公积金,于是大家一致推举我为“公积金提取小组”组长。在其位,谋其政。我迅速给之前帮我办公积金提取材料的董先生打了个电话,他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在一家“公积金提取代理公司”工作。

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可能都会发现,街头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前出现“提取公积金”字样的频率,也许是仅次于“包小姐”和“办证”的。北京的大多数出租房源都控制在房地产中介公司手中,一般租户很难直接联系到房东,索要他们的身份证及房产证复印件很困难,租金发票和完税证明就更难了,因为按照法律规定那需要他们缴纳5%的房租税(只要记录在案他们以后都必须主动去缴税了)。而且根据规定要求,全年房租的总和必须大于或等于可提取的额度,租期长短也必须与每次提取时间的间隔吻合,历史金额才能一次性取出来(据说超过六万的部分是取不出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租房合同必须伪造。于是北京就有了很多家这样与法律打擦边球的公积金提取代理公司。据我所知,绝大多数代理公司除了需要扣除5%的房租税之外,会根据顾客所取的金额,收取300到500元不等的手续费。

董先生告诉我手续费为500元,只需要我们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提取金额,他就可以帮我们把所有资料在三个工作日内准备好。我不知道他们的房东资料来自何处,但是在交易过程中一手交钱,一手给资料,可以说是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表示欣然接受。

在之前的公司,我只需要把所有资料交给人事处理就行了。保险起见,我问了一下现在公司的人事。结果问题出现了——我后来才意识到这只是接下来疾风骤雨般的疑难问题中的最小一个——人事告诉我,公司的公积金提取工作委托给了一家叫“中智”的第三方。通过查询我得知,“中智”规定员工必须提供房东身份证原件和房产证原件,才能办理提取手续。

于是我又给董先生打了个电话,他说他可以提供原件,但要收取所取金额的10%作“手续费”,而且他只能提供三份原件。小伙伴们都认为这样很不划算,而且原件也不够用。于是我们只能各自为战,去找北京有房的朋友借原件,自己伪造一份租房合同,并去地税局交税。

这时已经到6月19号了,官方没有公布新政策的具体落实时间,只说是下半年,财经网的微博上说是7月1日,所以我们都默认7月1日为最后期限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跑在新政策落实时间之前。加上又有规定,房东只能在房源所在区内缴税,所以为节约时间,我们都希望能在自己所住的朝阳区找到原件,这大大缩小了我们选择的余地。有的朋友房产证上登记的是他恰好去外地出差了的爱人,拿不到身份证;有的朋友因为自己也要提取购房公积金,暂时不能外借……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借到原件的难度。已经有小伙伴选择放弃了;而锲而不舍的我在询问了好几个朋友之后,终于成功借到一套原件。

次日,我拿着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房产证去复印店。政策规定房产证的每一页都必须印出来,在花费了21块钱后,我终于备齐了所有资料,满怀自信地走向地税局个人出租房屋房产税代征点。一路上我一边思考着伦理问题(伪造合同是否违背道德?在一种恶的制度下被迫行恶,是否是另一种恶?),一边庆幸自己离成功提取公积金只剩最后两步了:开了发票和完税证明、把所有资料交给“中智”。我甚至还想着晚上回去写篇文章,把提取公积金的流程分享给朋友们,题目我都想好了:《北京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的傻瓜式操作》。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个晴天霹雳通过一个朋友的电话劈头盖脸般地朝我打了过来。他说刚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自己交完税,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他是离职员工,公积金已经冻结在管理中心处,所以他可以直接去那里办理),新政策已经下来了,历史金额已经无法一次性提取出来了!

接下来的便是漫长而颇具魔幻色彩的电话咨询过程。

我先给“中智”打了个电话,想确认消息。人工服务一直占线,好不容易接通了,对方告诉我一个分机号,而分机号一直无人接听。我上网找到朝阳区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热线,主页上的电话号码居然是空号。在网站的二级页面里,我又找到另一个电话,却也一直是无人接听的状态。看到有人留言说,这个电话他打了一年,就没人接过。接着,我拨通了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热线96155,语音提示说“公积金提取请按5”,然而按5之后,所有选项里没有一个是与提取公积金有关的,除了“公积金维权请按7”。情急之下我按了7,结果热线告诉我:“对不起,你的选择不正确……”

我眼看着就要崩溃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与小伙伴们保持着联系,互通有无。又有几个人选择放弃,而我也开始动摇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想起了工作在战斗第一线的董先生,他一定知道新政策究竟有没有实施。然而,“前线战士”在电话里告诉我,现在的情况是有的区能取,有的区不能取,而他只能够确定海淀区已经不能取了,具体情况需要我自己去咨询朝阳区公积金管理中心。

我又突然想起,代征点离我的住处比较近,也许可以直接去代征点问一下。但前台的阿姨说她也不清楚,他们只负责开具发票和完税证明,不过她说可以确定的是,一旦我们交了租房税是不退不换的。

管理中心的电话依然打不通,就在我差不多决定要放弃的时候,中智的电话神奇般地接通了,在那一瞬间,我激动得话都说不清了。对方说他们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只要手续齐全依然可以一次性提取。这颗定心丸吃得我浑身通畅,然而此刻已经快五点了,地税代征点四点半已经下班了,而中智五点半也要下班了,所以只能等明天了。我给我朋友打了一个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他的身份证和房产证还需要多借用一天。

之前已经选择放弃的小伙伴们,在得知我提供给他们的消息后重新燃起了希望,又开始积极准备材料了。这真是大起大落百转千回的一天啊!然而就在这时候,一个朋友发来消息说,“中智”的网页进不去了,让我把需要的材料名称发给他。就在我打好所有材料名准备点发送时,他打来电话说:你快登陆“中智”的网页看下,上面已经公布新政策了!我打开一看,果不其然!原来刚才页面进不去,是在更新后台信息!心跳不止的我立马给“中智”打了一个电话,不,是五个电话。五个电话后终于再次接通了。

“你好,我想再确认一下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现在是不是依然可以一次性提取之前的公积金?”
“可以啊,没问题的,我们下午还办理了好多呢。”
“可是我刚登陆你们公司的网站,发现信息已经更改了,提取规则变了!”
“是嘛,我刷新一下看看。嗯,果然。那取不成了,新政策已经下来了。”
“你确定吗?只能取三个月的了,是吗?”
“是的,我确定。”

天呐,看在上帝的份上,一分钟前你还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现在你怎么能如此确定呢?我躺马路的心都有了,好吗?

我把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告知了我的小伙伴,然后又默默地把身份证和房本还给朋友。朋友问我材料都准备好了,为啥不把那三个月的给取了。可是我的想法是既然交了三年的公积金都取不出来,那三个月的钱索性也不要了,而且还要重新伪造合同,之前为了尽量让合同显得逼真,涉及房东签字的地方都特意让我的朋友填写,附件上的电器清单价格还专门跑到网上去搜了下不同品牌的价位……我已经心力交瘁了,真没心情再弄一遍了。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对这个国家的制度感到绝望了。大学毕业后,我就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户口和档案需要转回原籍。我是来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无意间得知,如果一直不去学校办理的话,就会变成黑户口,以后买房、结婚生子都成问题。

于是我从北京坐火车,专程回到千里之外的学校办手续,因为已经毕业了,学校行政处的人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最后我跑了三个校区,七八个办公室才办完所有手续。然而之后,当我给老家的人才交流中心(也是档案管理处)打电话核实档案接收情况时,工作人员不耐烦地说,没有这个人。而学校再三和我确认,档案已经寄出了。就这样,我成了一个没有档案的人。

那时我已经意识到,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官僚体系时,一个人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我也开始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生出“砸碎万恶的旧世界”这样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这一次我的感受更为强烈。公积金的钱由个人和公司来承担,本来就没让政府出一分钱,我取自己的钱花竟然如此艰难,到最后新政策一出台想艰难一下都不行了。尤为让人气愤的是,管理中心公布的消息是说下半年开始实行新政策,可是具体实施时间除了他们自己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大家都卯足了劲抢着落实新政策,不由得让人怀疑他们做这一切就是为了尽快让我们取不到钱,就是为了圈钱。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止一次联想到了卡夫卡的《城堡》。公积金就像小说里的那座城堡,它就在那儿,所有的证据也都表明它确实存在;可就像那个痛苦的土地测量员一样,我就是找不到城堡的入口。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下,失望会演变成绝望,而绝望是伴随着愤怒的力量的。也许终究有一天,当我找到了那个通往公积金或别的什么地方的入口时,我想要做的不再是乖乖走进去,而是亲手炸掉那座城堡。

p.s.感谢评论里热心读者的各种疑难解答,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各种规定多如牛毛,我个人了解难免有所疏漏,不正之处还请谅解。另外,有人批评我的吐槽只是源于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功课做得不够,批评得很在理,但是请大家放心的是,我最后那句话只是修辞上的愤怒,并非立即要去身体力行,请相信,我正在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努力变得更温顺。 
892人推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