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新闻办发布消息,自2014年9月开始,将在部分省市试点教师工作改革方案。东方红仔细研究新方案,发现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收入构成中确定了基本数据或比例。如基本工资以3000元为起点、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60元,绩效工资占工资的10%左右,山区补贴应该是工资35%。其他课时工资、特优津贴没有列出具体数字。 基本工资的起点定的较高,最低达到了3000元,山区补贴为工资的35%,对农村教师是个福音。按照上面的数据计算,一名参加工作10年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至少在在5000元以上。 二、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存在许多弊端,如差距过大,评聘分离,收入与履行的工作不对称等,影响中低职称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资改革新方案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教师工资分配将更趋合理。 如果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那么评职称的意义将重新界定,也许,它将变得没有意义。 三、按劳取酬的原则得到体现 将课时工资纳入工资组成范畴,虽然没有规定具体金额,但至少会打破现在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的现象,对年轻教师是一种鼓励。设立特优津贴,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60元,是一种积累贡献,鼓励终身从教,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 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最高是工资35%。偏僻地区、边远山区的教师每个月的补贴在1000元以上,有利于教师安教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目前教师均推行绩效工资制,除去生活津贴,它只占地方性绩效工资总量的30%,由于这30%涵盖了所有的奖励,发下来并不多,差距也不大,起不到激励作用,相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新方案将教师的绩效工资定在10%,基数偏少,应该以20%为宜。 二是增加的经费从哪里来的问题。增加的教师工资数量较大,这些钱如何出单,是个问题。 三是如何减少地区差异的问题。现实中,发达地区的教师的工资与落后地区的差别很大,如何缩小差距,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工资改革必须与政府协调同步的问题。在公务员工资没有大幅上调的情况下,先调教师的工资,好像不现实。要知道,教师的工资是参照公务员来执行的。
东方红写于6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