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文言文

 云卷舒hu 2014-07-23

古文阅读分析
徐永起
本资料古文均为课内文章,因此文章没有打出。
(一)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泫华西亭……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乎始。
解释文中词语
缘:        遨:         类:           万化:
文中以所见之远写西山之高的总括之笔是哪句话?
本文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根据表达的需要,语句或长或短,或偶或散,或眄钩连。结合上下文,说说“悠悠乎与颢气俱面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的特点。
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的都是             的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           本文则偏重于              。
这段文字写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欢之乐,写与自然融合,表露作者什么情怀?
用恰当的动词代替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命仆过(     )湘江,缘(     )缘溪,斫(     )榛莽,焚(     )茅筏,穷(     )山之高而止。
请用一个成语代替“斫榛莽,焚茅筏”                   
对本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从文中后,西山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
文段具体描写西山自然景物,语言清丽,笔法传神,把整个西山“怪特”写得淋漓尽致。
对西山描绘采用自上望下,把山的高大幽深,山之高仿佛与天连为一体,写得活灵活现。
作者写景,将主观感受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相亲,物我交融。
 翻译下列句子。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秆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0、“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借酒浇愁,一解惴之情,还是醉秆山之间?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一句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南村群童……归来倚仗自叹息。(3)倾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空白处填写原句。
第一节的韵脚是:                      
“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怒”用得好,试简评。
第(1)节中画线句子透露诗人当时怎样一种心情?
第(2)节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属         “归来倚仗自叹息”的“自”该如何理解?

第(3)节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句含的历史事件是             
8、写群童冒雨抱茅草的事对后文的作用是:                              
9、体现作者贫困生活经因的句子是哪两句?
10、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三)
    天时不如地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池:池非深也    园林池沼宽畅            B、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者: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之: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的地方。
夫 环 而 攻 之 ,必 有 得 天 时 者 也
3、各写两个含有下列加点词的成语:
多助之至:                          失道寡助:
4、下面对课文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1)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得胜利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是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3)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适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4)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5)文章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1)(2)(4)     B、(1)(3)(5)      C、(2)(3)(4)        D、(2)(3)(5)
5、翻译下列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四)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罹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空白处填出原句。
起句中“       ”点明地点;“     ”点明季节。
“无留意”三字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怎样的景致?

5、下片起句“一杯”与“      ”形成悬殊的对比,此句意思是说:                        
                   
6、将军为何通宵不寐,发为之折?(用原句回答)
上阙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10、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厌战反战情绪。
11、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
理解分析:
(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徒有羡鱼情。
1、诗的前四句是         状写了洞庭湖浩渺宏伟的景象,后四句是借景抒情,委婉储蓄地表达出                                  。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               ,                         ”古语的妙用,诗中的“羡鱼”是比喻                               。
3、试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从写法,内容或关键词上作一点分析。

(六)
《乙亥杂诗》
1、此诗一二句写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诗人       (每空限填一词)
2、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或蕴含的哲理。


(七)
《岳阳楼记》全文
1、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           》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在洞庭一湖          政通人和           予观夫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
    而或长烟一空        春和景阳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外与天际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增其旧制(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前人述备矣(         )           (4)去国怀乡(         )
解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
概括第一段大意。
第三、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范仲淹借此物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也,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意?

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且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美而脍炙人口。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八)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环滁皆山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               (2)泻出于两峰。于: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然:                                               
2、翻译下列句子
因以为号焉
(2)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景物描写的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
醉翁:
(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发于声               国恒亡            举大计亦死               人则无法家拂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4、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十)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不与培搂为类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始指异之。异:                        (2)遂命仆过湘江。遂:                
(3)缘染溪。缘:                          (4)斫榛莽。斫: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穷山之高而止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在文中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知木兰是女郎
B、不知日之入       而不知人之乐
C、悠悠乎与颢气俱      蹴尔而与之
D、而莫得其涯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5、柳宗元这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跟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样,都写到了游山赏景,颓然酒醉,日暮迟归。但两篇名作在写景,记游时注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是也一样呢?请按照你的理解谈你的看法。

(十一)
至于负着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这个片娄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四种情况的短语
(1)           (2)             ( 3)             (4)           
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往来而不绝者         临溪而渔           宴酣之乐队              泉香而酒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莅临指导          医之好沼不病以为功       朵然而陈者 
3、翻译“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一句。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断表达的思想感想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于的“                                 ”的旷达胸襟。
(十二)
予观夫巴陵胜状……其喜洋洋者矣。
1、“去”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2)去粗取精(  )    (3)委而去之(  )
(4)西蜀之去东海,不知几千里(   )
翻译“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写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选文第二段描写的景物特点是:             第三侧面描写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你朗读第二三段应读出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文章中心。
范仲淹
欧阳修
(十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太守醉也。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时:                  陈:
翻译“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句。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的生活。
(十三)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游于是乎始。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望西山始指异之。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中指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是:这。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十四)
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B、杂然而前陈者(          )
C、去国怀乡(         )               D、长烟一空(          )
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用“/ ”断句(不要加点符号)
醉 能 同 其 乐  醒 能 述 以 文 者 太 守 也 太 守 谓 谁 庐 陵 欧 阳 修 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礡
(十五)
自余为  人,居是州……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本文是柳宗元中              的第一篇。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自余为  人,   :                 穷回溪。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作者为什么写自己“恒惴粟”?

(十六)
若夫日出而霏开……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选自《         》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
2、文中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把第二段分成四层,并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层意。

解释下列句中“佳木秀而繁阴”“山肴野蔌”“觥筹交错”“野芳发而幽香”加点字的意思。
秀:                           蔌:
觥:                           芳:
4(1)写滁人游山时,写了哪些人,说明了什么问题?
(2)文中太守是谁?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有什么?

5、对文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一句中,“太守醉”理解正确的是(   )
太守年事已高,不胜酒力,所以喝点酒就醉了。
太过虽然年纪很大,但酒喝得很多,所以醉了。
太守被贬谪到滁州,心情抑郁,不得不借酒消愁,所以喝醉了。
太守醉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物富民丰,政通人和的欢乐生活景象。
(十七)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               
                                                       。
按原文填空。
用“/”划出下面句子停顿。
因 坐 法 华 西 亭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岈(     )然洼然                       若垤(     )若穴
攒蹙(     )累积                       萦(     )青缭白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始指异之                    箕踞而遨           
攒蹙累积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遂命仆                      已遂述数行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以你对本文背景的了解,谈谈你对文中划“             ”一句的理解。

翻译所填的句子。
(十八)
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面寓之酒也。
概括这段的段意:                             
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     )
A、自远而近          B、从早到晚        C、自春至冬         D、由外而内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上文              B、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
4、画横线的句子作用是(     )
紧扣文章,交待写作目的B、点明文章主线,奠写抒情基调C、承上启下,点明主题
5、加点的三个“也”字,“瑯琊也”“酿泉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达的语句依次是(    )(    )(   )
A、判断         B、加强            C、肯定               D、陈述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中的“而”字朗读时应(       )
A、轻读                    B、重读
7、下列句子还用的修辞方法是: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8、“名之者谁”的正确译文是(    )
A、使它出名的人是谁?            B、给它命名的人是谁?
C、叫这个名字的人是谁?
9、在这段出现的成语有:                                                            。
(十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2、写出上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池非不深也”“寡助之至”“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兵革非不坚利也”加点字的含义。
池:                      至:
域:                      兵革:
4、“域民不以封界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个排比句的顺序能不能改变?原因是什么?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       部分的                                          一句话。这句话概括起来,它阐述的观点是:                           如果扩展开来,它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文章中      部分的                         这一句话。
6、第四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请你断句(注:本段不要求加标点)
故 曰 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固 国 不 以 山 溪 之 险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得 道 者 多 助 失 道 者 寡 助 寡 助 之 至 亲 戚 畔 之 多 助 之 至 天 下 顺 之 以 天 下 之 所 顺 攻 亲 戚 之 所 畔 故 君 子 有 不 战 战 必 胜 矣。
(二十)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文中的加点的字。
尝:                或:                    以:                  则:
加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或/异二者/之为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有关这段文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岳阳楼记》。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C、文中的“进”和“退”分别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D、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心情。
(二十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发于声,而后喻。
1、下面说法有错的是(     )
这段文字出自《孟子告子》
孟子以为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过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磨炼。
这两段文字讲的是人才的问题。
选文第二段主要是紧扣“曾益其所不能”展开议论的。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曾益其所不能
    其中往来种作茧                               斟酌损益 
    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寻向所志                                    遍计一舟,为人五
3、对于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困于心,衡于虑:因心忧虑,思虑堵塞。
行拂乱其所为:行动扰乱了他的所作所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原来上天要下达重大任务给这个人。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然后才能知道忧患使人生活更好,而安乐让人死亡。
4、用未选部分原文填空。
(1)原文中作者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附答案:
阅读分析答案:
(一)1、沿着游览文中指用眼睛欣赏同样、同类自然界万物。
2、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以两个长句泳叹西山神韵,整体对偶,又错落有致,更嵌于虚词,一唱三叹,有曲折回环之美。
4、永州山水客观描写主观感受
5、表达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6、渡过沿着砍去焚烧爬尽
7、披荆斩棘
8、C
9、(1)大家攀登着登上山顶,伸开两脚随意地坐在山上浏览各处,凡是临近几个州的土壤,都好像在我们所的席子之下。(2)千里这遥,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叠挤在一起,没有能逃出我的视线的。(3)它空旷渺远,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而不知道它的边涯,它飘远得意,似与造物者一同游乐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10、醉秆山之间。依全文看,作者重在写西山之乐,从下文看“心凝形释与万化俱合”更看不出悲伤,作者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
11、点题目的“始”。因为这是一次真正的游览,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二)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号、茅、郊、梢、坳
3、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衙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4、一个接一个动态,组成一幅幅画面牵动诗人的视线和心,透露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5、显得很沉静,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
6、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下文的“密集雨点”已在预料之中了。
7、安史之乱
8、为结尾埋下伏笔。
9、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0、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1、C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3、至高无上寡不敌众
4、D
5、让老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处,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溪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坚利。
(四)1、燕然未勒归无计
2、塞下 秋来
3、把大雁拟人化,大雁热切南归,对西北边塞地区没有一点留恋之意,既渲染了西北方的荒漠,表现了塞下风景之“异”,也暗示了将士的思乡怀亲的感情。
4、写在层峦叠嶂中,一座孤城于长烟直上,落日余晖之中,城门紧闭,绝少人迹的情况。
5、万里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
6、燕然未勒归无计。
7、孤寂荒凉。
8、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9、长烟/落日/孤城闭。
10、D
11、略
(五)1、写景   表达出仕入仕的愿望。
2、诗人出仕的愿望。
3、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而且突现其活力,前者的一个“蒸”字,用宽广的平面衬托了湖的浩阔,写出了湖的丰厚积蓄,后者一个“撼”字衬托了湖水的澎湃之势,有力度地反映了湖的声势。
(六)1、离愁 志向
2、从诗意上谈:这两句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化作春泥,也要滋养,呵护花儿。即是说“我”和落花,均不是无情的废物。即使辞官归隐了,也要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从哲理上谈:“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涵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重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角度,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七)1、北宋文学家《渔家傲》
2、D
3、制度,规模 我 详尽 离开。
4、欣赏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5、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的缘由。
6、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            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7、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范仲淹政治报负提出的“忧乐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他的忠君思想,我们不能苟同,但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仍有借鉴意义。
(八)1、前往从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1)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2)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环滁皆山也。
4、(1)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2)借饮酒助山水游东之兴。
(九)1、D
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内心忧虑,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4、要有危机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十)1、觉得奇异 于是 沿着 砍伐 这
2、(1)穷山之高而止(2)附过所有几个州,都在坐度之下面。
3、第一层:总结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独特出众。
4、D
5、柳宗元因为多年被贬,郁郁不得志,山水游记多抒发悲愤孤凄的感情。欧阳修虽也仕途坎坷,但胸怀豁达,记游的文章大多表达旷达闲适的意思。
(十一)1、(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4、B
5、不以物培,不以己悲。
(十二)1、(1)B(2)C(3)B(4)A
2、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3、壮阔浩渺
4、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5、(1)为天下先忧后乐              (2)与吏同民同醉同乐
(十三)1、时:季节        陈:陈列、摆设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树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
(十三)1、异:奇异               向:从前
2、例:是进亦忧,退亦忧
3、略。
(十四)1、负:背东西     陈:陈列        去:离开         一:全
2、(1)没有这种人,我将和谁一道呢?
(2)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而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过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D 
(十五)1、永州八记
2、(1)通“戮”这里是遭贬谪(2)穷尽
3、空闲进,就漫漫地行走,任意地游玩。
4、故意言过其实,既表明对贬谪流放的愤慨,又引起下文的“出游”。
(十六)1、欧阳修
2、景物 人的活动 
每一句为一层第一层:滁人游第二层:太守宴第三层:众宾欢第四层:太守醉。
3、秀:发荣滋长的意思       蔌:菜蔬        觥:酒杯         芳:香花
4、(1)路上唱歌的、背东西的、在树下休息的、走路的、老人小孩
说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
5、D
(十七)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因坐/法华西亭
3、xiā子    dié     cù      yíng
4、异:奇异 遨:游戏 累积:重叠 然后:这样以后 遂:于是 遂:完成 
5、通过写爬山的经过和在山顶所见极言西山之高峻
6、作者虽在政治上失意悲愤,但仍耻于与世俗之徒为伍,这一句表明以西山自喻,显示自己出众的才华,高洁的品格。
7、它空旷渺远,仿佛与宇宙间浩如烟然之气融为一体,飘然得间,似秆与造物者同游天地之间。
(十八)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2、A 
3、B
4、B
5、A  C  B
6、B
7、比喻  设问
8、B
9、醉翁之意不在酒,峰回路转
(十九)1、王道、施仁政
2、“畔”同“叛”   背叛
3、池:护城河     至:极点     域:限制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4、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做好,才有可能实现下一个目标。
5、开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十)1、尝:曾经   或:或许   以:因为    则:那么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D
4、C
(二十一)1、D 
2、B 
3、A
4、(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