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绝经期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杏林脉香 2014-07-24

围绝经期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中医学中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风”、“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可归属于中医学“经断前后诸证”范畴。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就现今各医家对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概述如下。

1.肾阴虚,肾精亏虚

邱仁斌等认为妇女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渐绝,精血不足,而肾中阴阳失调。肾阴不足,真阴亏损,水不涵木,阳失潜藏,则肝阳上亢,出现血压升高、头昏、目眩、耳鸣、潮热面红、烦躁易怒、皮肤感觉异常,月经失调等。他认为肾虚是妇女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上重在补肾,调整肾、天癸、充任的生理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妇女围绝经期,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或患者平素体虚多病,损伤肾精肾气,阴精亏虚,均可导致髓海空虚,发为眩晕。临床上常以此立法,从肾论治,效果明显。

2.肝肾阴虚

肝主藏血,司血海而主疏泄,肾系胞宫而藏精液,肝肾联系,精血同源。“女子以肝为先天”,生理上以血为体为用,冲任之血皆汇于肝,肝主藏血,以肝血为中心。妇人绝经之年已经历了经、孕、产、乳几个阶段,肝血屡伤。妇女年近五十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肾水亏损,水不涵木,木少滋荣。

l生感情复杂,心有不遂,多情志抑郁,疏泄失常,易致肝郁,郁久化热,暗耗肝阴,肝血不足,精血互生,久而肝肾阴均不足。此为肝郁及肾,肝气郁则疏泄失司,而血海不调;肾气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

3.肝失疏泄

谢幼娟认为肝失疏泄是更年期高血压病理根本。肝失疏泄,易致气机郁滞,一方面郁而化火,肝火伤阴,阴虚阳亢,阳亢生风上冒清空而致眩晕头痛;另一方面木郁乘土以致脾失健运,痰湿不化,痰浊中阻,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头痛;同时气滞易致血瘀从而脑窍失养而致眩晕、头痛。肝藏血,其作用的正常发挥是通过心和肝主疏泄的功能实现的,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如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临床上出现血瘀、血虚、出血等病理变化,围绝经期妇女肝藏血功能失常,可致高血压的产生。某些患者显著的特点是血压波动范围极大,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常常在情绪不佳或动怒后,血压便升高,具有病程短、波动性大、临床症状重、并发症多等特点,而很少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此类患者发病与情志所伤,恼怒忧思使肝气郁结,以肝郁气滞较多见,临床中患者常常以急躁易怒、心烦失眠作为主诉就诊。处处体现了“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思想。杜武勋教授还深入研究人体气血阴阳与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关系,指出肝郁血虚阴伤是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联系肝脏生理病理特点,创造性地提出“调和平衡观”和“条畅气机,恢复气机平衡”为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重要观点。他非常赞同清代医家鲍相墩在《验方新编》中提出“盖气血足则阴阳和,阴阳和则邪火散,自不致于晕眩”的观点,并创立了“疏肝理气、和解少阳、平补阴阳、滋阴涵木”为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根本大法。临证时常用逍遥散化裁为代表方治疗本病。

4.气血不足

徐耀琳、宁廷伟等则认为围绝经期高血压或为心脾两虚,或为脾肾亏虚,总与气血不足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强调从气血论治,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阳明乃后天之本,五谷之海。后天不足,水谷生化无源,冲任失养,任脉乃阴脉之海。阴血不足,脏腑失其滋养,心无所主;心主藏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与脾为母子关系。女子为阴体不足于阳,故其衰始于阳明。气血不足,头目失养,而发眩晕。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本是妇女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妇女由于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使阴阳二气不能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出现一系列证候。同时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则阳亢,滋水可以涵木,治疗时用归脾汤为主方佐加滋阴潜阳之品。

5.阴阳两虚

围绝经期高血压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中逐渐阴阳相互消长,或阴损及阳,或气阴两虚,或一派阳虚阴盛之候,表现出头晕眼花、潮热汗出、腰膝酸软、畏寒怕凉等症状,本病由实向虚转化,而致阴阳两虚,病情由轻至重,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较重。其治重在滋补阴阳,以二仙汤加减为代表。

6.肝阳上亢

某些患者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围绝经期妇女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使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可致使肝阳上亢,化风化火,上扰清空,而致眩晕,潜阳汤、天麻钩藤饮可平肝潜阳。

妇女七七之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亏虚,血海不充,女性生殖功能、脏腑功能逐渐减退,肝肾同司下焦,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水不涵木,也易容易引起肝阳上亢。而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酸腿软,四肢麻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松龄血脉康胶囊可平肝潜阳,镇静安神除烦,清眩调压方可益肝肾、清肝热、平肝阳。

肺主一身之气,肺失宣发,气机郁滞,可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眩晕之病多起于风火,因火克肺金,金衰不能制木,木旺生风、生火,风火上升,两对相搏则为旋转。故在治疗之时,即使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稍佐疏肝散风之药,肝肺两调,使降中寓升,潜中有疏,顺其气血冲和之性,亦可增强平肝潜阳的效果。

7.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心态的失衡,某些围绝经期妇女嗜酒肥甘,生冷劳倦,忧郁恼怒,致使脾胃损伤,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湿浊壅遏,阻于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或湿浊壅遏,郁而化热,火灼津液成痰,阻遏经脉,而头痛、头晕。或痰浊内蕴,加之肝风上扰,发为风痰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可奏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之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有明显影响。

8.阴虚内燥

西北多燥,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以燥气气化为主,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又因当地居民嗜食肉酪浓厚之味,常此以往劫虐阴血,燥热纷起,而成阴虚内热之体质,又成为燥邪为病的内因。黄永生教授针对中国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气候、饮食等特点提出了“燥毒”之说.认为燥毒蕴结脉络,损伤脉络形体以致络脉绌急和失荣。燥伤血络病机有三。一者阳亢脉道失柔,西北地区更年期女性长期处于燥邪浸淫之中,外燥经久不除势必内侵,肝藏血肾藏精,燥邪侵袭又燥性偏阳,伤肝肾之精血,则水不涵木,肝阳以升、以动、以散,即肝旺阳浮,升动过度,症见一派风动之象。燥邪浸淫脉道化火,脉道失柔,则络脉经隧夫养枯涩而出现络脉绌急致使血压增高。其二,脉络失养,燥邪为阳邪,燥易伤津,炼液成痰,炼血成瘀,终致津停血滞,蕴而化浊热生毒,痰瘀、浊毒痹阻使脉络失养。其三,脉道失充,津与血互相补充,燥邪横溢,阴津亏虚,津枯血燥形成血脉空虚。因此络脉的雍塞痹阻与绌急失荣,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刘继祖名老中医结合新疆地域多燥特点,提出了“虚燥论治”的术思想,认为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以其发病机理而言,以肾精血不足、肝阴匮乏、肝阳上亢、心火独旺而致肾燥、肝燥等脏燥。且燥多挟虚,其虚为本,其燥为标。因地域之外燥者,其燥为病因燥为病因;内燥者,其燥为病果。将新疆地产中草药桑椹、玫瑰花、罗罗布麻和菟丝子、知母、黄柏等组方而成“虚燥更平方”,调补冲任、滋肾养肝、平肝安神、养血润燥,防治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效果明显。妇女更年期易出现情绪波动,神志烦乱,绝经前后阴精渐亏,五脏失养,五志化火内扰,心神燥而不静。抑郁恼怒最易肝气郁而不伸,久则暗耗肝血,多损脏阴,虚火躁扰,心神不宁,而成脏燥。

9.阳虚水饮内停

有一类患者,在月经将绝之际,以月经量多,经期缩短(多在20天以内)为主,伴有头晕、心烦、潮热汗出等,舌质淡、苔白、脉沉滑,每因劳累、精神刺激等诱因致血压骤然上升,且自述有一股气骤然自腹中上冲至胸部或咽喉。刘望乐认为这类围绝经期高血压与《金匮》奔豚气类似,患者舌质淡、苔白、脉沉滑,为内有水饮之象。妇女绝经前后为肾阳不足之期,又遇精神刺激致肝阳上亢,符合水饮内停,因肾阳虚不能制水,随上逆之肝气发为奔豚之病机,以奔豚汤治之,效如桴鼓。张银增等有类似认识,他经几年临床实践,并结合有关西医对更年期综合征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认识,认为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眩晕症主要是由于水湿内犯为患,大胆地提出了温阳利水法治疗此类眩晕症的方法和思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0.心肾不交

心肾同为少阴经脉,并且由于冲脉“起于肾下”、“并少阴之经”,任脉与督脉交会于“关元”,督脉“属肾”、“络脑”、“贯心”,从而与子宫、奇经联成一体。肾阴充足,上滋心阴,化生心血,濡养神明,主五脏六腑;血行归肝脏,为冲任子宫所用。同时心阳下降,以助元阳,蒸腾肾阴;肾阳上煦扶心气以行血脉。阴阳相贯,水火既济,气机升降,冲任协调,子宫从虚至盈,满则溢,“藏”、“泄”适度,妊育有常。心属君火,肝肾内寄相火,绝经前后肾阴已不足,心之君火“易为物所感而动”,心火一动,“相火翕然从之”,耗损肾阴。肾阴不足,水不上济,心火易旺,上浮不敛,而有心烦、易激动、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失宁之症。临证也表明于益肾同时清降心火,宁心安神,可有效控制围绝经期高血压。

肾居下焦属阴,藏精而为水脏,。肾水上济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居上焦属阳,藏神而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精化气,肾气内涵阴阳。肾阴即命门之水,为一身阴气之源,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凝结作用。若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导致水火失济,心肾不交。在围绝经期,若肾阴亏虚,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甚或君、相火上亢,使心阴不足、心神失养,临床则出现心烦、易激动、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11.因虚致瘀

更年期因阴阳失调,在虚损前提下,情志内伤更易引起气血逆乱或郁滞。亦可化热伤阴,以致阴阳失调,血脉痹阻。盖阴虚阳亢,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影响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进而土不制水。肝脾肾虚,抑或气血津液不足,均可导致机能衰退,使气机运行不畅,气化功能低下,进而出现津液输布、血液运行及化生障碍,于是津聚为痰,血阻为瘀,水不化则蕴湿,谷不化则反为滞。瘀滞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病因。停于体内,阻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也不断损耗人体正气。

王金芳认为更年期高血压在发病及病程发展、转归等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更年期肾气虚衰,冲任不固。而气与血休戚相关,血随气行,也随气滞,肝气郁结时随之发生血瘀;气虚血运迟缓易发血瘀;津液化痰阻遏气血运行,亦可造成血瘀;肝肾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均可形成血瘀;或肝火上炎,郁而化热,煎熬血液遂成瘀热互结。提倡从瘀辨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调养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而调整血压。

12.阴阳不和,冲任失调

刘望乐在临床实践中体悟到有时仅以西药降压以治标,或以中药补肾以治本,或二者兼而用之,治疗该病效果终不理想。故学习《金匮要略》,认为更年期高血压不能局限于天癸衰少,肾气不足,因其病位在冲任,而冲任属经脉,故此为经脉病。绝经前后阴精渐亏.五脏失养,五志化火内扰,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终致心肝火旺,久而耗伤气阴,使心脉不养。气血行于经脉之中,由于肾气不足致水不涵木,心火上炎,皆为阴阳失衡,气血失于冲和之气,而变生百病,补肾阳则难折相火,交心肾则难顾命门,诸证丛生,难得要领。百脉合病,必从百脉之根本治之。喜用知母百合汤治疗。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使心火宁而不盗母气,肺金旺而化源益滋,心肺气充自可调和百脉。

13.结语与讨论

更年期高血压的发病,病因众多,患者年近五十一肾气渐衰是其最基本的病因,其次素体阴虚阳盛,气候环境的干燥,妇女本身的心情易郁、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内伤虚损等均可能导致更年期高血压的形成,且使患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机与肝肾息息相关,肾虚为本,肝之阴虚阳亢则见眩晕。虽与肝肾息息相关,但总归为脏腑失调。肝脏阴阳相对平衡与肾、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多方原因造成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然不同患者表现不一,其发病又具有其特定的病因病机,也和地域、患者环境等密切相关,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上下升降、阴阳虚实之间的辨证关系,分别轻重、先后,正确辨证,化裁适宜,用药得当。不能偏执于任何一法一方的治疗原则,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