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另类发明:馒头

 dongchang 2014-07-25

3

 

      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自从播出后,获得连连热捧,有关“舌尖”的话题在网上、生活中不断地被提起,其中,主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分量,寻常可见的馒头、包子、花卷、陕北名吃肉夹馍、锅盔,还有维吾尔族人的最爱——馕......悉数亮相,惹得人们口水涟涟。


  其实,所有的主食再退去各种繁复的包装后,都可以化为一个简简单单的馒头,无论是馕、锅盔,还是花馍、花卷、包子,洗尽铅华后的素姿就是馒头,以面粉为原料,经蒸制而成。那么,这个我们再熟悉也不过,主食中的始祖——馒头,有什么来历吗?原来,它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另类发明”。


  这要从诸葛亮擒孟获说起,宋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着卧龙先生发明馒头的故事:“诸葛亮南征,将渡沪水。土俗杀人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于此。”话说,皇叔刘备三顾茅庐,一片赤诚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期间,诸葛亮曾率兵进军南征,七擒七放孟获,不仅平息战乱、安定疆土,还将汉人先进的生产方法介绍给当地人,并帮助他们兴修水利,免除食物不足、水灾旱灾的苦难,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尊重。

诸葛亮

诸葛亮(网络图)

 

  除了众所周知的“木牛流马”、“连弩”等等,诸葛亮在南征北战中还发明了馒头。诸葛亮驻军泸水,正值农历五月,夏季天气炎热,泸水瘴气很重,再加上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士兵们食用后,多有死伤。这可愁坏了诸葛先生,怎么才能避免死伤呢?这时,孟获献言了,以七七四十九个人头做祭品,祭祀河神,讨得河神欢心了,自然便可平安度过此劫。虽然野蛮,但这是当时的南方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也是他们的风俗习惯,而他们被汉人成为蛮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诸葛亮听了,自是不予理会,但是却拦不住蛮王自行举办的祭祀活动,不能强硬改变他们的宗教,心里却为这四十九条鲜活的生命惋惜,愁上眉头,然而,诸葛先生就是才智过人,摇了几下扇子便计上心头,他突然想起中原地区祭祀时,供桌上摆放的都是食物,如果找到人头的替代品,再去说服蛮王,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场杀戮呢?姑且试上一试,于是,诸葛亮赶忙找到军中的伙头,商量能不能利用什么形似的食物代替人头,他们决定用面粉制作,利用米酒将面粉揉在一起,做出蛮人头的样子,再往其中塞满牛羊肉的馅,随后搁进蒸笼里,蒸熟后揭开盖子,扑鼻的香味,定睛看去,外形和蛮头果然有几分相似。

 

阜阳枕头馍

阜阳枕头馍

 


  万事俱备,只欠说服,诸葛亮忙找到蛮王,作揖而谈,“这是我们汉人祭祀所用贡品,大王可以一试,保证神灵喜欢。”,最终,面做的“人头”被放在了供桌上,祭祀开始,四十九名蛮夷青年获救。


  祭祀完成以后,做的面食还有剩余,诸葛亮便借口吃了可以消灾避难,分给了少数民族的兄弟,食物可口,很对他们的口味,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这种祭祀方式更好,便不再用人头祭祀,而这种食物因为是按着蛮人头的样子做的而被称为“蛮头”,后来,觉得名称有些恐怖而更改为“馒头”。

 

山东羊角馒头

山东羊角馒头


  最初的馒头是有馅的,后来,慢慢地,又有了细分,有馅的叫包子,没有馅的才是馒头。


  而今,主食发展的更加丰富多彩,各种饼类、馍加入进来,让人们眼花缭乱,难以抉择,然而,谁都取代不了馒头的地位,看,热气腾腾的馒头做好了,要不要来一个?

 

 

沈丘顾家馍

沈丘顾家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