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国的兴衰8:海权对1500

 蒙阳先生 2014-07-26

1805年10月21日,纳尔逊率领英国地中海舰队27艘战列舰,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维尔纳夫的33艘法国和西班牙战列舰。此役过后,法国在海上击败英国的可能性完全被推翻,但六个星期后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胜俄奥联军,巩固了陆上优势。此时的英法实际上已陷入了海陆对抗的终极困境:前者丧失陆上盟友,无法对法国施加直接伤害;后者全无海权,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征服英国。若非拿破仑最终选择侵俄,僵局还会维持更长时间。拿破仑帝国在此后又维持了近10年,这暗示在规模急剧增长的总体战时代,单独的海上胜利已不足以直接赢得战争。

到这时为止,拿破仑已无法指望在海上击败英国,他以一种典型的陆权战略作为替代:向被他击败的普奥等国颁布敕令,并与俄国媾和,构建一个大陆封锁体系。该体系的实质是使欧洲大陆这个最具分量的单一市场对英国关闭,令后者赖以生存的远洋贸易因缺乏市场而萎缩;大陆封锁同时还将切断英国最经济地获得某些战略性资源的通道,长此以往,英国的国民经济将会崩溃。但拿破仑忽略了一项关键要素:在关闭对英进出口通道的同时,法国本身并无能力为各国提供替代性产品,基本上只是一架军事动员机器的法兰西帝国也无法组织和运作如此庞大的封闭市场;各国为自利起见,势必对封锁令阴奉阳违。偏居一隅的俄国尤其令巴黎无法约束,到1812年,拿破仑最终决定入侵俄国,把俄国这个侧翼大陆强国拉到了舞台中央。英俄这两个武力和资源规模远超过欧陆“中等强国”的大国,与深受德意志民族主义影响的中欧各国联合起来,埋葬了拿破仑帝国,也结束了17世纪后半叶以来法国的霸权觊觎者地位。

到1815年维也纳和平建立之时,英国以海洋为基础的全球霸权地位已经牢固不可动摇,整个19世纪因此被冠以“不列颠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之名。这也是海权在历史中的鼎盛时代,马汉正是以1660-1812年英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历程为佐证,提出了经典海权理论。按德约(Ludwig Dehio)名著《不稳靠的平衡》的概括,英国霸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基于海洋经济(也就是马汉所说的生产、航运和殖民地)的全球性大洋体系,二是经典欧陆均势(Balance of Power),连结这两个体系、维持其开放性,并能使全球资源源源不断投入到恢复均势斗争中的则是不列颠的海上统治权。与法西等国设想的“海洋均势”不同,英国从一开始就力图获得垄断性海上优势,“使那些实力较弱的国家在至少获得该国许可之前,很难进行海上作战或贸易”(保罗·肯尼迪:《英国海上统治权的兴衰》),他们的确做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