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11

 孤石洞 2014-07-27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和译文(10)
(24):
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1〕,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2〕前言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3〕其枝派。贵使文约〔4〕理赡〔5〕,迹显心通,披〔6〕卷可明,下笔无滞〔7〕。诡〔8〕词异说,非所详焉。然今之所陈,务裨〔9〕学者。
  注释:
  【1】 途:道路。
  【2】 举:提出。
  【3】 析:分开,解释。
  【4】 约:简要,简单。
  【5】 赡:富足。
  【6】 披:打开。
  【7】 滞:凝积,不流通,不灵活。
  【8】 诡:怪异,奇异。
  【9】 裨:增添,补助。
  
  再进一步聚合几种方法,融为一体,列举各家的精巧,综合群贤的精妙;我提出先代贤哲所没有论述的观点,用公认的法则启发后学,探究书法的根源,分析它的流派。争取做到文字精简、理论丰富、途径明确、心意开通,开卷清楚明了,下笔流畅无阻。古怪的理论,歧异的说法,我不详谈。现在我所谈的,一定有益于学书者。
 
(25):
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1〕可据为宗〔2〕匠〔3〕,取立旨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搨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从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欤〔4〕?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5〕、《黄庭经》〔5〕、《东方朔画赞》〔7〕、《太师箴》〔8〕、《兰亭集序》〔9〕、《告誓文》〔10〕,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
  注释:
  【1】 良:诚然,的确。
  【2】 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
  【3】 匠: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
  【4】 效:明白。
  【5】 《乐毅论》:夏侯泰初撰。晋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王羲之书,小楷,四十四行,唐褚遂良谓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列为王羲之真书第一,真迹不传。
  【6】 《黄庭经》:亦称《换鹅经》。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传为王羲之书,小楷,六十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列此书为第二,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微等均有临本。
  【7】 《东方朔画赞》: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三十日书与王敬仁。”传为王羲之书,小楷,三十三行,唐褚遂良《右军书目》着录,真迹不传。
  【8】 《太师箴》:《佩文斋书画谱》称作《太史箴》。传为王羲之作,内容不详。
  【9】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雅集,其诗集序文为王羲之作并书,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唐太宗李世民极爱王羲之书,遗言将《兰亭序》同葬,致使真迹失传。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均有摹本,后世翻刻本亦甚多。《兰亭序》为王羲之作本无疑义。1965年第6期《文物》杂志发表郭沫若《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王羲之《兰亭序》为后人依托,指为隋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摹写。序文亦经后人篡改。郭文多有臆测,未足为凭。
  【10】 《告誓文》:王羲之撰并书,王羲之为王述所扼,决意世事,为文以誓不复出。故称《告誓文》。唐褚遂良《右军书目》云真迹藏唐内府,今不传。今所传者由旧拓翻刻,书近唐欧阳询体,字多磨灭,且多古意,皆伪托。
  
  但王羲之的书法,各时代的人大多赞赏和临习,的确可以作为学习的大师,把王羲之的书法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他的书法不仅会古通今,而且感情深切、笔调吻合。因此摹拓他的书法日益增多,临习他的作品更加广泛;王羲之前后的名家书迹,大都散落不传;唯独历代相继承王羲之的书法,这不是很明显的验证吗? 试谈它的道理,粗略陈述几点意见:象《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等,这些都经世俗相传,是真书和行书中最好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