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板干部”要不得来源: 发表时间:2013-01-15 星期二
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使那些沉得下去、踏实肯干的干部,受到鼓励、受到器重,避免把基层锻炼当“镀金”、作“跳板”,避免有的干部今天一来、明天就想走,今天提拔了、明天又想“进步”。 扑下身子,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在基层埋头苦干,干出实效,是对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时下少部分干部基层待不住,心也静不下来,总是抱怨待遇差、工作环境苦、群众素质低、工作繁琐、没有前途,进入工作伊始就当“走读干部”,搞“远程指挥”,想方设法上调,为更上一层楼做精心准备,成了干部群众眼中典型的“跳板干部”。 “跳板干部”以上跳为能事,喜在领导面前卖乖讨巧,发言时洋洋洒洒、口若悬河,道理一大堆,想法一大筐,但就是不愿深入基层,思想感情完全融入群众,不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处理棘手问题、应对复杂局面,靠的是书本,靠的是拍脑袋,经常出馊主意、捅娄子,复杂问题前显得束手无策....... 归根结底,“跳板”干部就是花架子干部,这些干部身在基层心却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在基层往往是简单地逛一圈、看一眼,悠闲地赏下风景、品下美食、喝点小酒,为群众办事是敷衍地走过场、装样子,决策脱离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处理矛盾,往往缺少从群众立场出发的换位思考,甚至把群众当对立面,导至一些问题激化。解决此难题,让跳板干部没有市场,既有赖于上级部门的宣传教育,有赖于干部的理想与奉献,更取决于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剔除混入其中的投机分子,避免产生“鼠屎坏粥”效应。 居屋檐下者方知屋漏,让干部把基层当做锻炼,作为永恒的财富、干部成长的“摇篮”,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干部充分认识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更有利于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真正变被动到基层为主动融入基层,真正把基层当做“训练场”,练出好“身板”,锤炼出人生“财富”。二是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避免“人下心不下”。对那些作风漂浮浮躁,将心思一门用在跑、跳、要上的干部。要多批评,多教育,督促整改,对那些教而不改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把他们从现有位置上拉下来,拆出掉。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对那些主动到基层、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实干之风,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不空谈、不做秀、不做假,以坦诚之心构建干群关系,在实践土壤中汲取养分的勤劳耕耘者和实干家,要通过考试加分、组织遴选、破格提拔等方式重用,使干部脚下的“泥土”成为群众心中“秤砣”的同时,也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尺。四是建立干部双向交流任职的长效机制,力避交流任职“昙花一现”,让干部吃下“干得好就上得去,干得好才上得去”的定心丸,丢掉思想包袱,在基层满怀激情,充满信心,甩开膀子干工作,脚踏实地谋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