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选调生到乡镇书记,他用9年时间总结出10条感悟

 胡同院子 2018-12-11


以下是文章全文:

2009年6月大学毕业之际,我有幸成为一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回到家乡南通海安参加工作,转瞬工作已满九年。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海安县人民检察院,先后担任过书记员、助检员。2010年9月经县委组织部选拔,挂职白甸镇镇长助理,兼任该镇刘季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3月,在组织培养下,当选白甸镇副镇长,主要分管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等工作。2014年4月,调任海安团县委书记,同时兼任白甸镇副镇长。2014年12月起,任海安团县委书记,兼任海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国土、规划、建设、征收安置、城市管理等工作。2016年11月起,组织将我重新调回白甸镇,先后任镇长、党委书记。

应该说,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这九年,是我人生阅历迅速积累的九年,是我组织、协调、领导能力快速提升的九年,是为我一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九年。我在基层体验着酸甜苦辣,一路摸索着不断前行,逐步深入地理解着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

一、做“四有”条件的基层干部

“先修身而后求能”说的就是先做人后做官的道理。谈到做人,道理浩如烟海,做法千姿百态。在基层工作,我的感受就是要做一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优秀选调生干部,必须先做一个具备“四有”条件的基层干部。

1、身在基层必须要有准确的人生定位

初到基层,长期待在基层,我们往往容易浮躁、容易迷失自己,因为我们对自身有着过高的期待,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我们对未来有着过急的憧憬,总想早日得到组织的提拔。我到基层的时候是挂职镇长助理,原以为镇长助理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干部,主要是帮镇长处理事务、出谋划策的,到岗才发现它竟然是个没有职级的虚设岗位,事实上是镇长不需我助,大事不用我理。

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一度迷茫。后来我慢慢地调整了心态,开始以一名普通基层干部的身份开展“自救”,从修路造桥、环境卫生、春耕秋种等小事琐事做起,而恰恰就是这些小事、琐事让我变得踏实,不再像以前那样理想主义、激进主义,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与浮躁渐行渐远,逐步找准了自身的定位。

2、身在基层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常言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种素质对我们这些基层的选调生干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基层的条件是相对恶劣的,住宿简陋、信息闭塞、生活单调,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来努力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基层的工作是繁琐的,考核测评越来越顶真,群众需求越来越刚性,我们需要一颗强大心脏来勇敢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基层群众的素养是相对落后的,文化、眼界、思路的层次差异客观存在,大众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常有发生,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来承受少数群众的不解甚至谩骂。

3、身在基层必须要有高雅的兴趣爱好

人人都有所爱,人人亦有所好。一个高雅的爱好,有利于调剂生活,提高才能,结交朋友;一个低俗的爱好,可能使人堕落,毁人一生。基层社会是个大学校,也是个大染缸,客观存在着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社会习气,比如吃喝成风、嗜赌成性等。

作为公务人员,我们都应该是高学历、高素质、高品位的人,在基层与老板、群众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应当洁身自好,用读书、音乐等健康高雅的爱好占领兴趣空间,广交良师益友,要与贪财、好色、吃喝、赌博等不良行径划清界限,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好的不好,不该交的不交。

4、身在基层必须要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基层,我们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上级的好下属、同事的好战友、群众的好领导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对上级,我们要无比的忠诚,想取得上级的信任就决不能阳奉阴违打自己的小算盘,绝不能违反组织意图胡讲乱行。

对同事,我们要充分的坦率,做到开诚布公、真诚相待,相互扶持。事实证明,坦率比虚伪建立的关系更持久,真诚比圆滑换来的友谊更珍贵

对群众,要绝对诚信,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树立威信。只有做到对上级忠诚、对同事坦率、对群众诚信,才有利于我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办些实在事

到基层任职,做人是根本,做官是载体,做事才是目的。我们为“官”一任,不求人过留名,但求雁过留声,总要严肃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多做一些利于地方发展、利于人民群众的好事、实事、大事,否则就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和信任。在基层的这几年,我深深地感觉到,做事必须要注重“三讲”。

1、在办事的前提上要讲分寸

拿捏得了分寸,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这个分寸就是要求我们干任何事必须要讲原则、符众望、循规律。

讲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办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来办事。检察官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事实上不讲原则、政策和程序的办事往往都是行不通的,背后总是掩藏着腐败、渎职的风险,常常产生害人害己的后果。

符众望,就是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必须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任何违背了这条准则的事情往往不是形象工程就是与民夺利,万万要不得。

循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办事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冒进、不蛮干。任何不循规律的发展即便是取得了一些效益,那也是眼前的、短暂的,后期必将要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为之买单

2、在办事的方法上要讲策略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矛盾突出,如何解决好一个个具体的矛盾,处理好一桩桩复杂的事情是个大学问。我认为在基层办实事必须要做到善于谋划、把握重点、统筹兼顾。

就拿工业经济工作来说,首先必须要善于谋划,要学会结合大形势对本镇工业经济的现状、走向和全年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判,否则在工作中就会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迷失方向;

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工业发展涉及开票销售、设备投入、财税增收、项目建设、甚至GDP等众多经济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抓项目建设和设备投入是根本,必须牢牢把握这两个重点,围绕投入求产出,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同时还要做到统筹兼顾,工业的发展与规划、国土、环保、安全、科技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大局观念,协调好各条线之间的关系,统筹所有有利资源服务好工业经济的发展。

3、在办事的结果上要讲实效

在基层办事,要办实事,要办得成事,要高效办事。首先,我们办事必须求真务实。为应付考核、检查所搞的虚假政绩要不得,若干年后群众是要评论、历史是要谴责的。

其次,我们办事必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固然不对,但只谈过程不交结果的行为更要不得,那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是对发展、对人民、对自身不负责任的强烈表现。

再次,我们办事应当追求高效率。基层事务繁琐,办事拖不得等不得,否则就像阴天驼蘘草越驼越重,而高效办事才是执行力的充分体现,才是组织、协调、领导能力的具体展现。

三、当个称职“官

官者,权力在手,责任在肩。做“官”,不论大小,我们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权力,用好权,带好队,担好责,这样才能做一个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庭、无愧于社会的称职的好“官”。

1、当“官”要清正廉洁

只有清正廉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才是负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贪腐案件屡见不鲜,有的干部为了区区几万元、十几万元成了阶下囚,付出了失去自由、失去工作、失去尊严的惨痛代价。面对世俗横流、物欲喧哗,我们要时常“洗头”,洗刷私心杂念;要时常“洗手”,做到不痒不伸;要时常“洗脚”,不该去的不去。

2当“官”要勤政爱民

都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面对群众,如何做到“俯身甘为孺子牛”,做老百姓知寒送暖的贴心人、解忧帮困的热心人,是对我们基层选调生干部的重大考验。只有做到勤字当头、百姓为先,才是对组织、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业精于勤,荒于嬉”,做“官”要“手勤”,要做事及时高效,不拖沓推诿;做“官”要“脚勤”,要常入一线调查研究,清状况、明真相,争取工作主动性;做“官”要“脑勤”,要常思工作之缺,常思攻坚之法,常思群众所需。

3、当“官”要奖惩分明

只有奖惩分明,对工作、对下属才是负责的。经组织培养后,我们这些基层选调生往往都是某个单位、部门或条线的负责人,我们通常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能不能当好一班之长直接决定着工作业绩的好坏,影响着身边人的成长进步。

因此,必须要坚持以规矩立方圆,做到奖勤罚懒、奖惩分明,既要以制度约束人,又要以政策激励人,从而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增强同志们的归属感,努力营造出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以上感悟,有些是“师傅们”言传身教的,有些是我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体会到的,有些甚至是犯了些小错误、跌了些小跟头后收获来的,可能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我在基层所学的、所做的,与组织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深感惭愧和惶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自我提升,改进工作方法,凸显工作成效,做好人,办好事,当好“官”,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