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腿部不安的疾病,尤其在夜晚或临睡前严重,不宁腿综合征的常规治疗包括中西医治疗等: 一般治疗 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或用艾叶水洗下肢。按摩局部肌肉。 对症治疗 如有贫血,则应纠正贫血。如在妊娠期发作,则分娩后症状可以消失。 药物治疗: ⑴肌醇1g,每晚1次服用。 ⑵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山莨菪碱5mg治疗。每日1次。 ⑶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或多巴胺促效剂,如美多巴125-250mg,信尼麦125mg,每日1次。国内较少用。 ⑷抗痉剂 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均为0.1g,睡前一次服用。 ⑸使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2 50mg,轮流在委中、承山或者沿腓神经干的体表部位注射,每日患肢一穴1次,5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治疗: 不宁腿综合症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从中医角度来看,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正虚邪恋,局部经气不利,肌肉筋脉失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邪入中:因卫气不固,感受风寒等外邪,邪气不尽,痹阻下肢经脉而发病。 (2)湿邪痹阻: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绪失调、药物所伤等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阻滞下焦,或日久蕴湿化热,湿热下注,浸淫肌肉筋脉,以致经络气机不畅而发病。 (3)血脉瘀阻:素体经气不足,阴血涩滞,营卫不和,下肢脉络瘀阻,或久病邪恋,经气不利,气滞血瘀而发病。 (4)肝血不足:肝阴不足,血不荣经,筋脉失养而发病。 (5)肾脏虚弱:多因久病年高,肾脏亏损,或阴精不足,经脉失调而发病;或肾气虚弱,水气内动,气机逆乱而发病。 不宁腿综合症在中医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辩证分型施治,外感风寒湿邪则散寒祛湿,血脉瘀阻则活血化瘀,肝血不足则补益肝肾,常用的传统方剂如舒络宁腿汤等,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施治加减用药。 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针灸辅助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 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 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 (二)治法 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3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针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1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挑治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 (二)治法 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2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30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 穴位注射药液:5%当归注射液6ml、风湿灵注射液2ml、VB1注射液200mg、VB12注射液100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g、2%普鲁卡因4ml,将以上药液混合后,取阿是穴2~3点,进行穴位注射。上法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二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使用。 温针加头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血海、委中、阳陵泉。 配穴:足运感区、感觉区(上1/5)。 (二)治法 可仅取主穴,亦可主配穴结合。主穴用温针法,以28号1.5~2寸针刺入,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手法,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1.5~2cm的艾条,或捏一团橄榄大小艾团,从小端点燃,前者燃一壮,后者须2~3壮。燃尽去灰拔针。配穴以同样毫针,与头皮约成15~30度角沿皮刺入3cm,达到长度后,快速捻转,捻转频率为200次/分,捻转幅度宜大,要求向前向后使针各转动2~3圈。留针30分钟,每隔3~5分钟捻转1次。上法一般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足三里、承山、绝骨;2、阳陵泉、解溪、三阴交;3、外丘、委中、八风。 (二)治法 每次取一组穴,进针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轻微放射感,然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针后用艾条作温和灸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