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眼肌麻痹25例临床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7-28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眼肌麻痹25例临床观察

眼肌麻痹为临床眼科常见病,由外伤、中毒、感染、动脉癌或动脉硬化等导致神经受损引起眼肌瘫痪而引起,临床表现为斜视、复视、代偿性头位、头痛及头晕等症状。属中医“风牵偏视”、“视一为二”、“视歧”、“目偏视”等范畴。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眼肌麻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0712月至200812月眼科住院患者,均符合眼肌麻痹的诊断标准,均为单眼眼肌麻痹。将25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1(19~62)岁;平均病程32.5(365)d,其中外直肌麻痹6例、内直肌麻痹2例、下直肌麻痹3例、上斜肌麻痹l例:外伤所致5例、代谢性及血管性疾病所致4例、炎症所致2例、肿瘤术后1例。治疗组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5.7(17~65)岁;平均病程31.9(4~63)d,其中外直肌麻痹6例、内直肌麻痹3例、下直肌麻痹3例、上斜肌麻痹1例;外伤所致5例、代谢性及血管性疾病所致5例、炎症所致2例、肿瘤术后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累肌及发病原因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JP>O.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面活动受限;③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④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⑤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象检查确定麻痹肌);⑥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l.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肌肉注射维生素 B1 O.1 gB x20.5mg1次,d;静脉滴注能量合剂,1次,d;口服肌苷片,0.2g/次,3次,d10d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①针灸疗法:根据眼肌麻痹情况对症取穴。外直肌麻痹取丝竹空、瞳子髎、球后、太阳、合谷;内直肌麻痹取睛明、攒竹、四白、安眠、合谷;下直肌麻痹取四白、承泣、太阳、安眠、光明;上斜肌麻痹取睛明、鱼腰、阳白、瞳子谬、外关。眼部穴位采用轻刺激,不提插捻转,得气即可;远端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针刺10 d1个疗程,休息7 d后继续下个疗程。②穴位注射:取l ml注射器4.5号针头,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取患侧2()3个穴位,常规消毒,注射0.1 ml/穴。1次,3 d,注射4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35 d后继续下个疗程。以上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好转:患眼偏斜度减轻,复视像距离缩小,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无效:眼位偏斜程度无好转,症状未减轻。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2例中痊愈4(33.3)、好转5(41.7)、无效3(25.0),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13例中,痊愈8(61.5)、好转4(30.8)、无效1(7.7),总有效率为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结语

西医治疗眼肌麻痹,早期促进炎症消退和出血、水肿吸收,中、后期应用神经营养剂和血管扩张剂恢复神经肌肉功能。祖国医学在该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经终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并与眼直接发生联系,“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采用针灸局部取穴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提高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使肌肉收缩加强,使损坏部分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眼肌麻痹,可有效地兴奋受损眼神经,提高麻痹眼肌的肌张力,疏通局部经气,运行气血。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以加强眼肌神经营养,调节改善眼肌循环,有助活血化瘀、舒通经络。

总之,针灸配合穴位注射,不仅能促进受损眼肌及神经的修复,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二者相辅相成,标本兼治,达到了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促进眼肌功能的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