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临床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7-28

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常见原因[1]。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我科于200610月至20085月,采用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均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蚁行感或烧灼、肢冷等)、疼痛、肌无力等症状;体征有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跟踺反射减退或消失。(3)肌电图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其它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及有出血疾病和或有出血倾向者。12一般资料入选的86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f564±83)岁;糖尿病病程(83±26)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8±13)年;空腹血糖(81±2O)mmolL。对照组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75±76)岁;糖尿病病程(79±25)年;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程f32+14)年;空腹血糖(84±19)mmol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严格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合并糖尿病肾病者予以糖适平,必要时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空服血糖<70 mrn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22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用维生素B120 m歙,3次/ d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1500μg/次,隔日1次肌注。15 d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23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通痹汤,11剂,分两次服。15 d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通痹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15 g,熟地15 g,枸杞子15g,怀山药15 g,川芎10 g,丹参15 g,桃仁10 g,全蝎6 g,地龙15 g,桂枝5 g,细辛3 g,牛膝15 g24观察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2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全部统计过程在SPSSl30中进行。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糖尿病学》中的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者;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49 ms者,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32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表

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320185 884

对照组43101914674a

4.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主要与滋养神经的微血管及血流障碍导致的神经细胞的缺氧缺血、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有关,其病理改变有2个方面,一是营养神经的小血管的改变,二是神经本身的改变。表现为血管狭窄、玻璃样变性及内膜下PAS阳性物质的积存。另外,血小板的凝聚增加或纤维素的沉积使血管变窄或闭塞,因而使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而遗传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吸烟、饮酒和年龄等均可影响和加重上述高血糖状态下所致的神经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气虚不能行血,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末端,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气滞血瘀。治当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通痹汤中黄芪大补元气,当归养血活血,共为君药;熟地、枸杞子、怀山药滋养肾阴,川芎、丹参、桃仁活血祛瘀通络,全蝎、地龙通络止痛,桂枝、细辛温经通脉,共为臣佐;牛膝活血化瘀,引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当归、熟地、桃仁、桂枝、丹参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山梨醇的产生和蓄积,维持正常的肌醇浓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桂枝、细辛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含量,从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防治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