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500字) 1、新课改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学家对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入,学习态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2、数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新课改以来,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的取得,而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薄弱化了。致使我们的学生沾染了浮躁、怕吃苦、目标模糊、追求功利、做事应付等坏习气。美国作家罗曼·文森特·皮尔的书《态度决定一切 》,在美国最畅销书排行榜上整整待了十年时间,从此“态度决定一切!”成为表达积极思维力量的一句口头禅传遍了全世界。它能迅速提高你对生活的感知,并帮助你确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
3、如何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转变讨厌数学学科学习的学生,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一位高中生与母亲的对话,有道理:”令人 反思: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不可颠倒,因为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还有,老师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以内) 1、 改变学生沾染的浮躁、怕吃苦、目标模糊、追求功利、做事应付等坏习气。 2、 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或厌恶的数学学习心理倾向。 3、改变教师呆板、以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4、改变数学教学只关注思维、逻辑的培养,而忽略情感参与的认知过程。 三、 5、改变有错不改,作业潦草应付的马虎习惯。 研究目标(限300字以内)1.确立各学段段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2.形成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的方法体系。 3.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4.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营造群体科研氛围,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6.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低段数学的具体目标: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学学习态度的形成来自于教师施教是否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灵活性。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核心概念的界定(限500字以内)1、何为学习态度呢?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意向是行为过程的准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四大数学目标之一,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即是数学学习态度的培养。情感是指伴随学习过程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待学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自觉的,还是被动的,是喜欢的还是厌恶的等等,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 2、何为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数学的一般看法,喜欢或厌恶的程度,并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态度属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因,对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它是学习过程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行为的顺利进行,以及发展方向及结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态度决定行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学习态度潜在地决定学生用什么方法对学习采取怎样的行动,所以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表现行为不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 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智商、特长等,我们很难改动,但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从消极变为积极,由被动变为主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当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时,往往导致这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扭曲,造成班级混乱,打架斗殴,违纪违法时常发生,走出校外成为社会上的问题少年。是青少年犯罪人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大量工作,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主动、自觉的心态为目的。因此: 六、 研究方法(限500字以内)1、调查法:用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1——3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和喜欢程度。 2、对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知道良好学习态度的建立对孩子的一生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增强使命感。 3、用分析法探索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形成分那些阶段,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制定研究方案。 4、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引导教师学习前人已有的成果:即数学学习态度分三个阶段:顺从阶段——认知阶段——内化阶段,与之相对应的三个重要因素为:认知——情感——行为。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之配套。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正反对比,用事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6、采用家校联动的方式,形成数学学习态度培养的壁垒,让消极的学习态度无处藏身。 7、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力图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生机、有趣、灵活开发、自 七、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月——2015、1月 1、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2、 完成对1——3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3、 制定每个年级的小课题,课堂实施细则。 4、 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5、3月——2016、7月 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编排特点,将课题分解成具体的小块,便于操作,注重实效。 一年级:《探索如何在引入新课中激趣、在书写中训练好习惯》 二年级:《探索如何让情感投入、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三年级:《探索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奇妙,感知数学的简约美》 1、 重点按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实施。 2、 评课、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2016、9月——2017、1月 汇总资料,进行结题准备:成果展示。 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限500字以内) 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自主探索、敢于面对困难,踏踏实实学习知识,作业书写规范,勇于创造,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对数学的学习乐此不疲。通过再次发放调查表,对三年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的统计,在与开始的结果进行对比 ,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预期的结论,并通过谈话的形式,多原的了结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变化:例如:成绩对比、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对比等:具体如下: 1、每个年级的阶段性总结、结题论文。 2、三年以来各年级的优质课相关资料 3、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的数据资料。 4、相关问题解决的对比资料等。 5、完成结题报告,撰写结题论文。 九、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月——2015、1月 5、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6、 完成对1——3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7、 制定每个年级的小课题,课堂实施细则。 8、 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5、3月——2016、7月 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编排特点,将课题分解成具体的小块,便于操作,注重实效。 一年级:《探索如何在引入新课中激趣、在书写中训练好习惯》 二年级:《探索如何让情感投入、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三年级:《探索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奇妙,感知数学的简约美》 3、 重点按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实施。 4、 评课、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2016、9月——2017、1月 汇总资料,进行结题准备:成果展示。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师范大学:赵鹏程 《小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形成的训练研究》 2、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报告》 3、来自教育文稿网: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培养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