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黎敏 从头到脚说健康

 悠缘小小书斋 2014-07-29
从头到脚说健康(0)--引子
一、人为什么会生病?
      《左传》——原因有三:一因鬼而得病(因果);二因食而得病;三因蛊而得病(被迷惑)
      《皇帝内经》——原因有二:一得于阳(外感;天地自然变化导致);二是得于阴(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提倡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
     《伤寒论》——原因有三:经络受邪、壅塞不通、外伤
      现代中医理论——原因为六淫:疫疠(外感)、七情(情欲情志)、饮食劳逸、外伤、痰饮(痰为湿气凝聚;水为水饮,宣泄不出去导致肿胀)、瘀血(如:癌症)
二、人为什么活不到天寿?
     天寿的年龄通常为动物生长期的5-7倍,按此推算人的天寿应为100-140岁
     人是唯一一种活不到天寿的动物;原因如下:
     1、直立行走,大脑缺血、缺氧、心血管疾病增加
     2、人没有固定的发情期
     3、人受欲望情志的控制
     4、人的消化系统功能极度萎缩
     5、人的循环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6、人的呼吸系统发生了改变:由腹式呼吸改为肺部呼吸
三、健康的标准
      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健康是自我的觉悟。
四、现代人容易生病的原因:
     1、情志不遂
     2、饮食不规律
     3、缺乏运动
     4、滥服药物
从头到脚说健康(1-1)--头发
一、头发的功能:保暖与散热 
二、关于头发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中,头发是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1、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 
2、“矩”——男人行方正之道;“规”——女人要行圆融之道 
3、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4岁行“及笄”之礼,发型均发生变化,要梳理起来,意味着人要由感性向理性迈进。 
4、关于头发的一些典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孝之始也”,所以髡刑(剃光头发)在古代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 
    清朝发型的含义——削平四夷、定鼎中原 
    二月二、龙抬头(正月不理发)——思旧(总结过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削发纹身
三、五脏、五行与五色对应关系表
     肺、肝、肾、心、脾
     金、木、水、火、突
     白、青、黑、赤、黄
四、关于头发的疾病解释
     头发——“肾之华、血之余”,与肾气(主颜色)和肝血(主生长速度)最为相关。
     1、秃顶——肾气发散过度
     2、只头顶脱发——与肝血和脾胃相关,无端思虑过多导致
     3、前额白发——胃脉衰落
     4、头皮屑——阴盛阳虚,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头皮的经血慢慢减少,得不到滋润
     5、头发出油——关于脾、肺;土不生金,肺肃降不够,导致脾输布太过
     6、斑秃——关乎情志,过渡焦虑或心结不开
五、头发的养护与健康
     1、给生活减压:君子向内追求、不向外攀比
     2、做头部按摩:日常多梳头,用齿疏的木梳或用手指,从前额开始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到后面的太阳膀胱经,稍用力。
     3、春天散发、睡觉散发
     4、不湿卧:一定等头发干后再睡觉,尽量少用吹风机。
       湿卧易造成头痛、眩闷、眼花、脱发、头皮屑、肤色黑、齿痛或耳聋等

 
从头到脚说健康-(1-2)头部经脉循行
一、脑
脑——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脑为髓之海,髓为先天,脑为后天。
二、入脑的经脉共六条:
1、督脉(属奇经八脉):入于髓海,位于人体后部的正中线。
2、膀胱经:主阳气,起于“晴明穴”,偏正中线督脉一点,从巅顶入络脑。
3、肝经:主藏血,交巅顶,入络脑。
4、阳硚、阴硚(属奇经八脉):入后脑,后脑主运动的协调性。
5、胃经:循目系入络脑。
百会穴——督脉、肝经、膀胱经相合的穴位,即人体诸阳之会。
三、人为什么要学习——克服本能、解除烦恼
1、学《诗经》:
“兴”-培养想象力;
“观”-培养洞察力;
“群”—处理人际关系;
“怨”—表达自己的情感;
“志”—表达自己的志向
2、学《礼》——养人之欲,即要学会制约和调养人的欲念。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只有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神,所以应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
四、脑部的保养:
道教三丹田学说:
      上丹田——脑,精髓的聚集处。(最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
      中丹田——心,神能的聚集处;精、气、神三个能量的转换之所。
      下丹田——少腹(小腹),精气的聚集处。
1、练习静坐—心神安定、养护大脑
      每天静坐10分钟,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浓度,减少疲劳。最好双手合十在胸前,掌根正对膻中穴一拳的距离,掌尖向外倾斜30度,两眼低垂敛神,这样收心静心很有效果。
2、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
3、其他注意事项:
(1)吃饭只吃八分饱;
(2)好好睡觉;
(3)勤思考(要动脑不动心,心要静);
(4)食补要适度。

从头到脚说健康-(1-3)头部疾病
一、头痛                                                                                        
1、后头痛——太阳膀胱经头痛;症状:脑后痛、颈椎痛、发热、恶寒、恶风。
2、前额头痛——阳明胃经头痛;症状: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发胀。
3、两侧头痛——少阳胆经头痛,左侧疼(肝血不足)、右侧疼(肺气不降);症状:眼睛发花、早起口苦。
4、头痛而重(头如裹)——太阴脾湿头痛;症状:像头裹着一顶湿帽子、头重抬不来,四肢酸疼且体感寒。
5、头痛而咽喉干痛——少阴心肾头痛;症状: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
6、头顶痛——厥阴肝经头痛;症状:干呕、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
7、血虚头痛——症状:不自主地摇头
8、瘀血头痛——头内有瘀血,顽固性头痛、呕吐,严重可造成癫痫。若喷射状呕吐,必须立即就医。
二、头晕——主要跟肝经相关
      注意区分:“眩”——两眼发黑;“晕”——天旋地转
      脑部的疾病通常跟眼睛密切相关,如歧视、视物重影,应去医院检查脑部;突然看不见(目见鬼物),过于疲劳所致,要注意休息。
三、健忘症 ——“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属膀胱经气上不来导致的阳虚症。
      保健方法:
        1、静心愉悦;
        2、有意识地背诵短文,加强记忆力,如《三字经》、《笠翁对韵》等;
        3、闭眼按摩晴明穴,然后“鸣天鼓”(见耳朵保健章节);
        4、尽量不使用手机,多用座机,减少辐射。
四、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提醒人该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了。
1、肝肾脏器亏损易导致高血压,原因:肝肾亏,导致脾输布功能下降,人体湿邪代谢不掉,血液粘稠、血流速减弱,大脑供血不足,于是自身通过加压方式保证大脑供血,即高血压。
2、大脑供血不足易导致顽固性头痛,出现眩晕、迟钝、健忘等症。高血压加上顽固性头痛,易引发中风。
3、上午血压比下午高——元气衰退,病情在加重
4、下午血压比上午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脏腑功能在恢复当中。
5、脉压小,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脏腑运化功能已经衰退,比较危险,应尽快就医。高压属后天,低压属先天。低压高说明人在调老本,调元气,平日透支太多,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和多休息。
6、低血压——属元气大伤,先肾气亏损,再心脏搏动无力,甚者出现心跳间歇。
高血压医治的简单有效的几个注意事项:
1、情志放松、调整心情;
2、平时多做深呼吸;加强膈肌,对脾好,可使下焦的气(肾精)慢慢足起来;
3、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多静思。
4、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少管闲事、少东想西想、多运动、多旅游。
五、中风、脑溢血、脑血栓
1、中风分以下几个层面:
(1)中经——肌腠经脉层面,脑血栓造成,病在经脉。人不昏倒,但半身不遂、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病在表层、及时养护、不难医治。

(2)中腑——腑层面,脑溢血较轻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苏醒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二便失禁等。
(3)中脏——病在五脏层面,脑溢血最重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且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4)中血脉——属胃气大伤,症状主要是口歪眼斜。
2、脑溢血——元气不足,生大气易造成脑溢血。
3、脑血栓——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到脑部,导致血液流速慢,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治疗:疏通血管为治标;固摄元气才是治本。
4、预防办法
(1)练习手指:无事时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
(2)提肛法:锻炼肾和脾,每天坚持做100次,古人称此法为“回春术”!
(3)注意节欲,房事不可过度。
(4)少生气,学会克制。
5、脑溢血急救办法——“十宣放血法”(十个指尖放血,减轻脑部压力)
六、情志病
     人体内在的气血变化可导致情志的异常。气血不足,会烦(肾精不足,虚火上炎)躁(虚阳外越)。
1、弱智——元气虚弱,精气无力上输于脑,导致人傻傻的。先天髓海不足导致先天弱智。
2、小儿多动症——肾精不足,收敛不住虚火。
    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食、尽量避免冷饮,喝水最好就喝白开水。
3、癫疾——五脏受邪;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大的惊吓和刺激,容易导致小孩先天癫痫。
    注意区分:
     “癫”——真精不足,易生寒痰,痰淤阻心窍,造成神智昏迷,患者偏安静。
     “狂”——狂躁症,邪火乘心,神无定主,乱其神明。患者不知饿,精力旺盛,出现自高贤、自辩智、自尊贵现象等;气机不畅,不断打嗝。
七、忧郁症(抑郁症)——属胃经和肾经这两条经脉的病
1、胃经抑郁症:患者不愿与外界接触,怕光,怕声,心慌,喜欢在昏暗的环境下生活。
2、肾经抑郁症:患者眼睛发直,无神,心老像悬在半空,有饿感又吃不下,伴心慌,感觉惊恐。
强调一点:不必把抑郁症想得过分绝对,偏忧郁一点的人往往很有成就。
治疗方法:
(1)交能倾诉的好朋友——人应该有倾诉的渠道。
(2)参加社会团体,学会互助,或寻找心灵良师。
(3)接受挫折教育,不要太过要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靠它的冷酷无情来教育我们如何去积累经验,掌握天地万物的属性,去主动规避对人有损伤的事。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方式,培养业余爱好,多运动,建议坚持跑步,年轻人打架子鼓。不建议练太极拳,不适合抑郁症患者。
(5)保持诚实和自信,做人要单纯阳光。

从头到脚说健康-(1-4)睡眠
一、人为什么要睡觉?
     人的体表有气运行,人体外围的为卫气。卫气主固摄阳气,在体表不断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行走在人体的阴分里,即行于阴经。当阳气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当卫气在阴经中走完,离开的一刹那,人就会醒来。
二、睡眠的问题
1、失眠
原因如下几种:
(1)心肾不交。
      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心肾分离,晚上睡不着,白天又特困倦,两腿发沉。与长期熬夜有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如不睡则慢慢出现心肾不交,导致失眠,较难治疗。
(2)血不足
     胃主血,胃虚则造成血不足,不能有效上输于脑,脑部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中医中的血是一种能量,代表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3)胃不和则卧不安
     晚上如吃得太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2、喜卧(有时也是病)
原因如下:
(1)湿气过重。此种人偏虚胖,不爱动,形成恶性循环,易导致糖尿病等诸多疾病乘虚而入,应多锻炼。
     湿气太重还会导致一些人上午喜睡,人的阳气振奋不起来,慢慢人的身体也会变差。
(2)肾精不足,全身无力。“但欲寐”,想睡又睡不着。
    晚上不睡、白天补觉:从医理上讲不行,白天主生发,晚上主收敛收藏,老违背天地的规律,到老年就会生病。
3、多梦
     原因:虚火扰头,气能上来,但精不足,即营养物质带不上来,空运化,人就多梦。多梦会导致人休息不好,慢慢会引发疾病。
     治疗方法:好好吃饭,通过合理饮食培元固气;打坐;点按涌泉穴。
三、做梦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做梦是魂魄飞扬,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经脉所主。
     依据《皇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把人体的五脏和五声、五志、五色全都配属了,从这些角度来解释梦象。
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声:哭、呼、呻、笑、歌
五志:忧、怒、恐、思、喜
五色:白、青、黑、赤、黄
四、如何治疗失眠?
1、从头到脚放松法(睡眠先睡心,让心先静下来,心能够先睡下,身体听从心的安排,也就睡了)
     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躺在床上放松,从头发开始,放松头发,然后眉眼(你会发现,可能刚才眉头都是紧锁的);眼眉放松后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再放松肩膀(通常肩膀是人最难放松的部位),然后心、肺、胃、肾。。。一直想下去,想到每一根手指头和每一只脚趾头都放松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就已经进入睡眠了。
2、睡觉采用虎抱头的姿势
     学习婴儿睡眠的姿势——两个小手扬在上面,四仰八叉的睡眠姿势是最放松的;这是肺气足的表现。
3、心肾相交法
     用手心上的劳宫穴(心包经上的穴位)去搓另一侧脚心上的涌泉穴(肾经的主穴);此法简单易行,对促进睡眠非常有效。


从头到脚说健康(2-1)五官
一、五脏与五官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官:鼻、目、耳、舌、口
鼻为肺之官
     肺热——鼻孔出气粗、热
     肺寒——鼻孔冒凉气
目为肝之官
     得肝病——眼角发青
     孩子受惊吓——鼻梁处会出现青筋或青痕
口唇为脾之官
     得脾病——唇黄、嘴唇四周发黄、嘴角蜕皮、流血等(阳明燥火太盛)
舌为心之官
     心脏有病——舌头不灵活、舌卷缩、颧骨发红;口误,经常说错话。
     平时应关注印堂颜色:
         印堂发红,图案如灯花状——心神将散,可能会有重病突发。
         印堂发黑——肾水太多,心火太弱,是危险信号。
耳为肾之官
     得肾病——耳鸣、耳聋
二、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肺和则鼻能知臭香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三、五官养生方法
     常闭眼——养神
     少说话——养心
     平稳呼吸——养肺
     多食美味——养口
     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从头到脚说健康(2-2)眼睛
一、目为心之使
     《皇帝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皇帝内经》:“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挟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眼睛是心的使者。心藏神,神散则目惑。
二、眼病
1、眼泪汪汪——肺(主通调水道)气不足、肝(主水道)收敛功能不足。
2、逆风流泪——肝经不能收敛。
3、眼干——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此种人平时爱发脾气,爱发无名火。
4、眼外凸——肝经收敛不住。此种人通常眼压高,大多饮酒过度,脾气大,爱发火,争强好胜,女性易得甲亢。
5、眼袋(水肿)——眼下小肠经经过,跟三焦、小肠、肾都相关。寒邪造成,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
     上眼皮肿——脾湿
     下眼皮肿——阳虚
三、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
     “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目为心之使,心神一乱,眼睛就会乱,液往上涌,导致掉眼泪。
      泪流不止——夺精,会导致“目无所见”。
四、眼睛的保养方法
1、熨眼法——明目去风,去目瘴,尤其适合电脑使用者。
     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两手搓热,闭眼,空掌捂眼睛,多停留一会。
     每天一次,一次21遍。
2、后眼按摩法(应经常按摩)
     后眼位置——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凹陷即是。
     按摩方法:闭眼,按摩后眼,能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改善。   
     针刺方法:眼压高后眼处会鼓起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眼睛马上清亮。
3、经常做眼保健操
从头到脚说健康(2-3)鼻子
一、鼻祖之源
“鼻”字最初在造字时写作自己的“自”,平时生活中指自己时经常指向自己的鼻子。


     “鼻祖”来源——道教认为人在胚胎期受母血腥气刺激,最先生出的器官就是鼻子,由鼻子的功能而生肺气,从太阴肺开始,人的气机在体内周转,循环不息。由于古人认为五官里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为“鼻祖”。
二、鼻子的循行经脉
     鼻子与小肠经(抵鼻)、大肠经(走鼻下)、胃经(走鼻子的外形)和肺气(鼻孔)有关。
     1、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子红、鼻子上长疙瘩等是胃火,是有胃寒使得机体生出胃火来消除寒邪造成
     2、鼻孔由肺气所主:鼻孔里边出来的气凉或热都跟肺气相关。
     “鼻子”在相书里称为“粮库”,认为鼻子大的人财运好。脾胃好,后天足,鼻子大;肺气足的人有魄力,得到的俸禄就会多。因此有发财之相。
三、五脏与五臭对应关系图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臭:腥、臊、腐、焦、香
1、臊味与肝气相关,肝气旺的人喜欢吃猪下水
2、焦——烤焦的味道为心的味道。
3、香——脾胃相关,脾虚的人喜欢吃香辣的、味道浓的东西。
4、腥——肺
5、腐——肾气衰败时,病人散发的味道就是腐味。所以中医治疗时常用腐味的东西做药引子。
四、鼻子的常见疾病
1、流鼻血(鼽衄)
(1)女性经期经血少或流鼻血——脾不统血(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各司其职)
     阿胶不能直接补血,而是通过驴皮的收敛功能将血暂时汇聚起来,集中在一处发挥作用,使机体状态暂时得到好转。但阿胶属滋黏之物,一定要烊化(即放在碗里蒸)蒸后用药冲开才能喝,机体很难运化开,耗元气。
(2)人体阳气固摄能力减弱导致流鼻血。中医里“补”的概念就是“固摄”。
(3)偶尔出鼻血——空气干燥,毛细血管破裂。
(4)生长期很难止住的流鼻血——可能是白血病的前兆或者是脑病造成脑压太大,人的自救功能发挥作用。
(5)流鼻血、鼻子阻塞不通——与膀胱经、胃经有关。
(6)流鼻血同时伴有眼珠发黄或口干、嗓子不舒服——大肠火胜
(7)止鼻血的方法:
     让病人躺下,用一块冷毛巾敷在额头(为胃经与膀胱经所主,印堂为神明所主,把神内收,就是关键)上,血就会慢慢止住。
2、鼻窦炎
     原因——脾胃精气严重不足,功能衰败;胃气不降、胃气不足。
     症状——口臭,老打嗝、胃反酸、呕吐或干呕(胃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肃降)
     预防——按压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就很有效;手术要慎重,如手术不当,破坏经脉,就很难治愈。
3、过敏性鼻炎
     西医——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中医——元气虚。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元气,元气用尽,人就会死。
     症状——打喷嚏,是肾阳振奋的变现,是阴阳合利的象,是肾在使劲地干活想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
    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的产生与三个不良因素相关:
     (1)严重的焦虑——压力过大、心情郁闷所致。肺主一身之气,焦虑导致气结,使气机壅滞不通。
     (2)冷饮——过食冷饮伤肺(不能纵容小孩喝冷饮),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
     中国人体质——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用筷子。饮食清淡、多食五谷,皮肤紧致、细腻。
     西方人——游牧民族,杀伐文明,多食肉类,火热湿特性非常明显,为散湿散热,西方人多体毛。
     (3)空调——空气不畅通,还会损伤皮(主收敛)毛(主宣发)的气机;导致人体自身皮肤的调节功能逐渐丧失,人体若不能正常出汗,还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夏天毛孔充分打开,皮肤可以充分出汗,到了秋天,营养物质才可以进到皮肤里去,冬天也就有东西可藏。夏天不能好好出汗,可能秋天就会出现咳嗽等一系列疾病,到冬至左右会有重病,所以冬至的重病往往跟夏天有关。
五、治疗与预防方法: 
1、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如经脉不畅通,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
2、元气是不可以补的,元气藏于肾,五脏六腑肾最大,元气有余就会藏在肾里;如果盈余较多,则藏在奇经八脉里。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所以没有一味药可以直接补元气,但可以间接补充:
    (1)好好睡觉
    (2)好好吃饭
    (3)每天乐观愉快(生气会大耗元气)
3、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太乙真人熏脐法”
      制备—— 乳香、没药、附子、肉桂等分,加小茴香和公丁香,研成细末,密封于瓷瓶中。
      使用——将药末填入肚脐中,盖上一块生姜,用艾条熏灼,至印堂发热,下达涌泉,四肢微汗为止。
从头到脚说健康(2-4)口
一、五脏与五液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液:涕、泪、唾、汗、涎
     小孩脾虚就会经常流口水,口水就是脾液;一些成年人晚上睡觉时也会经常流口水,湿气特别重。
二、关于口的一些疾病
1、口水多
     原因:胃寒特别重。
     症状:胃酸上逆,口吐清水,久之胃上口被胃酸腐蚀,食道不能下咽,下滞作痛,形成胃脘心痛之症。
    治疗:多按摩中脘穴和腹部,忌冷饮,每天坚持,胃气会逐渐恢复。
2、口热舌干
     原因:与肾经相关,肾经挟舌本,肾液没有调上来。津液为唾,来自舌下,无唾则舌干口热。
干燥综合症的表现:
(1)唾液腺分泌过少,固体食物难以下咽
(2)舌头不灵活,常有粘连感,舌头总与嘴巴粘连在一起
(3)牙齿干枯变黑
(4)双眼干涩
(5)腮腺炎频发,腮腺是正邪相争的战场
(6)阴道干燥
干燥综合症的原因:
     肾液上不来,但不是肾液亏损,而是太阳膀胱经气虚弱,肾阳不足,经气不够,无法将肾液带上来。
干燥综合症的治疗——从膀胱经气和肾阳两个角度去医治 
3、口苦
     原因:胆气上逆,少阳胆经的病
     症状:晨起口苦,咽干目眩,病人还可能经常唉声叹气。
4、口臭
     原因:脾胃衰败,人的消化功能出问题。胃气(以降为和)总往上壅,腑气上逆,形成口臭。
5、口甘
     原因:脾(对应五味为甘)输布太过,收敛不住,上溢到嘴唇、口、舌头等部位,出现口甘。
从头到脚说健康(2-5)舌头
一、舌头相关疾病
1、舌本强、舌本痛——与脾经相关。
2、舌抖
     中焦脾胃气不足,造成上焦无力,导致心精不足,出现手抖、腿抖、舌尖抖。从恢复脾胃功能入手。
3、咬舌
     心气不足——咬舌尖
     肝胆气不足——咬脸颊里部(啮颊)
     胃气上冲——咬嘴唇
4、错语——心经精气不足
5、谵语——胃气大伤
“实则谵语(一句话没完没了地磨叨),虚则郑声(很香软、很虚的声音)”
6、唠叨
     跟心情和生理都有关,人太寂寞,缺少关爱,就会唠叨。
二、人为什么叹息?
     叹气跟郁闷相关,人郁闷,心气会被憋住,需要长出一口气来化解。这种人整个膈肌打不开,甚至会觉得心脏也有点不舒服,长出气可使自己疏泄一下。


三、人为什么打哈欠?
     阴阳气相牵引所致。人胃气不舒就会打哈欠。人通过打哈欠使胃气舒展,即“善伸数欠”。
从头到脚说健康(2-6)牙
一、牙病
     上齿——与胃经相关;疼痛需扎胃经上的穴位,如:足三里、内庭穴等
     下齿——与大肠经相关;疼痛需扎大肠经上的穴位,如:合谷穴。
二、“同身寸”
     同     身    寸——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寸和尺
    每个人的寸——大拇指横纹这段距离;或者中指弯曲过来以后第二指节的长度。
     每个人的尺——指腕部到肘部之间的距离
三、合谷穴的位置
     将大拇指的横纹卡在另一只手的虎口横纹处,然后往下一压,如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为合谷穴。
四、让灵魂跟上脚步
     中医针灸,一些技艺超群的针灸师扎针不一定直接扎在穴位上。对于一些气血特别虚的人,气血根本就过不来,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扎在穴位上或下的位置,等候气的到来,即“候气”!
     生活当中,人不能总让自己的身体冲在前面,要学会让自己的气和灵魂一点一点跟上来,让身心和灵魂合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活下去。
从头到脚说健康(2-7)耳朵
一、肾开窍于耳
1、肾开窍于耳: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肾虚)也有关系。
2、心开窍于耳:此为《黄帝内经》里另外一种说法,因为心火也会导致耳朵疾病。
二、耳朵的经脉循行
1、三焦经(即指连缀五脏六腑的系挂、网膜):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2、胆经有一条支脉,也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在走到外眼角的太阳穴。
3、三焦经与胆经均属少阳,故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
三、耳朵的疾病
1、耳鸣:与阳气有关
     症状:
       耳鸣如蝉鸣:大虚之症,肾精不足导致
       耳鸣轰轰响:实症,三焦不通,内部火太重造成。
    治疗:
      临床上不好治,难点在于补肾精,肾精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所以治疗时间会很长。
2、暴聋(突然的耳聋):
     由生气造成三焦受阻,耳窍的气机被闭住,导致耳聋;
      或者工作压力太大精神紧张、焦虑、压抑,人体经脉不通畅,导致耳病。
3、胃气虚也导致耳病:《黄帝内经》“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
4、乱服药也会导致耳朵损伤:
     无论中药西药,不是补元气,而是通过调元气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所有只有元气充足时才可能恢复脏腑功能,用药才能把握。
     吃药不当,损肝肾,肝肾同源;肝肾损伤,就可能造成耳病。一旦出现耳病,三个月内没有及时医治的话,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治。

四、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取穴:
     劳宫穴(在心包经上):手轻轻半握拳时,中指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所指手掌的部位就是劳宫穴,是一个火穴。
     听闻穴——耳孔,是道教养生的要穴,不可以用针刺。
     天鼓——后脑勺
     涌泉穴——脚底板的肾经穴位
1、鸣天鼓
     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食指放在中指上,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弹拨后脑勺,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
2、按摩听闻穴
     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在里面轻轻地蠕动(不要使劲杵,柔、缓,指甲也要剪干净),按摩二三十秒,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拨出来,最好能听见响。
     如果指尖有黏着感,有吸力,说明湿气太盛。
3、手心搓脚心
     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疏通人体气机,经脉通耳病自然就好了,还有助于睡眠,对高血压的人也有好处。
     没事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不要小瞧这个方法,融汇了很深的中医道理。


从头到脚说健康(4)--颈椎
一、颈椎经脉循行 
     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就人体而言,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后面最重要的是颈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
     脑子的病跟咽喉、颈椎都有关系。
     人体很多上半身的疾病,比如胸闷、头晕一类的疾病也与颈椎有关。
     腰主腿的疾病,假如腿有病,基本上先检查腰。
二、颈椎养生之道——龟息法
     古人向乌龟学习龟息法
     我们可以向乌龟学习养生,乌龟的脖子经常是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转动,人也经常这样做就能锻炼颈椎,就能养生。
<杂谈乌龟>
     1、在中国古代,占卜常采用龟板和蓍(shī)草。
     乌龟是自然界中的长寿动物,长寿所经历的就多,见多识广!而且乌龟背圆,底板方,正好符合古人认为的宇宙天圆地方的形象,所以乌龟在古代被视为灵物。
     蓍草是一种茎上长着白色绒毛的草,据说可以活好几百年,而且入冬不死,不像其他的草都是“一岁一枯荣”。蓍草有一个特点,就是所谓的“缩酒之功”。古代讲究祭祀祖先,只要把酒倒在蓍草上,瞬间就能被吸干(因为蓍草本身含水少,而且遍布绒毛能吸水),老百姓因此就认为自己敬的酒被祖先们在天之灵享用了。所以蓍草也被视为灵物。在蓍草占卜中蕴藏着中国的天地人三才思想和中庸思想。
     2、过去大户人家建房子,房子的几根大柱子底下一般都要压乌龟,因为古代人建房子都是长远计,希望房子能够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而这些被常年压在柱子底下的乌龟,很多常年不吃不喝仍然得以存活,这跟乌龟的特殊呼吸法有关。
三、整脊法——对脊柱进行整理的方法
     对于人体来说,脊椎非常重要,比如说像心脏病、颈椎病,都有可能导致手指麻木。还有头疼等疾病也往往与颈椎有关,有可能是脊柱错位了,那么最好是找专业的技师来帮助整理脊柱,对于脊柱错位的问题,把它推回去就可以了。
四、不要伤后背
     很多人打孩子打后背,以后不要这样做了。五脏的很多经脉都集中在后背上,人的后背有许多成对的神经,打这里会直接影响到包括心脏在内的很多脏腑神经。
五、颈椎病
     原因: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长时间的伏案工作。
     治疗:按摩(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是中医里最基础也是最高妙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
     1、虚证不按摩——按摩完后,第二天更加地疼痛了,这就相当于虚证。
     如果人的阳气大虚,如膀胱经气虚的话,那么椎间隙之间就会有压迫,这种压迫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椎间的骨刺一类的病。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吃药,吃对了药把阳气、元气恢复好了以后,元气慢慢会把椎间隙中间那个像气球一样的东西给顶起来,这样它自然就能够复原了。
     不能单纯只靠按摩来解决颈椎的问题,要对证下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2、一定要找那些懂经脉的按摩师。按摩不能伤着骨头,就是从肉的层面去把它放松的方法。


从头到脚说健康(5-1)--两臂
一、两臂的经脉循行 
     两臂的经脉涉及肺经、心包经、心经、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1、手臂前缘走的三条阴经:按上中下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1)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
     (2)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
     (3)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里侧)。    
     2、手臂后缘有三条阳经,分别走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4)手臂后缘的上面(外侧),走的是大肠经,通到食指。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如果我们的食指有不灵活的问题,是跟大肠经气不通有关系。
     (5)手臂后缘的中间走的是三焦经,到达无名指。
     (6)后臂的下缘包括肩膀一带,走的是小肠经。我们肩颈的一些毛病跟小肠经有关。小肠经在中医里属于太阳,所以一些阳虚的症状反映在小肠经上。
     如果一个人没事老爱摆着“交两手而抱”的姿势,是肺虚的象,要格外注意。
二、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
1、拍心包经可化解心郁
     (1)一般来讲,按摩里侧就可以了;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
     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
     (2)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一个解郁的大穴)。
     极泉穴取穴: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
     按摩方式:弹拨极泉穴,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2、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
     《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
(1)极泉穴
     如果君主有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
(2)膻中穴
     膻中穴是心包经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位于两乳的正中线,也是解郁的大穴。
     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我们有句老话——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西医的角度就相当于胸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
     胎儿在母腹中时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小孩子能够在母腹中通过十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经脉一定是非常通畅的,而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很快乐。小孩子在母腹当中是非常快乐的,他们的经脉是无比通畅的,发育也是飞速的,胸腺就会很大。但当他们一出生后,膻中这个地方就要萎缩,就意味着人进入了一种苦境。
     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能够比不快乐的人寿命增加五到七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经脉的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释迦牟尼很早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他说人生是有苦谛的,就是人生是一场关于苦的认知及其觉悟。所以我们活着的人要领悟到“没事找乐”的道理,要自己寻找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经,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3、人的身体就是“老天”,我们的生命就是“老天”
     “老天”给了我们人很多自觉的下意识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人教,但人会在一定时候自动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为我们人体防护和战胜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但我们不会去拍打心脏,那样就伤害了身体。
     人只有在喜悦的时候,才会捂住心脏这个地方,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其实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很多养生的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人体本身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4、一点说明:
     凡是手臂上的经脉都是走肩膀的,所以我们经常按摩手臂就可以缓解肩背的疼痛和颈椎的疼痛。


从头到脚说健康(5-2)两手
一、阴与阳
     前为阴、后为阳;腹为阴、背为阳。
二、手心与五指经脉
1、手心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怕握手不礼貌,便将腋下的神经挑断。人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老天,这样做非常危险,人体正常排泄渠道没有了,病会憋在体内,经脉已毁,无可救药。
2、大指——肺经
     大指麻木和肺经有关;
     大鱼际红——肺热;
     大鱼际有青筋——肺寒;
     大指有纹路且发青——肺寒,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3、食指——大肠经
     《左传》记载,有的人有预感,食指抖动,就觉得能吃到好东西。
      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来自大肠,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4、中指——心包经
     心包经主喜乐,也主欲念。
     订婚戒指一般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
5、无名指——三焦经
     该指无名,因其循行三焦经。三焦经是非常特殊的经脉,又称“孤府”,因其不可名状,是连接五脏六腑的系挂。
     《黄帝内经》:三焦为水道出焉,三焦必须要非常畅通,人体才能健康。
6、小指——小肠经、心经
     中指麻木是心脏病的轻症
     小指麻木是心脏病的重症
     中医号脉时,有时医生从患者手臂上一掠,是感受患者心经的温度来发现病症。如果小指内外缘特别凉,是心经不畅的象。
三、手指的锻炼方法
1、握固法——把大拇指攥在四指当中的握法,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跟处。
     脑的锻炼要靠活动手指。西方通过给老人测试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寿命越长。
     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很大的关系。
      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肝气足,人的魂就特别足。属厥阴之性,有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而且生发要能收敛的住。描述肝的木性时,取“曲直”,“曲”指收敛性,“直”指条达性。
     人出生时,小孩囟门(囟门为魂出入之所)未合,小孩出生时的握固法就是固住魂,无名指的指跟处为肝的风窍,所以大拇指掐在该处。人死的时候“撒手而去”,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握力和肝气都随魂去了。
2、揉核桃法
     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之象,所以也称“太极球”。
3、十指相敲法
     十指相对、互相敲击,锻炼十指上的井穴,既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又锻炼了肝气,对大脑的养生十分有好处。十指冰凉的女孩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血脉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从头到脚说健康(5-3)两腋与两肋
一、挠胳肢窝为什么会痒?
     心经、心包经均走腋下,主喜乐,痒的感觉与心有关,发声为笑,所以人被挠后会觉得难以忍受并嬉笑不休。
二、两腋的经脉循行: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1、肺经
     肺气被壅滞,则心烦胸满,属于阳邪,肺气上壅而不降的象。
2、心包经——下腋三寸处
     腋窝肿胀则心包经出了问题。
3、胆经
     胆经出问题,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肋痛不能转侧”,一般还伴有口苦、喜长吁短叹。
     如果腋下长包,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4、心经
     心经出问题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干,想喝水。
三、两肋的经脉循行
1、心包经——两肋的后边
     心包经的病症会造成肋痛,缓解疼痛可扎外关上一寸的支沟穴,故名“肋痛觅支沟”。
2、胆经
     两肋疼痛,同时伴有口苦和叹息的情况,就是胆经的问题。
3、肝经
     人的气机被压抑,就可能造成两腋、两肋的肿胀或不舒畅。
     人一生气,往往先两肋骨叉胀痛,然后两腋不舒服,出现胸满的症状;生大气,人还会吃不下饭,心口被憋,然后可能发生呕吐或腹泻。因为人的气都调在上面,火没法在底下帮助人消化吸收食物,导致腹泻。

四、少生气是避免两腋两肋得病的最好方法
     两腋两肋的病症大多数和肝胆有关。所以平时要少生气。
     完全不生气不可能,但不要生闲气。最好没事多读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净化自己的心灵,放平心态,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可有所改善。

五、拍胆经一定不要忘了拍两肋
     胆经是人体侧面从头到脚的一条经脉,胆主生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经一生发,全身皆生发。
     现在坊间流传拍胆经,指拍大腿的两侧,沿腿侧裤线一路拍打。但拍胆经不要忘了拍两肋。
     拍两肋前,先揉捏两腋下的肌肉群或筋,会很疼,但揉开后,人的胸、背、胃都会舒服,然后太高两臂活动一下,这个地方是健身的关键,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一点说明:书中题目“两腋与两胁”,不知道是印错了,还是自己对中医了解尚浅,先改了吧,自己看着舒服;等求证后需要改回来再改。如清楚的朋友,望指教一二,谢谢!)

从头到脚说健康(5-4)两肩
一、缺盆的经脉循行
     取穴: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窝的中间即为缺盆穴。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即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人体必须保证缺盆这条通路的畅通,凡走肩膀的经脉都走缺盆。
1、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
2、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也是小肠与心相表里的证据)。
3、胆经——至肩上,然后下颈又合缺盆。
4、膀胱经
5、三焦经
二、肩背痛
1、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即两只胳膊像折了一样,且无力。
2、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且体感寒。人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会使整个背部经脉不畅通,导致痛感,气结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3、三焦经不通导致人心情压抑,上肩会有痛感,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4、膀胱经不通使人情志不舒,也会造成肩背痛,甚至头痛。
三、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
1、按摩缺盆
     中医专业手法——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难度太大)
     推荐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儿”(仿佛大雁落沙滩,看似轻柔,却内带劲力)。松开缺盆,肩膀疼痛会缓解很多。
2、点肩井穴三到五分钟
     肩井是胆经上非常重要的穴位,点按对人体非常有益。
     如果感冒背痛,抓揉提拿肩井三次,然后拍拍全省,会很有效。
3、开膏肓
     膏肓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
     《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此动作开膏肓。
     日常生活里推荐一个动作:
     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向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周身清爽,病痛会明显减轻。
4、深呼吸
     缓慢的深呼吸可以活动缺盆,是一种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5、有意识地放松
     我们平时肩膀经常不自觉地紧锁着,要时常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对治疗失眠也有好处。
6、睡眠护住肩膀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
     许多年轻的妈妈为照顾孩子和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往往盖不住孩子的肩膀,容易导致孩子缺盆处受风,俗称“贼风入体”,容易引起肩背痛,要注意!



从头到脚说健康(6-1)腠理
一、何为腠理?
     “气之所辐辏谓之腠”,腠为阳,指孔穴,就是肌肉内松开的地方,即皮肉之间的筋膜。
     “血气之所循也”谓之理,理为阴,指血肉。肌肤的弹性与阳气有关,阳气足,皮肤弹性就好。
    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保护好腠理至关重要。
二、腠理常见病
1、汗症
     “汗为心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盗汗——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
     入夜,人的元气本应下藏,但当阴血不足时,没有力量收敛元气,导致盗汗。
     阴虚盗汗——阴虚火旺造成,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应以养血为主治疗,如当归六黄汤。
     阳虚盗汗——阴盛格阳,阴气太盛,把阳气格在外面进不去,阳浮于外造成出汗。这种人日常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治疗以扶阳法,扶住阳气,使之能够内敛,如《伤寒论》中的白通汤。
(2)自汗——身体没有做任何活动,总是不停地出汗。
     * 太阳表虚,皮表固不住汗液可导致自汗,可以桂枝汤医治。
     * 胃火过盛,大肠火的津的功能过度,使人二便不通,导致大汗淋漓,常伴有口臭、喘气粗等症状,可用人参白虎汤医治。
     * “汗出如珠、如油如雨”是汗症中的重病,难救治。
     * 头与颈部总出汗,阳虚造成,医治时以扶阳为主。
     说明:小孩刚入睡时出现头上甚至全身出汗的情况,不必过分紧张。因小孩表虚,入夜十一点后,阳气生发,汗就会逐渐消退,只要孩子后半夜不出汗,就不算病,是正常生理发育的一个过程。
     * 有的人喝酒吃肉就出汗,属于胃热且精不深藏,肾经收敛功能不够强,神明无法内敛,气易往外散。不需医治,不算病症。

(3)“汗下吐”三法——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
汗法——通过出汗、发汗的方式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如感冒初起,以麻黄汤发汗。
下法——让病人泻的方法来治愈疾病。
吐法——让病人呕吐的方法来治愈疾病。如有些人湿气太重且出现头痛,气往上壅,恶心难受,采用此法将难消化的食物吐出,达到治病目的。
使用汗法的注意事项:
*《伤寒论》中特别指出,咽喉干燥者不能使用此法。因三阴经走咽喉,咽喉干说明体内真精不足,使用汗法会伤害身体。
* 淋家不可发汗。即小便出现问题的人,如小便如膏状,反复上厕所又尿量少的人,属于肺虚,阳气收敛不住,一旦发汗,可能尿血 、便血。
* 亡血家不可发汗。失血的人不可发汗,否则会出现寒栗、摇动、浑身打冷战的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4)出汗与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不主张在体育锻炼时出过多的汗。
     春天,人冬天储存的肾经开始慢慢宣发,疏泄一下即可,可“广步于庭”,不能太过迅速,不可出大汗。
     夏天,一定要出汗,是人的一种自保。空调使用过多,腠理得不到宣泄,是身体疏泄功能受到创伤,引发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先泄后补,“泄”是“通”的意思。只有夏天人体毛孔打开,好好宣泄后,秋天营养物质才能补进去,冬天才能藏精。
     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气,相当于十二时辰的子时,一阳初生。人夏天不出汗,没开泄好,秋天补不进去,则可能导致秋天肃降之时咳嗽等一系列病症,体内精不足,在冬至万事万物该生发之时,体内无精生发,故此时得重病的人多。
2、皮肤病
(1)皮肤瘙痒与疮疡
     *《黄帝内经?素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阳症之初起必疼,阴症之初起必痒”
    凡红肿的,能长出来的东西都为“疮”,属于实症、阳症,变现为“疼”;
     凡憋在里面长不出来,使人痒得难受的为“痒”,属于阴症,变现为“痒”,需要不断通过按、摁、挠来缓解。
*如何避免长疮疡?
    《黄帝内经》认为人长疮疡的原因:
     为“汗出见湿”或“劳汗当风”,即身体出汗没及时擦干,被风吹着,刚打开的毛孔瞬间闭合,体内垃圾无法正常排泄出去,憋在肌肤腠理之中,长出痤疮。人的脸和后背为阳,易出汗,又怕寒风,易长痘和疮疡。出现疮疡大多为湿气被郁的象。
     与饮食也有关。“鱼生火、肉生痰”,体内邪气不容易疏泄出来,产生内热,身体上就爱长疮疡。
     避免长疮疡,要注意两点:
     a.合理使用空调。温度在27、28度即可,多跟自然接触,让空气流通等。
     b.饮食保持清淡。多食五谷杂粮、多吃应季食品、饮食适量。
(2)斑疹——因免疫力低下而得的病。
     生活中的陋习,如长时间地焦虑、处于空调房中、暴饮暴食、过食冷饮等,对脾胃克伐过度,造成胃寒,最终引发斑疹。
     A.外感类斑疹
     病因:大多为邪气浮于中焦、脾(主肌肉)胃(主血),脾胃有病,则血肉得不到濡养,皮肤上就会有反应。
     症状:除斑疹外,一定会出现口臭、气粗、口气重,身体发热、疼痛,两便不利,喜喝冷饮等症状。
     治疗:桂枝汤、升麻葛根汤。
     B.内伤类斑疹(比较难治,久治不愈的多属于内伤类)
     病因:
     a.暴饮暴食与长期使用空调是罪魁祸首。
     特别指出,“饮”指经常喝酒、喝饮料,尤其是喝冷饮的行为。
     寒邪逐渐下行,过饮冷饮会伤害到肺,肺气则损伤到脾胃,脾胃的受伤会伤到肉。冷饮对脾胃的消伐过度会导致内伤类皮肤病。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限制孩子饮用冷饮。
     b.纵欲过度是另一个因素。
     “欲不可早”,纵欲过度,损伤真阳元气,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古代人甚至不鼓励年轻人多吃肉,因为肉补精血,会引发性欲。
     c.焦躁、多虑也会引发内伤类斑疹。
     d.乱吃药也会导致内伤类斑疹。
       有些过度滋阴的药会彻底地消伐元阳。服药必须准确,服药不准,不如不服。
(3)青春痘
     青春痘都长着脸部和额头,都长在胃经上,内白外红,是“热包寒”的象,是机体想方设法将寒邪赶出,胃火升腾上来就会在脸部形成的青春痘。
     避免胃寒就是避免青春痘的一个诀窍。
     病因:
     * 过食冷饮、暴饮暴食。
     * 郁闷。
     青春期性情不稳,容易躁动,各方面不够成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天地君亲师”不断地学习而成长。
     * 阳气足也是导致青春痘的一个原因。
     要彻底治愈,该用助胃火的药,破除胃寒后,痘痘就消失了。用阴寒性的药也可治疗,彻底地压制了胃火,导致胃寒加重,且痘痘容易反复。

(4)银屑病(牛皮癣,医治难度大,被称为“二号癌症”)
    病因——元气虚弱(不能主皮毛),关系到肺(肺虚也不能主皮毛)、脾、肾三条阴经,皮毛得不到滋润,就会得银屑病。
(5)带状疱疹
     有的人会在春天或季节转换时得此病,又称“缠腰龙”,也有的长在头部,非常疼。可通过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饮食清淡,并控制情绪等方式加以注意。
     病因——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也是一种人的自保反应。说明人经脉不通、但元气尚足。
     仅有神经痛无疱疹——说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可服白通汤。
     出现红疹或水泡——说明真阳可以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应服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般患者发病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
(6)水肿病——阳气虚造成
     “气为血之帅”,一定要让气先动起来,以气带动血运行。
     拍打心包经,阴经主静,不容易动,阳经本来就主动,所以通过拍打阴经来带动阳经。
(7)过敏症
     * 肾精亏损,引起肺气不足,肺肾两虚,寒邪过重,造成过敏。花粉过敏的真正原因是肺虚和元气虚。
     * 脾胃虚弱不能化湿邪,肺不能主皮毛,湿气外泄,引起皮肤过敏。这种病人稍做运动就会导致哮喘。
三、腠理养生
1、腠理的四季养生:每天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春天慢慢生发,避免穿紧身衣,头发不要束起来扎得很紧。春天最好进行比较舒缓的运动,慢走或慢跑。
     夏天,遵循“夏长”的道理,皮肤要做到充分的开泄,要出汗。可做快跑运动。
     秋天,人该收敛,夏天开泄,通途都打开了,秋天营养物质就该收敛进来了。
     冬天应该闭藏。从养生角度,冬天闭藏时连澡都要少洗,以免皮肤过分开泄,但现在条件好了,天天洗澡,皮肤毛窍天天开着,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2、腠理养生的日常注意事项
     (1)不可以过度地生气和焦虑,否则影响人的气机,间接影响肺气,造成皮肤紧张,引起疾病。
     (2)饮食方面,注意五味吃全。能够把身体养好,同时皮肤光泽有弹性。
          咸能滋骨,酸能滋筋,辛能滋气,苦能滋血,甘能滋肉。
五脏、五味、五体对应关系表
五脏: 肺、肝、肾、心、脾  
五味:辛辣、酸、咸、苦、甘   
五体:皮毛、筋、骨、脉、肌肉
五味所对应的食物表
苦:苦瓜、茶叶、杏仁、百合、白果、桃仁
甘:茄子、番茄(?)、萝卜、丝瓜、洋葱、菠菜、土豆、南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黑大豆、绿豆、赤小豆、黄豆、蚕豆
酸:番茄、马齿苋、赤豆、桔子、橄榄、杏、枇杷、桃、山楂、石榴、荔枝、葡萄
辛:葱、姜、蒜、香芹、辣椒、花椒、茴香
咸: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
     (3)遵照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特别是子时、午时等这几个重要的时辰,比如少阳生、阴气开的时候。

 

从头到脚说健康(6-3)五脏六腑之心
一、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
二、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
     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五脏功能对应官职表 
      五脏:肺 、肝 、肾     、心 、脾          
      官职:丞相、将军、大力士、君主、谏议之官 
三、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 
1、循行心脏的经脉有病会引发心脏疾患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作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与很多走心脏的经脉有关。
(1)肺经走心脏,走在心经的前面。如果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 
(2)胃经也走心脏。如果胃经得病,就会“心欲动”,就是总感觉心里慌慌的。 
(3)脾经走心脏。脾经得病会引起心下急痛,就是会感觉心突突乱跳,而且心里面急痛。脾经的病多为湿邪所致。 
(4)如果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噫干心疼,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
(5)肾经、心包经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病。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是“心中憺憺(dàn)大动”,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地跳。 
(6)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肋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转身,心脏就有刺痛感。这是胆经的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病。
2、就心脏的问题来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血脉淤滞会造成心脏病;心又跟肺经、胃经这些经脉有关,所以哪个脏器的病都会造成心脏病。
     现在很多人死于心梗,死者最后的表象都是心脏停止跳动,大家通常认为是心梗发作,大面积心衰所致,其实这种大面积心衰的背后跟肾、肺、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心主神明 
      心之神为神明。假如某人神明错乱了,心神就会惑乱,处于迷惑之中。
     例如,抑郁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胃气如果不足,心血也会不足,同时因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物质也统统是从中焦脾胃来的,这叫“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所以如果心血不足,神明就迷惑,出现一种惑乱的象。 
3、心脏病与十二时辰的有机联系 
      中医养生很关注时间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之学也可称为时间之学,中医的养生必须要遵循时辰养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十二时辰养生,来了解心脏病的真正病因,并作出相应的养护。 假如身边有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最好看一下发病的时间,通过时间就可以对应地知道该段时间所当令的经脉是什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哪个经脉的问题引发了心脏病。
      如果心脏病发病的时间为早上,特别是该时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子盗母气”引发的问题。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下午,可能跟小肠经、膀胱经或肾经有关。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段为下午13点到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是心脏病的前兆。如果这时人要是再生气或者再得气郁之证,就很可能引发心脏病。 
      膀胱经的当令时间是下午15点到17点,该时间段如果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心脑的血往上输布的力量不够,有可能引发心脏病。
      肾经的当令时间是晚上17点到19点,此时肾气的衰弱会造成心梗发作。 
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子时23∶00-1∶00 胆经当令           午时11∶00-13∶00 心经当令 
      丑时 1∶00-3∶00 肝经当令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当令 
      寅时 3∶00-5∶00 肺经当令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当令 
      卯时 5∶00-7∶00 大肠经当令         酉时17∶00-19∶00 肾经当令 
      辰时 7∶00-9∶00 胃经当令           戌时19∶00-21∶00 心包经当令 
      巳时 9∶00-11∶00 脾经当令           亥时21∶00-23∶00 三焦经当令
4、元气大伤导致的心脏病 
      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贵为君主(天子),没有上级管。不过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气数将尽,君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心这个君主的天就是元气,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归根到底是肾病的问题。 
(1)心脏早搏——元气尚可 
      很多人都有心脏早搏的现象。从脉象上来说,早搏会出现“突、突、突”跳得特别快的现象。 
      打个比喻,身强力壮的人因为元气十足,所以给自行车打气时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这打到底就相当于人体正常的心跳。当人生病时元气不足,就没劲了,这时打气就会通过加速的方式打半管气,这个加速的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心脏早搏。
      肾精没劲时,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像开车一样,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心脏,当油跟不上的时候,车有时候会“突突”地往前跳两下,这就是早搏,它提示我们需要加油了。 
(2)心脏间歇——元气大虚的象 
      心脏间歇也可以用打气来作比喻,就相当于打了一下后再打半下,然后就需要歇口气。
     *心脏间歇没有规律: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心脏间歇会慢慢地消失掉。
     *心脏间歇有规律,就要出大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5、避免引发心脏病的生活陋习 
(1)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会引发心脏病 
      *春节期间常有人突发心肌梗塞,这是为什么呢?
     喜则气缓,人一过喜,心气就会散掉,因为喜这种情志是跟心相关的。过春节的时候,全家都会团聚,这样的日子老人格外高兴。对于上岁数的人,本来心气就有点散,一高兴再加上大吃大喝,胃气不足,使得心气全部跑到胃那里帮助消化食物了,人就会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
     *为什么心气会帮助胃气呢?这其中蕴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认为,火生土。五脏之中,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就是说心(火)是胃(土)的母亲,而胃就是心的儿子;五脏之中的脾与六腑之中的胃为阴阳关系。五脏为阴,五脏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们就像高级官员,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们作用很重要,要统摄底下的六腑(百姓)。底下的六腑干了活,就要交租税给五脏。所以,可以说五脏是收钱的部门,钱就相当于人体的精,精足了,人的身体就强壮了。 
      五脏之一的脾为阴,六腑之中的胃为阳,这个阳(胃)运化起来就要把所有的营养物质提供给阴。而胃气如果不足,胃会向谁借“钱”呢?是向与自己有阴阳关系、且主收敛的老婆(脾)要呢,还是向有生育关系的母亲(心)要呢?答案是很简单的,老婆(脾)是主收敛的,是收钱的匣子,可不是搂钱的耙子,管它要自然要不到。所以当儿子(胃)的要是缺钱了,最好方法就是跟母亲(心)要,一定要的到。这就叫“子盗母气”。 
      故此,当人身体本来已经很虚弱,一旦要是胃气夺了心气,就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这就是为什么人吃撑着了会引发心脏病的原因。 
(2)便秘会引发心脏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肺气和大肠是相互关联的。如果病人大便干燥,大便的时候就会憋一口气往下使劲去排便。这时,病人肺心之气如果很虚,大便又急着往下行,下面使劲排泄,在大便排出的一瞬间,底下一空,上面立刻就会空掉,这样就会促使心脏病发作。


从头到脚说健康(6-4)五脏六腑之肺
一、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气 
     气从何来?——“人受气于谷”。
     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
    《黄帝内经》——“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2、《黄帝内经》——“肺司呼吸”。
     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
      传统养生学及练功夫都非常强调调理呼吸——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3、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
     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 
二、肺的疾病
      肺经: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
     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即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1、咳嗽——肺病之中最普遍
     治咳嗽全从肺治是有问题的,《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
     闻诊: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
           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
分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 
(2)内伤咳嗽属于虚证的咳,为阴盛阳虚,大多久治不愈,人慢慢地虚弱下去。
     刚得此病时,有的人是实咳,膨膨而喘咳,咳声特别嘹亮——身体还有劲;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黄痰——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
     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白痰(命痰)——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是一种很危险的象。 
      得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辛的东西可以起到辛润的作用,这也是人体自救的一种体现。   
      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的治法,一种是往外宣的治法。久咳虚证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里面是隐患,宣出去便可治愈。 
2、肺结核——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 
*发病原因:
     脾胃(土)不生肺(金)。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话,就会得肺结核病。
     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跟肝肾虚弱也密切相关。五脏六腑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比如脾胃特别虚弱,中焦脾胃会没劲,上焦也会没劲,而中焦的劲又来源于下焦,就是来源于肝肾。 


*症状: 
(1)子午潮热 
      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一阳生)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一阴生)是阴阳转换的时间段,如果阴阳气机不融洽、不和谐,就会阳气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虚阳外越,阳气不断地往外冒,人体就会感觉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该阳气敛藏,但是肺结核患者阳气太弱,收藏不住,就会出现盗汗的现象。
(3)逐渐面黄肌瘦 
      患肺结核的人的脸色发黄,而且变得极瘦。面黄是土气外泄、脾胃很弱的象。因为脾主肌肉,脾胃极其衰弱的话,肌肉就会极度消瘦。
(4)浑身乏力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这是没有力气的象,原因是肺朝百脉,如果百脉不足,整个人的气机就会很虚,周身不利。肺气虚会导致全身无力。
3、哮喘病——一种常见的肺病。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时候会有发烧史或者过度服药史,得病之时如果没有吃对药,就有可能把正气消耗掉,寒邪就会趁机进入脏腑。
     哮喘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先是感冒,然后是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气管炎后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这种病很深层面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1)人吸气时间长,呼气时间短——水邪上泛。
     用药很简单,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来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汤之类的药来治疗。真武汤里会有细辛这味药,因为它是搜肾寒的。具体在用药方面还是要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
(2)吸气特别短,呼气特别长——“肾不纳气(肾精不足以把气吸进去)。
     治疗这种哮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之类的药,具体到个人情况还是要咨询医生。
注意事项:
(1)现在很多人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有时会自己乱看书、乱服药;这是要出问题的。如果小孩得了鼻窦炎、咽炎,多数家长觉得既然孩子有炎症,那就给他吃消炎药吧,结果是消炎药把病往里引,小孩又没有那么大的代谢能量,导致病虽被压下去了,可在体内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建议:别轻易乱吃药;掌握一些医理,不可以病急乱投医,虽说古有“久病成医”的说法,也要沉下心来的人才能成医,把医理学明白了,才知道对错。 
(2)现在很多人在呼吸上都有问题,有的人呼吸太浅,就在胸膈以上;有的人稍深一些,但也不是正确的呼吸方式,我们应该学习腹式呼吸。 
4、流感及“时尚”病——春、秋两季经常会大规模发生。 
     “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
     “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
     “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
     “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人来说: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好好地发展自己;到了中年的时候,该收获的时候就要去收获;到老年的时候,该敛藏的就要敛藏,所以人老的时候“戒之在得”,要懂得知足。
     从疫情发生来说,春季的疫情多从南方开始,这跟气候相关。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从北方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向南方发展,这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规律。
     流行病肆虐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肯定会有一些人毫发无伤。 以“非典”为例,当时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规律的觉。而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人多为壮年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很有问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冬天又常无度地耗散自己。 
      不光说流行性感冒是“时尚”病,其实现在很多病都是“时尚”病,只要你过着极其不规律的生活,不符合养生规律,比如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不该结婚的年龄偏偏要去结婚,这些都属于不“守时守位”,那“时尚”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太过随性的生活对人体来讲是有伤害的。我们一生要因循着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只有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养好身体。


    津的功能过度是由于大肠的问题所造成,大肠主津所生病(便秘和腹泻),根本原因都是“阳明燥火”和津的问题。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 
      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你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越发地没劲。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规律,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
(2)糖尿病的保健预防 
     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
     在糖尿病初期,病人应该多以黄豆等豆类食品为主。 
      第二,少懒多动。
     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你不让脾干活,反而对它的损伤更大。
     患糖尿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在生活当中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这样病情就很容易得到改善。 
     有的人特别看重各项指标,我想说的是,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只要你感觉很好,你就是很好。指标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时候,像血压的指标一定会升高,老盯着血压140干什么,如果你的血压到150了都没有太晕,这说明你需要这么大的压力,身体的本能就在通过用加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过分地看重指标,没有多大意义,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第三,补脾阳和肾阳。
     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就是补脾的运化功能(即让脾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这个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疗糖尿病。
     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大动起来)和中脘穴(可治脾胃,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3、胰腺炎和胰腺癌 
     胰腺跟饮食密切相关。当食物进入胃后,人体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肝胆就会分泌胆汁。所以,人吃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营养物质也会白白地流失。
      人得胰腺炎、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暴饮暴食,饮食极度不规律。 
      第二,吃的很好,但缺乏运动。 
      第三,心情郁闷,思虑伤脾,生活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发泄。 
      第四,房事过度,欲望太多,也暗耗肾精。 
      以上四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导致癌症。 
三、脾的养生注意事项 
1、好好吃饭。因循着“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
2、好好睡觉。根据时辰养生法,每天夜里10点多钟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该大便的时候要去大便,不要憋着。
3、少生气。人活一世,要学会把事情看开,不要于事无补地自寻烦恼。 
4、多运动。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是中国传统养生里最重要的道理,看上去简单,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四、营养过剩可导致疑难杂症 
      现在的很多疑难杂症都和营养过剩、不注意锻炼有关。
     吃的高营养食物过多,而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备完全消化和吸收它们的能力,这些东西也只会成为身体内一堆没用的垃圾。如果再不积极锻炼身体,垃圾便堆积成有害物质。 
      假如吃饱了不运动,就算营养到了肌肉,无形中增加了脾的工作量。
     如果始终不能消化这些营养,慢慢地就会在身体内凝滞成湿气。最终使得人体多调一份元气上来把湿气化掉,就是说不运动也会耗散元气。


从头到脚说健康(6-7)五脏六腑之肝
一、肝的功能  
1、肝主藏血 
     肝的重要功能是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     
     “人卧则血归于肝”,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够发挥。肝就像一个阀门一样,人只要一闭眼或一睡着,阀门(肝)就会关小或者关上。也就是说,只要合上眼睛,人体的整个代谢就开始放缓。对人体来说,代谢的放缓是一种保护功能。 
      肝能藏住血,身体就能正常运转:
     * “肝受血而能视”,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血的作用,肝提供了血给眼睛“而能视”;
     * “足受血而能步”,血脉只有到达脚上,人才能够行走,走路才有劲儿;
     * “掌受血而能握”,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头,如果握不起来就跟血不足有关;
     * “指受血而能摄”,血能到达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种很精细的动作。 
【 恶血】:
      如果刚刚睡醒就受风,会使得血凝于肌肤之间,此血称为恶血。
     这种恶血对人体来说伤害巨大,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疾病;如果血凝固在血脉中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如果血凝于手足,就会出现厥症,即四肢冰凉的症状。
     预防:在睡觉以及刚刚醒来之时,要注意避风,这样才能保障气血流畅。 
      治疗:一般来说,耳朵后面会出现青筋,在这里采用放血的方法把恶血散掉。 
2、闭目养肝 
     在传统养生中,非常强调通过常闭眼来养肝。
     对于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眼就是补,相当于固摄(保存现有实力);尤其在精不足的情况下,保存现有实力就算大补。
     在看电脑的时候,每隔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要闭闭眼,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闭一会儿眼就相当于“藏”,这对人来说非常有好处。
3、五脏与五华 
(1)五脏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表现,这五种表现称为五华.
      肝血、肝气在人体上的表现就是手(爪)
五脏与五华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 、 肝 、 肾、 心 、脾 
      五华:毛、手(爪)、发、面色、唇
(2)“肝变动为握”:
     手的握力出现问题,说明肝出了问题。
     指甲与肝血有关,指甲上有竖楞,说明肝功能出现问题。
     指甲先有竖楞后逐渐出现横楞,并且一点点往上长,说明身体在恢复之中。
(3)其他四脏对应的人体表现:
     心之华为面色,脸色苍白就是心血不足的象;
     脾之华为唇,嘴唇干瘪无血色就是脾虚;
     肺之华为毛,如果皮毛憔悴或者很不滋润,就意味着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肾之华为发,如果头发干枯变白就是肾精不足所引起的。
4、五脏与五变 
(1)五变:五脏的功能所对应出现的五种不同的变化,“变”指“病变”。
      五脏与五变的对应关系表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变:咳、握、栗、忧、哕
(2)解释:
     肝——握力的减弱上;
     心——气机内收,四肢厥逆,就是手脚冰凉;
     脾——哕症,就是因胃气不降而往上打嗝;

     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第二,揉腹。
     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逆时针揉)后补(顺时针揉),通过揉腹达到通畅经脉的目的。 
      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
     每天坚持,揉的次数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时间自己掌握。 
      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则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也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 
      不经常运动,肌肤腠理之间尤其是肚子上会形成的条索状或其他形状的筋结,导致身体的不适。如果在揉腹中,看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拨开.
     揉腹还能够把腹水泄掉,改善代谢能力,对恢复肝的功能非常有好处。
三、酒文化与肝脏保健 
      “烟酒,奇物也。烟是热性之物;酒就更加奇妙,具有水火二性,表面看上去是水,点着了却是火;酒还主生发之机,这大概就是中国酒文化绵延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1、无酒不成席,何不饮雅酒 
      中国非常讲究饮食文化,“无酒不成席”。
      古人喝酒是很注重节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推杯换盏、狂饮无度,而是常把喝酒作为一种仪式,一定要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味,有意放缓节奏。 
      古代喝酒一定是烫过的,边饮佳酿,边吟诗作画,不仅情致高雅,还十分有利于健康。
      现代人常常省略了酒在养生中的奇妙功用,仅当作应酬之物。
     《黄帝内经》讲“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说的就是如果你滥饮无度的话,必将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2、酒可入药 
      人只能微量饮酒,借饮酒之机,稍微地宣一下、生发一下,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在冬季养生当中,也建议大家喝一点酒,酒要加热喝,不能凉喝。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身体有好处,可经常用些。 
      人如果在喝酒上不节制,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尤其是男性。从生理上讲,男性没有月经,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经,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女性可以通过月经把肝郁疏泄掉一部分。
      女性妇科症里有些病恰恰需要用酒来宣一下。但是对于男性病来说,用酒就不太好,除非是当男性病很重的时候,比如一些过于郁滞的病有可能用到酒,中医里有一个方子叫当归四逆汤,在服用时里面一定要加黄酒,这是因为黄酒对疏通经脉有功效,而且,可以引领诸药到肝经。
      另外,还要说的是,肝经在人体当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属于肝受到了损伤,这就会影响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类病人要注意对酒有所规避。


从头到脚说健康(6-8)五脏六腑之胆
一、胆主生发之机
     《黄帝内经》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肝胆相照”。 
     胆的主要功能是主生发——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胆经当令
     这个时间段是胆经上岗值班,这时只要胆一生发,一阳生起来,后面的阳就会陆续跟上来,慢慢地全身都会生发;但只要胆不生发,全身就都无法生发。
二、胆病——胆囊炎、胆结石
1、症状:
     胆生发不起来,人的两颊就会发青——胆气郁滞的象;
     有的人会面如蒙尘——被压抑过度的象,一般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和那些常受“夹板气”的人容易患此疾病。  
2、胆囊疾病病因——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1)如睡觉很晚,从来不睡子午觉(子时指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这种人以文字工作者居多。 
(2)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胆病,因为胆汁的分泌跟食物相关,过度吃饭和饮酒都会造成胆汁分泌的紊乱。 
(3)情志过度压抑也会使得胆无法生发,造成胆囊方面的疾患。
3、胆结石病因
(1)人的气不足会造成虚火过旺,导致“津”(液体向外渗透)的功能过强,就会使饱和的胆汁溶液产生结晶,于是就产生了胆结石。
(2)蛔虫的钻入也是产生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从头到脚说健康(6-9)五脏六腑之肾
一、肾的功能 
1、肾为封藏之本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中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肾主藏,是精凝聚的地方;精藏在肾里,元气也藏于肾,可见肾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精——相当于血里面的营养物质、最精华的东西;
     血——带着精往前走的舟船。
     精就像钱,当人体缺少某种东西的时候,比如说缺红细胞或者白细胞了,这个钱(精)就可以去立刻变现;血这只舟船带着精往前走。心主血脉,心能够把血泵出去,使血到达人体的各个末梢。 
2、肾为作强之官 
     《黄帝内经》把肾比作作强之官(相当于大力士)。
     我们人的力气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是从腰来的!从肾发出的力才叫做力量。
      做个比方:一般来讲古代的战车上面一定要坐三个人,坐在前面中间的是车夫;左为贵,左边坐的是君主、将军或者元帅;右边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力士。大力士有两个用处:一是保护君主;二是要推车。 
      心和肾之间的相互关系——肾是护佑心的。
     最严重的一种心脏病是由于肾精大伤所导致的心脏病。
二、肾病与肾的保健 
1、浮肿——肾病最常见的症状
     肾主水,如果肾阳不足,水液就会四溢,造成浮肿以及腹胀、腰痛、肩背痛,
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出现眩晕。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肾就相当于妻子,膀胱就相当于丈夫。“夫妻本是同命鸟”,两方中谁出了问题,另外一方都脱不了干系,会彼此影响。
2、干燥症——在生活中属常见病,发病率很高。 
      干燥症、水肿这类病虽然是肾病,但从内在的角度来说跟太阳膀胱经的经气不足有关,正是因为阳的工作力量太差了。 
      治疗这类病的时候,不能只治肾而不治膀胱。
     膀胱经——主阳、主气、主表;人体后面最长的一条很重要的经脉。
     肾——主水、主里、主阴。
3、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 
(1)症状——血脂黏稠、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口渴和便秘
(2)病因——脾、肾两脏的病变
      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造成虚火过旺,津的功能过度,以及营养液的功能不足,最终导致组织液全都排泄掉了,所以就会导致血的黏度过高。 
(3)预防与治疗
      注意饮食结构、锻炼身体和保证睡眠等一些措施来避免患三高症。 
      治疗三高症的首要一点就是一定要做运动,通过加强锻炼使得膀胱经气足起来,这样就能把体内垃圾一类的东西代谢掉,自然就可以恢复健康。
4、房劳与肾耗 
      劳则气耗,中医里说的“劳”都是指“房劳”,耗的是肾气。
     古代所谓用房中术治病的道理:房劳就会出现喘息(里)和出汗(表),过性生活可以使“里”和“表”全都通畅,对健康有益。 
      过性生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人只能在身体好的前提下过性生活,这样内外经脉都会通畅;但在人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过性生活,就是消耗,而且是重度消耗,因此要慎行。
5、恐则气下 
      从情志上讲,恐则气下,过恐会影响肾的功能。气的下行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下焦腹胀等。?

 
从头到脚说健康(6-10)五脏六腑之大小肠
一、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
     “入国问俗”
     “入家问讳”
     “上堂问礼”
     “临病人问便”
【原因】:
     “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比如,当小便出现一些问题时,与肾气足不足、命门火衰不衰都密切相关。
     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
     小肠吸收出问题,心脏一定出现问题,小肠吸收的东西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二、大小肠病 
1、便秘——大肠常见的问题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就是对病人都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病情甄别,辨明到底是病在太阳证、少阴证还是在厥阴证上。根据证的具体情况对证下药。
     “症”指是病象,比如说便秘是一种病;
     “证”,就是一定要看归属问题。只有辨对了“证”,才能下药。 
【认识误区】
     有的人通过吃寒性的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来治疗便秘。这个方法不可行,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判断病因】 
(1)阳虚便秘——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治疗常用白通汤。
(2)阴虚便秘——胸烦气躁,常吐黄痰。治疗常用麻仁丸。
(3)阳明胃实证——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伤寒论》治疗可用大小承气汤。
2、泄泻 
     病因——湿邪,就是湿气不化。湿邪不化主要是因为命门火衰,就是人体内的火不足造成。
【五更泄】--早上四五点钟时狂泻,而且这种病容易久治不愈。 
(1)隔姜灸。
     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然后放上艾炷点燃重灼肚脐,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
(2)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 
3、溃疡性结肠炎 
【病史】
      一般来说,长期饮用冷饮、饮食习惯不当、处于压抑状态以及使用空调,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为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压,就有可能形成肠寒,会得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治疗】
(1)到目前为止,西医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治之症。
(2)西医一提到炎症就要用抗生素,而溃疡性结肠炎越用抗生素越糟糕。因为抗生素会改变人体的菌群,不断的菌群改变会增加治病的难度,越去杀菌,越使得大肠内壁的能量减弱,使治疗适得其反。
【拒绝冷饮】 
     喝冷饮是一大忧患,无节制地喝下去,未来得肠癌的人会越来越多。
     要教育一代年轻人,首先就要从拒绝喝冷饮开始。既然明白了得病的原理,就要从源头上把问题彻底解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性,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未来。这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才是真正地关爱孩子。
4、其他大肠病 
      胃中寒——腹胀;
      肠中寒——肠鸣、泻泄(飧泄,吃的饭没有被消化,吃什么直接排泄什么);
      大肠寒——引发“当脐而痛(肚脐周围特别疼痛),甚至不能久站,连带的前阴也会疼痛。 
【食疗】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汤的做法为: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炖煮以后让病人服用。
     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对治疗产后腹痛、产后瘀血等病。 


      在冬至前一阳生之际,可以喝,它补阳的作用也非常好,利于养生保健。 
(2)虫草鸭汤
     在冬至以后阳气升起来(要吃平性或者偏寒性的东西,这样与阳气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可以喝些来养生。
     鸭子属阴性,本应该烤了吃;中国养生学中所说的煲鸭汤,用的一定是老鸭,就是阴阳之性已经不太明显的鸭,已经很平和,用它煲鸭汤是取其平性、中性。
5、膀胱病——本节说的膀胱病单纯指小便的问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产生尿,并把尿推出体外。所以人撒尿的问题与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关。
(1)遗尿 
     一两岁的小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健全,在这种肾气未充足的情况下都会遗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治疗,尽可顺其自然。
      遗尿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老人的肾阳衰退,已经固摄不住了,固摄的力量与年轻时相比相差很多,气化能力不够,所以每次尿的也少,还常遗尿。
     有些中年人也出现遗尿,这就要检查身体的状况是否有问题了。 
(2)癃闭
     症状:想尿但尿不出来,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胀痛。
     病因:属于膀胱不能气化所致。
三、大小肠养生法 
1、上厕所时不可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补肾。
     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
     因为牙为肾之齿,是肾精华的外现。
     但不能乱咬牙,死咬着不放更耗肾气;而应该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就是好像有两个枣核在两个后槽牙之间,微微地咬着。
     解手的时候处于一个吸气、气往里收的状态。咬牙,并且提起脚后跟,就等于补了肾气。
2、阴阳熨脐法
     运用“热为阳,冷为阴”的道理来治病,故名阴阳熨脐法。这种方法对治疗尿不出、癃闭的问题很有作用。 
     用一斤葱白(葱最前面最白的那段),把葱须子去掉,捣烂加麝香(麝香主通窜、开窍的,因为不通才会胀痛,但最好避免使用该药),用纱布包好,分成两包。取一包放在肚脐(神阙穴)上,用热熨斗熨五分钟,不可烫灼皮肤。另外一包用冷熨斗熨。反反复复用冷热熨斗熨几次。
3、外达法 
      有的人在外面冻着了,回家后撒不出尿来。因为气化不足,导致憋在里面尿不出。
      用葱白煎成一锅汤,倒入桶里,人在里面泡着,水要没过肚脐,泡着泡着身体就开始冒热气,如果这时候有了尿意,就尿在桶里,因为人一旦出来后就会感觉到冷,尿就又憋回去了。
四、葱、姜和大蒜的妙用 
1、葱的妙用
    葱有几个别名——菜伯、和事草、肺之菜等等。
(1)菜伯
     中医给葱取的名叫“菜伯”,就是认为葱是菜里的大哥,这也说明了葱很被看重。 
(2)和事草
     生用主辛散,是开散的;
     熟用主甘温,偏甜、偏温性。
     吃北京烤鸭的时候会将葱丝卷入饼中一起吃,道理就在于鸭子本身是寒性的,与生葱一起吃就符合饮食的平衡特性了。 
(3)肺之菜 
      葱还有一个特性是外实里空,而且葱白是入肺的。
      吃葱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它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通上下之阳气、通窍;此外,它还能通二便。葱既能补肺,还能滋润大肠,对人体的上下都有好处。


      葱还有个好处,它可以通气解毒。古人认为葱可以解鱼肉之毒,所以在做鱼做肉时多放一些葱是非常好的。在菜中放葱对人体也有好处,会利耳明目。 
(4)白通汤——宣三焦、通行三焦的药
      其主要成分就是葱白、附子和干姜。 
     葱白在这味药里的作用就是宣散上焦,从五行的颜色来说,白颜色也是入上焦的;干姜为黄色,是疏通中焦的;附子是黑色的,是入下焦的。
(5)葱白和生姜煎汤煮 
      如果女性怀着孕,突然感冒了,可以将葱白和生姜煎汤煮用,喝掉后人会微微发汗,感冒就好了。
     用食疗的方法解决感冒,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像妊娠伤寒、着凉感冒一类的疾病,可以一边喝煮好的葱白生姜汤,一边用热水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既可治病,又不会对身体和胎儿造成伤害。 
【禁忌】    
      葱在中药里避讳跟蜜和枣同食,两者相冲。
2、姜的妙用 
     姜的特性是辛温、散寒、发表的;分生姜和干姜两种。 
      干姜是母姜,是经过炮制的。干姜是入里的,用干姜就是在体内帮助人疏通气机,干姜通经脉的效果很好。像里虚的证就会用干姜,胃气不舒的话也会用干姜。
     生姜是走表的,表被憋住的时候会用到生姜,用生姜来在表层帮助人体疏通气机。 
(1)生姜可以止呕,称其为“呕家圣药”。
     如果人呕吐不止或者有呕吐症的话,生姜是非常好的药。它可以把痰邪、淤滞的湿邪都散掉。姜皮还可以消水气,消水肿,利湿的效果特别强。如果我们的身体有麻痹不通的地方,也可以用姜。 
(2)生姜可以通神明,用于暴卒、中风以及痰性中风、窍被憋导致出现突然的晕倒昏迷等病症。
     中医里有一个方子,用姜汁和童便来降火,去救突然晕倒的人。这是因为姜可以开痰,姜汁能够把痰宣开,窍也就不再被憋了。童便就是小男孩儿的尿,它有个很好的作用,因为它是从人体出来的,用它时就会走熟路,向下走,对人体的损伤也小,可以降火,把上面壅滞的火邪给拽下来。 
(3)生姜可以解野禽的毒。
     古人认为野禽非常喜欢吃一种中药——半夏,由于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野禽身体内也会带有某种毒性。而生姜是最好的解药,能够解野禽身体内的毒。因此,炖制野禽的时候一定要加生姜。 
(4)用生姜治疗感冒。
     如果外出突然着凉了,刚有感冒症状,最好用生姜、大枣、葱白一起煮成姜汁汤,上边喝姜汤,下边泡脚,上床后就会发汗,第二天就基本好了。
     如果是内伤而致的感冒,这么吃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枣和姜能起到固摄脾胃的作用,葱白可散去肺寒。 

 

【生活常识】
(1)生活中有的人有一个不良习惯,喜欢往黄酒或者在其他酒里放些姜丝。
     中医认为,久食生姜并同时再喝酒,人体内会形成积热,这样就容易使得眼睛出问题,此外还会使痔疮加重。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夏天,人的阳气像大树一样,会浮在外面,人体的五脏六腑很虚弱,内脏恰恰是最寒湿的,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温热的东西。因此,汤里加上姜这种辛温的东西,会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
     人在冬天也有自保功能,身体把阳气全部收回来,用以保护内脏,这时候容易造成五脏六腑郁热的格局,吃些清凉顺气的萝卜就可理顺气机。
(3)“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不能思想焦虑,也别让脾胃带着很大负担去休息,所以上床前吃点清凉顺气的东西,让身体保持通爽,会有利于睡眠。晚上睡觉前吃点白萝卜或脆萝卜,可以养人的脾胃。假如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把吃水果的习惯改成吃几片萝卜,会对身体很有好处。
     起床时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发之机,起床就是要生发起来,再用姜助一把力。 
(4)“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夜是主合的,要关闭,天地之气都关闭了,而生姜是主散的。如果夜里吃生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秋天是主收敛的,跟夜一样,也是主收的、主合的。这时候吃姜也是不符合养生规律的。
3、大蒜的妙用 
     从药性上讲,大蒜属辛温类,开胃健脾,但是由于其味道过浓,一般不把它放进药里。
     现在的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大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常吃生蒜,对预防很多疾病都有好处。 
      生活中,有的人酷爱辛辣或者味道特别浓的、具有某种极端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臭豆腐,这其实说明这些人有郁滞、窍不通的情况,需要吃这些东西帮助宣窍。中医认为奇臭或奇香的东西能通窍,比如在窍被憋住的情况下,可用苏合香丸来开窍。
(1)大蒜也能起到开窍的作用。
     大蒜对五脏都有很好的通利作用。大蒜可以去寒湿,也可以避瘟疫。总而言之,它对免疫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帮助。 
(2)吃蒜和葱还可以化肉食
     做肉菜的时候放葱蒜的道理就在于此,对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3)大蒜止鼻血
     有的人经常流鼻血不止,民间有个方子,就是把大蒜捣成汁,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这样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达到止鼻血的目的。 
(4)大蒜治水肿
     如果腿上出现水肿,民间也有个方子,把蒜捣成汁敷在肚脐上,这种方法可以通下焦、利水,同时可以通便。 
(5)大蒜还可以用来做灸,可以用它来隔蒜灸。
     最好用很辣的独头蒜,把它切成厚片放在肚脐上,然后灸,这对治痈疽、痈疮非常有好处。 
【注意事项】——蒜不可以多食。
     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对眼睛不利。因为蒜是走清窍的,走眼睛,过食蒜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或者神经的损伤。
 


从头到脚说健康(6-11)腹
一、腹部 
     腹部,是以肚脐为中心,然后上下分成两腹,下面为少腹、小腹,聚集水等东西;上面是大腹,指脾胃。 
     腹部为阴,所有的阴经都走腹部,比如中线有任脉,两边分别有肝经、肾经、脾经等,只有阳明胃经是一条阳经。
     腹部为阴,坚决不可受凉:
(1)小孩子全身都可以不穿衣服,惟独要有个小肚兜,就是怕小孩子腹部受凉。
(2)现在好多女孩子爱穿露脐装,这可是养生学上的大忌,会影响女子的月经和生育。
二、腹部病 
      肠鸣,肚子里老咕噜咕噜地叫——这是胃病或者是中气不足。
      肚里胀气,只要放一个屁,就会觉得特别舒畅,常会觉得身体很重——脾病。 
      大腹水肿——也是与脾有关,水肿是脾无力化湿而生出来。
三、腹部养生方法
      腹部有了上面所提及的毛病,可以从脾着手去治疗。 
1、三阴交
     三阴交——这个穴位是肝经、肾经、脾经这三条阴经的交汇之所。
      取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踝上三寸,如果我们用手按该穴,会有酸胀、酸疼的感觉。
     效果: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肝经、肾经、脾经的病都有好处。
2、足三里——人生的第一大养生要穴 
     “肚腹三里留”。三里,就是指足三里。
     取穴:足三里处于胃经上,在膝盖的下缘一横指处(大约三寸)的地方。
     效果:长期按摩足三里对脾胃的毛病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治疗女子痛经也很有效。
3、天姿健身法——锻炼腹部的一个简单易学的好方法
     天姿——人还没出世在母腹里的时候,就是保持这样一个姿态。这是人先天具有的姿态,这个姿态对人体来说非常有好处,它可以加大膈肌的运动。
     具体做法:我们下蹲时抱住膝盖,然后脚后跟不要翘起,紧紧蹲下。
     效果:
    (1)我们能坚持按这个要领去练习长蹲,就能减少得高血压、心脏病的概率,同时还可以收缩盆骶的肌肉。 
    (2)有一些妇女到了一定岁数后常会出现尿失禁的问题,经常憋不住尿,甚至咳嗽一声都能咳出尿来。如果能坚持进行天姿健身法,对治尿失禁是很有疗效的,同时也会提高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


从头到脚说健康(7)后背
一、力气从哪儿来?
     归根到底是从腰来。
     《黄帝内经》“膀胱经入循膂络肾”。“膂”是指人体腰子外面包的一层厚厚的油。 
      “膂力过人”来形容大力士的力拔山河,这个膂力就来源于腰。
     古代形容大力士都说膀阔腰圆,就是人要有力气,一定肩膀很宽阔,肩膀宽阔就相当于肺气特别足,人的魄力大;腰圆指的是有膂腰的地方有两个大包,成圆形,这样的人劲儿会很大。
      膂是锻炼出来的。人要通过自己的锻炼生出膂,才会力大无穷。
二、后背疾病 
1、腰痛——生活中很常见的病 
(1)肾阳虚腰痛 
      病因:大多为肾火(命门火)衰造成的阳虚证或者是其他几种阳虚所致。阳气衰微人的腰就无法正常枢转,就会出现因肾病而致的腰痛。
     用心力过度,想事情想得太过度,都会损害心阳;
     饮食过度会损害脾阳;
     房劳过度会损伤肾阳。
(2)肾阴虚腰痛 
      病因:受寒而导致的腰痛,也有的是由于脾胃、运化不正常,产生湿滞约束了肾的功能所致。
(3)因膀胱经问题而引发的腰痛 
      症状——腰脊跟折了似的疼痛,那么基本上就是属于膀胱经的毛病。
      病因——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毛病。 
      膀胱经阳气大虚,就会导致:
         上面引发健忘症,
         中间引发腰背痛,
         下面造成腿抽筋。 
【生活常识】
      一些人动不动就把脚放到桌子上,表面看上去挺酷,其实这是病,是膀胱经气差的象,典型的阳虚。膀胱经走腿后面正中线,阳气虚的人需要抻拉膀胱经,这样才会感觉舒服,所以说,这也是一种自救的表现。 
      现在经常有人认为腰酸背痛腿抽筋是缺钙所致,于是补充五花八门的各种钙,吃了也不见好转,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缺钙,是膀胱经出现了问题。因为腰、背、腿都走膀胱经,腰酸背痛腿抽筋是阳虚证。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也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4)腰痛的医治 
【揉太冲穴】
     如果腰痛的哈不下去,不能俯仰,这是肝经的病——治此病可揉太冲穴。
     取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的部位。
     做法:每天晚上按摩太冲穴,可以有效治疗腰痛。
     太冲穴按上去很痛的人,一定爱生气,按摩太冲穴也可以解肝郁。 
【委中穴】
     取穴:位于大腿的腘窝横纹的中点处,正好处在膀胱经上。
     做法:
     按摩——日常养生,要力大一些,会有些疼,但对身体有好处。 
     针刺——即“经筋疗法”治疗腰痛。
     如果身体受寒,委中穴处有时会形成筋结,用经筋疗法把筋结宣开,最好是用针刺的方法,要按揉的话,需要的时间会很久。筋结宣开以后人腰痛、腿痛的问题都会解决。
      假如突遇风寒,着凉进屋后感觉不舒服,猛打喷嚏,这叫“寒闭”,就是被风寒给闭住了。治这个病很简单,趴在床上,针刺委中穴,这时因剧痛而大喊,全身上下出一层细汗,但感冒立刻见好,一服药都不吃。因为针刺委中穴可以迅速驱除寒气,将病症打开,所以很有效。

 

2、强直性脊柱炎 
      人体的督脉是沿脊柱走的,而男性病又以督脉为重,因此如果督脉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不育症一类的男性病。
      现在有一种很常见、很严重的督脉病叫做“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又名强直性脊柱炎。患此病的人转身的时候整个后背都很僵硬,发展厉害全身都不会动。 
【病因】
(1)督脉属于奇经八脉,得强直性脊柱炎大多跟先天的元气损失有关。
(2)得这种病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手淫过度有关。
      传统文化要求年轻人“欲不可早”,而且绝对不可纵欲。 
【治疗】
      主要是从肝肾两个方面去治,因为元气藏于肾。同时,如果能够坚持练“易筋经”,也可以治疗这种病,“易筋经”里的许多动作都是直接作用于任、督两脉的,比药能更好地作用于脊柱。
3、白血病——脾和肾的病 
【病理】:脾肾功能虚损所致。
     肾是主藏精,所以它主骨髓,如果肾藏精的功能出现问题,那么骨髓的造血机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脾是统摄血的,骨髓造血的功能和脾的统血功能密切相关,而且脾气强才可以充盈精气,只有精血合一的话,血液才健康。当精血不合,就会导致出现血液病,白血病就属于血液病的一种。 
      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过多、肾精外越而收不住、肾主藏精的功能失灵的象。 
【病因】:
(1)孩子的父母在怀孕前可能元气亏损,导致生出的孩子先天不足;
(2)患者都有滥用药的历史,用药过度和用药不当会造成白血病; 
(3)因忧思伤脾,导致得白血病。
【预防】
      现在患白血病的小孩儿很多,这就提醒家长:
     首先不可动不动就给孩子乱服药;
     再有就是不能过分逼迫孩子,给孩子订很高的学习目标;
     另外,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是一种强迫。
     最好的情形是大人要快乐地工作,孩子要快乐地学习,无论成龙成虫,都快乐自在,都有好的心态,这才是人生真谛。
【治疗】 
      主要原则:培土固元,土就是脾胃,元就是元气,也就是一定要先培养好脾胃,把脾胃固摄起来,增加其运化功能,才有可能治愈。
三、后背的养生方法 
1、整脊法与梳理后背法
      后背为阳,太阳寒水主之,很容易受寒。
     “背者胸中之腑”,这里的腑就是指阳。   
(1)整脊法可以治愈多种疾病,如脊柱错位
     当脊柱出现错位后,可能会引发身体的诸多不适,比如,胸闷、心痛等。通过整脊法就可解决,其他不适随之消失。
(2)梳理后背法
     通过对人后背的梳理,可以把阳通开,这样会对身体内的脏腑很有好处。
     从脊柱发出的每一对神经,都会连着脏腑,当按到脊柱的哪个地方有压痛感时,这个地方就可能存在问题。可以通过轻轻按揉压痛点来达到治疗脏腑的功效。
2、刮痧法与捏脊法 
     在小孩刚刚感冒时,就可以去刮痧,后背的上缘会出现紫黑的象,这是一种郁滞的象。
     小孩感冒初起、刚发烧时,可以通过按压颈椎和大椎穴来治疗疾病。按大椎穴时人体会出现很严重的压痛感,这时手法可以轻点,轻轻地按揉。 
     如果小孩的脾胃不健壮,最好先不要吃药,因为小孩子的脾胃本来就弱,用药不慎很容易损伤了脾胃。治疗这种病可采用捏脊法。这个方法的道理是通过捏脊把后背梳理开,用阳来引发阴的运化能力,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3、腰部不可受寒 
     女孩子腰受寒和腹部受寒一样严重,也会引发月经疾患和不育的问题。
     男人的性功能更跟腰有关,所以更要护腰。
【日常养生】:
(1)没事时把两手搓热,捂在腰眼上,非常有益。
(2)上撑两臂,掌心朝上,同时踮起脚后跟,这样站一会儿对腰有益,对三焦有益,对前列腺更有益

 

从头到脚说健康(8-1)女七男八
一、男女的不同
     人的寿命长短与性生活的耗散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以肾精的研究和衰亡来论述人的生命。如果人过度耗散的话,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
     生殖之精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生门即死门,即人出生的门也就是死亡的门,人因性而生,也会因性而亡。
1、女七男八——《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定律。 
     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
     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
     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
(1)女七 
    《黄帝内经》说女子7岁“齿更发长”,而男子8岁则“发长齿更”。
     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肾是主收藏的,肝是主条达的、发散的、生发的,这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女子是收敛在前(生殖器全都在身体里边),生发在后;男子是生发在前(生殖器长在外边),收敛在后。
     女子在二七一十四岁时会“天癸至,任脉通”。任脉走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从会阴处一直上到人中。任脉主血,主胞胎,主女子的生育。女子到14岁时,由于任脉通畅、血足了,起于会阴的太冲脉主阳气,也跟人的性有关,冲脉气带着任脉血而行,所以它们主发育人的第二性征。
     古代认为女子14岁会来月经,只要女子一来月经就标志着成熟的开始,这时就要把头发盘上,让媒婆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可以定亲了。
     但就结婚来说,不是十四岁就可结婚。中国古代的规定是“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就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状态,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所以女人最好在28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这样对孩子、母亲的身体都非常有好处。 
     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衰老。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35岁的时候阳明脉(胃脉)就开始衰败,胃气开始衰败了。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35岁左右就有可能脸上出现鱼尾纹,额头上出现抬头纹,同时脸上也显得憔悴。
     女性等到六七四十二岁时会出现三阳脉(阳明脉、少阳脉和太阳脉)衰之象。阳明脉走额头,少阳脉走头两边,太阳脉走后脑。三阳脉衰是指头发开始两鬓斑白,前额、后脑也出现白发,这时女人的脸色就不再红润了。 
     女性等到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任脉的血开始稀少,就相当于更年期的到来。太冲脉(阳气)衰少,阳气阴血虚了,“故形坏而无子”,就是形体不那么婀娜了,也不能生孩子了。
(2)男八 
     男女第一个节律点时,女子七岁,男子八岁,只相差一岁。但到后面,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相差到15岁。男子也是有更年期的,这个更年期就是八八六十四岁。
     男子在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性发育开始。
     三八二十四岁的时候,男子的筋骨会很强盛,生命高峰期是从三八二十四岁到四八三十二岁,在32岁时身体达到一个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开始增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 
     男子五八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有衰老之象,而女子显老则是在五七三十五岁。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把这种衰老称之为成熟。
     男子六八四十八岁的时候才会真正地显出老相,比如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等。 
     男子等到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就会“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肝是绕生殖器而存的一条经脉,肝气衰的话,男人就会丧失生殖能力。筋是指人体的弹性,生殖器也是有弹性的,男人在56岁的时候就会出现阳痿。
     男子等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会“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都衰退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64岁以后,就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了,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20
从头到脚说健康(8-2)孩子继承母亲的智力,父亲的意志力
2、孩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智力,父亲的意志力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孩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智力,父亲的意志力。
(1)“优生学”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男子最好在成熟期(32岁到40岁)的时候生孩子。经过生活历练的男人意志力会更坚定。
     中医认为,人的意志力指的是脾和肾的功能。
     意是脾的神明,脾左右人是否具有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均衡判断的能力,意跟记忆力有关;
     志是肾的神明,指的是肾的藏精功能,就是人的定力。
     男子到了30岁以后定力才会很强,这时的男人不仅身体上发育成熟,而且整个精神也达到了非常成熟、稳定的状态,思维的广度、判断力、意志力都进入了成熟期。 
     意志力可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很多,但只有聪明而缺乏意志力的人最终很难成功;可是很多智商很一般、意志力坚定的人最终却取得了成功。因此,男子在30岁后娶妻生子会对孩子人生发展有好处。
     现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精子库,有人认为大学生的精子是最好的,因为能考上大学,说明他们一定都很聪明。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在校的大学生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在意志力方面也有所欠缺,往往没受过什么挫折,精神很脆弱,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由其精子所孕育出的孩子在意志力方面存在欠缺。
(2)孩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智力。母亲要是很聪明,孩子的智力一般比较高。
从头到脚说健康(8-3)男女的不同之处
3、男女的不同之处 
(1)男子要自强不息,女子要厚德载物
     男子为阳,乾道成男,乾道就是四个字:自强不息;
     女子为阴,坤道成女,坤道也是四个字:厚德载物。 
     从男女生殖角度讲,男子产生精子,数量极多,但一定要勇往直前才有机会与卵子结合,谁冲到最前面,谁才能够得到那个惟一的卵子。而从性情上讲,男子产生的精子过多,所以性情比较宽泛,容易对感情不专一。
     女子一个月才排一个卵,一生也产生不了多少个卵子,而且女人还要经受长达十个月的怀孕期,这都是女子对感情比较专一的一种生理解释。做女人要跟卵子一样,性情主静,很厚重、很踏实地等待。
     男人和女人的很多不同都和生理有关。但当男女到了更年期以后,性别特征就不那么明显了,最后男女都属“中道”了。
(2)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就涵盖了男女和谐的问题。
     我们走路时,抬起的那只脚为阳,放下时为阴,但是抬起的这只脚一定会落下,所以这就是从阳变成阴;而支撑身体静止的那只脚也一定会抬起来,这就是由阴而阳,就这样一阴一阳、一阳一阴,人就会不断前行。
(3)男与女,臣与妾 
      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性还可以通过字来看出来。
      “臣”字金文传统文化中有个比喻很有趣。古代男子一般都自称为臣,“臣”字特别有意思,把它顺时针旋转90度,就好像一个趴着的人。这里边就暗示着男人虽然应该站起来、自强不息,但是趴着一点也不吃亏,也就是男人要学会谦虚地生活,勇于放低自己的姿态,这是一个处世为人的道理。 
     古代的女子一般都自称为妾。“妾”这个字上面是一个“立”,下面是一个“女”,就是站着的女人的意思。女人本该坐着,可是让你站起来,这寓意着作为女人要勤快点,多干活,不吃亏,这也是在说做女人要遵循厚德载物之道。

 
(4)男主外,女主内 
     男人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主运化,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男人要守乾道,自强不息,勤劳努力。这是循自然规律行走的男人之道。
     女子是主内的,为少阴,主收敛。所以男人挣的钱交给女人很正常,甭怕别人说“妻管严”,这是自然之道,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和做。 
     在中医里,阴阳用脏腑来表现。脏为阴,主藏;腑为阳,泄而不藏。
(5)男人和女人谁更长寿? 
     事实证明,男女寿命是不一样的。女性的寿命在逐渐增长,而男人因生活压力、劳碌、奔波等原因,寿命在逐渐缩短。
     西方医学发现,人从胎儿期开始,男子的生命就相对于女子来说要脆弱。受精怀孕后胎儿的男女比例在120∶100或115∶100左右,就是怀孕初期男孩会相对多一些,但是最终男女生出来后的比例几乎是1∶1,这是由于孕期男孩的流产比率要比女孩高。
     从中医上来讲,男性为阳,阳主动,男孩就容易呆不住;而女子为阴,主静,所以女孩的成活概率比男孩要高。 
     另一个重要的生理差别是男子没有月经。男人由于没月经,疏泄渠道就不如女人多,从性情上男人就偏粗暴一些;女子有月经,疏泄渠道比较好,所以女子性格温柔。
     从中医来讲,男子耗的是精,女子耗的是血,精血是很不一样的,精比血要金贵。因此对房事而言,男子耗散的程度要比女性耗散的程度大一些,这也是男女寿限不同的原因之一。
(6)男人说事,女人谈情 
     从性格特点上来说,男人比较理性,女人比较感性。男人说事,女人谈情。 
     男人聚在一起时,高谈阔论地说事;女人聚在一起,八九不离十在谈情,这就是男女的差异。女人若能经常在一起交流沟通,会使情志得以平复。男人如果常为大事焦虑,久而久之就会思虑成疾,郁闷的凝聚对人体产生的内伤是不言而喻的。
(7)男人深谋远虑,女人注意现实 
     男人看事比较长远,与男人的肝肾功能比较强有关。深谋跟肝相关,就是人想事情想得深不深,理性强不强都是跟肝的功能有关;肾主的是远虑,就是肾的功能与人想事情想得远不远有关。
     女人与男人的不同之处是,女人更现实、更实际。她们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老公说,我要挣几个亿;老婆却说,你出去挣100块给我80块养孩子就可以。 (话外音:哈哈,太逗了!) 


从头到脚说健康(8-5)女性病
2、女性病 
     一般来说,女性病主要跟任脉有关,还和带脉相关。
     带脉是十二经脉中唯一一条横着的经脉,它是约束、控制、调控经脉宽松的,它就像牛皮筋一样,对所有的经脉都有一个约束。 
     应该多按摩带脉,经常抻拉带脉对身体很有好处。 
     如果女人任脉有问题的话,一般会产生子宫肌瘤、月经病等,因为任脉是主血的。 
     如果是出现赤白带下等问题,基本上都跟带脉有关,这是带脉的约束力下降所致。当带脉松懈的时候,人就可能约束不住整个经脉,所以从形体上来讲,人就可能会出现腹若垂囊、大肚子这些象,这都跟带脉有关。 
(1)月经病的主要表现--女性病中普遍的问题 
     月经提前——元气太虚,不能有力地发挥统摄的作用,导致月经先期而至;
     月经拖后,甚至月经拖后很久——也跟元气虚有关系,但主要问题是阳虚,不能镇纳阴气,所以使得阴血不能下行;
     经血淋漓不断——元气太虚而统摄失治; 
     月经期间的经血色泽发黑——血瘀,不通则血瘀;
     月经少而色淡——阳气衰使得精血来源少,故而经血少; 
     月经色紫成块并伴有疼痛——痛经,不通则痛。
(2)痛经 
病因:痛经痛得厉害,这一定是寒造成的。
治疗:
     长时间地坚持用艾条熏灼
     吃药。但光吃乌鸡白凤丸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而且有子宫肌瘤的人,不适宜吃乌鸡白凤丸,因为越吃就越养肌瘤,需要服用通经脉的药,比如附子、干姜等,先慢慢固摄住阳气,如果肌瘤太大排不掉,也要等肌瘤边缘清晰以后,再做手术才好。
(3)更年期提前 
病因:一般跟女性的工作压力和先天的身体虚弱有关。
(4)月经量少 
     月经量少是因为阳气衰,营养物质变成血的能量减少了,导致经血慢慢变少。
(5)子宫肌瘤 
     患有子宫肌瘤,人体就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功能——排异反应。
     人体会自动认为像肌瘤、肿瘤等东西都是人体异物,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它排掉,只要身体里的气血稍足,就会去攻这些异物。当去攻这些异物,但久攻不下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女子崩(血太多,止不住)漏(月经淋漓不断)的情况。也就是身体老在那里想破瘀、破掉肌瘤,但又破不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虚或者月经量的逐渐减少。 
【治疗】
     如果有月经,可以通过吃药或灸法治疗。如果肌瘤太大,可以用手术的方法。
     如果已经快绝经,我建议不必动手术,不来月经了,肌瘤会逐渐萎缩,这叫带疾延寿。
(6)女性养生注意事项:
* 对女人来说,必须解决好情志问题。
     因为情志是最能改变女性身体状态的,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很多女性病都可以有效地预防。 
* 要解决好饮食问题。
     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好好吃饭,杜绝暴饮暴食、饮食不当的情况。
* 要处理好女性减肥问题。——要通过锻炼身体的方式减肥
     吃减肥药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些人误认为减肥就是少吃东西,这也是不对的,减肥的关键是学会合理地饮食,而不是少吃或者不吃。 
     一些女孩子身体发胖是因为脾虚,因为脾虚也可以导致肥胖,而脾虚完全可以通过治疗或锻炼来减肥,而不是采用饥饿疗法。 
* 女性的经期养护十分重要。
     要少沾冷饮和避免冷水洗浴,当月经来潮时,人体出现特别饿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此时必须要通过多吃来补充能量。

 
从头到脚说健康(8-6)男女生殖健康养护法
三、男性、女性生殖养护法 
1、提肛术(回春术) 
为什么提肛是很好的养护方法呢?
     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都起于会阴,督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气,任脉主管人的一身之血,冲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性。而气、血、性是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人的根。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也可以说,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和会阴上。既然这三条经脉如此重要,掌握着人的根本,所以通过提肛术,就可以达到养护生殖功能的目的。 
     百会穴和会阴穴是人体的一条中轴线,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都要保持这根中轴线的中立,倘若它偏失一方的话,就属于阴阳偏失。但是,提肛的真正位置并不是前后阴的中线,而是从前后阴的中间往上走,然后在人的体表、肚脐下三寸的地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关元穴(关元穴就是关住元气,不让元气往外泄的一个穴道);另外,旁边还有一个穴位叫气海(气海是元气的来源)。从横切面看来,关元穴在里边,气海穴在外,真正的会阴穴就是关元穴、会阴穴和人体中线交点的地方,实际上在少腹当中。 
     练武术都先练站桩,也是在练提肛术,我们也可以做做提肛术。
2、智用关元穴 
     由于吃了大量的壮阳药而出现暴脱症,导致全身冰凉、四肢厥逆、浑身发青,如果懂中医的话,最好急救方法就是一针扎住关元穴,先把元气给关住,或者用艾草去烧灼关元穴,都是非常有效的。
3、传统养生大法——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来灸治身体的疾病。灸法利用了艾绒通窜力强的特性,而且艾绒属热性,扎针的时候,在针上烧一点艾绒,它的通窜力就能够沿着针下去。
(1)隔姜灸对治疗腹泻效果就很好。
     如果老年人长期腹泻或者突然出现急性腹泻,使用抗生素会有危险,就可以切一片厚厚的姜,把姜片放在肚脐上,然后把艾草或艾绒捏成小窝窝头状,放在姜上,点着了以后慢慢地熏,慢慢地烧灼,这就是隔姜灸。
(2)艾草
     如果女人痛经,月经不调,可用艾附暖宫丸治疗,其实,将点着的艾草直接烧灼、熏烤下腹,也会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如果想彻底把子宫肌瘤除掉,倘若你忍得住痛,吃得了苦,可用点着的艾条直接烧关元穴,子宫肌瘤就会慢慢消失(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隔附子饼灸。
     附子是一种热性药,先把附子做成米饼状,糊在肚脐的周围,然后把艾草放在上面慢慢地灸,这对解决腹泻或者是中气下陷都有好处。
     附子饼灸法涉及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只可以用艾草灸,而禁止用针扎)。
     为什么叫神阙穴呢?人一出生时,脐带被一剪子剪断,然后人先天的神明就缺失了,所以肚脐又叫神阙穴。
(4)疤痕灸
     直接用艾绒在皮肤上烧灼,这在古代叫疤痕灸。
     这个方法曾经备受古人欢迎,他们把这个方法叫做养生大法。有的人甚至每年都要在固定的穴位上烧灼300对左右。如果能坚持疤痕灸,灸过一段时间之后,身体素质会明显地上一个台阶。
     另外,直接用疤痕灸能够去除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妇科病。但是这个方法特别遭罪,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 
     一般人第一年灸完之后,第二年大多就不再灸了,因为实在是太疼了。一些有毅力、有耐力的人为了养生,是年年要灸的。
【灸治足三里】——这个穴位属胃经。
     古代有一句话,“要想身体棒,三里常不干”,就是说你要想身体好的话,就要经常地灸治足三里。足三里通胃经,让足三里处经常化脓,老调着点胃气,胃的功能就会不断地好起来,这样作为人后天之本的脾胃就会很强壮。通过这样的灸治,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5)节气灸。
     所谓节气灸就是在不同的节气针对经脉使用灸法。
     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气就是冬至——冬至灸:
     就是在冬至前后各四天加上冬至这九天之中,每天把艾条点着,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因为腹部为太阴,它属于阴性,用热性的东西来加速它的循环,能够使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烧灼的时候就在外层,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就好。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甚至第二年都会很少生病。
(6)重点穴位
     人体很多很重要的穴位都在肚脐以下,比如气海穴和关元穴。懂得了这些穴位,可以把关元穴、气海穴,还有神阙穴当做重要的穴位来重点薰灼。
(7) 灸法之中一定要使用到艾条。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使用艾条、艾绒来治病的例子。
     《孟子》就曾说过“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意思是假如你病了七年,你要花至少三年的时间来治疗它。 
     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得病是来盛去衰。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期间千万不要过度地焦躁,不能对医生要求过高,要踏下心来一步步地接受治疗。
     这句话的第二个意思是,灸治过程涉及技术问题。艾草(艾条)一定要用几年以上的艾条,储藏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艾草里的有毒物质才能全部散掉,好东西才能散发出来。 
     不要怕买到那种已经过期的艾条。一般来说,比较好用的是清艾条,这种艾条的有毒物质基本已经散掉了,时间也在几年之上,这样对人体不会有什么伤害。
     另外,古人常用艾草来避春温。当春天到来之时,家家门上都挂着艾草,这样春天的瘟神就不会进家了,这既是一种民俗,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流行疾病的道理。



从头到脚说健康(9)肛门
一、肛门即魄门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神又为魄,所以肛门又被称为魄门。
     魄门是五脏的使者,使者是经常被派出去活动的一个人物,“水谷不可以久藏”,糟粕是不可以久藏于肛门的,都要从肛门走出去。 
     “魂飞魄散”——如果人已经魂飞魄散的话,肺就没有收敛的功能了,肺的力量没有了,人的魄也就泻掉了。
     要想魂不飞的话,可以握固,握固法就是固“魂”的,
     想魄不散,就是盘腿,两条腿一盘住就如同一把锁,锁住了下焦,这样人也就定下心来了,气也就在任督小周天运行了。
二、肛门疾病 
1、痔疮——最常见的疾病
病因: 
(1)痔疮和饱食有关。
     饱食则“筋脉横解”。筋脉横解是指肝经松弛,痔疮就是属于肝经的病。 
     肝主筋所生病,肛门本身是束约肌,也是有弹性的。凡是有弹性的都由肝所主。当肝出现病症后,筋就会出现问题,约束的力量就会减弱、约束不住。
(2)常吃膏粱厚味和喝酒造成。
     肥肉类或者辛辣类的食物,容易使人火旺,人体当中燥火很旺就会往外逼,火气凝结就会形成痔疮。 
      得痔疮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喝冷饮,同时还会出现大便硬、小便难的问题。 
      要想预防得痔疮,平时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粗粮,同时注意休息,不生气。
2、脱肛 
      有一些人会因为压力过大或者劳累过度出现脱肛。
      女性只要存在着脱肛问题,就会连带着有一点子宫下垂的问题。 
【病因】
(1)下焦阳衰造成的。
     如果女人连子宫都收不住、下垂了,是不可能怀孕的。子宫也是有弹性的,在怀孕时它可以撑大,没怀孕的时候它很小,只有拳头般大小,它出现问题往下坠的话,就是人的阳气衰弱所致,不能把它收敛住了。
(2)中气下陷,也会导致脱肛。
三、肛门疾病治疗 
(1)黄芪建中汤或者补中益气汤。但这些需要医生对证下药,自己不能乱吃。
(2)用灸法。
     用艾条熏灼少腹,灸关元穴。 
(3)如果子宫已经下垂,可以用古人的方法治病。
      用了五倍子这味药来煮汤,然后来洗脱垂出来的子宫(如果是痔疮,就去洗痔疮),因为五倍子这味药是专门主收敛的,它具有酸收之性。一般来说,这个洗法是用五倍子100克,然后煮水、洗涤即可。 
(4)用皮工之法——揉搓法
     假如子宫已经脱垂了,就要揉搓它,然后把它托上去。
     对于治疗痔疮,此方法同样有效。
(5)人的直立会造成人的直肠压迫,不得痔疮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在家里没事做的时候,做爬行运动,虽然有点可笑,但从原理上讲得通,而且有效。

 


从头到脚说健康(10)腿
一、腿部经脉循行
1、胃经:腿前面外侧走 的胃经,大腿的前边从正中线往外侧一点,一直走到足二趾趾尖。
2、胆经——走腿外侧,大腿前侧中线部分由胆经所主;外侧也由胆经所主,一直由臀部通到小脚趾四趾的足窍阴穴。
3、膀胱经——腿后面的正中线。
4、脾经、肾经、肝经
     三条经脉在腿的内侧,脾经一直走到大脚趾的内侧隐白穴。
二、腿部疾病
【症状及原因】
     上楼时小腿痛或小腿肚子发抽——膀胱经气不通造成;
     下楼时大腿疼痛或不适——胃经引发的疼痛
     “膝膑肿痛”——胃经的毛病,出现热邪,导致肿痛。
       髌骨软化——胃经、胃气不足。
【预防】
     女子盘腿坐,把腿别在后面,可以把下焦气堵住、锁住,使气不外泄。
     男子坐虎背熊腰,双手撑膝,两只手心的劳宫穴正好护住膝盖,可以固摄胃气。
三、腿部保健
1、按摩运动法
(1)最基本的大原则——每天晚上揉大腿的里侧,皆为阴经(主血,容易不通);揉血海、三阴交这些穴位。
(2)每天早上起来敲胆经,在大腿外侧,可振奋阳气。
(3)平时随时可敲大腿的前侧,能够调胃气,中焦胃气的运化能力强,对人的气血非常有好处。
(4)平时只有跑步、登山和性生活才能拉伸膀胱经,所以平时要经常跑步、登上、适度地过性生活。
(5)洗脚时,水泡过脚踝很重要,如果能泡到小腿更好,加上适度地揉搓腿部,可以把阴经、阳经全部运化起来,对人体十分有益。
2、盘腿法
     盘腿能锁住人的精气,使精气能上行供脑,让精去补脑,如果“下流”,就白白泄掉了。
     佛家有打坐的习惯,所有功夫中盘腿都是基本功。
     双盘,下焦的经脉和腿部的经脉都会畅通。
     女子的坐姿——“正襟危坐”——坐在脚后跟上。
     坐姿不对对身体会产生影响——如翘二郎腿容易引发腰痛或其他腿部疾患。
3、药浴法——对患关节痛或寒症的人有效
【药方】干姜60g、干辣椒30g、木瓜30g、乌头30g或附子20-30g
【说明】干姜散寒;干辣椒一般不入药,但外用可,对人体伤害不大;木瓜要到药店配,不是水果木瓜,中药木瓜入肝经,恢复人体经脉弹性;乌头虽有点偏毒性,但是热性的,一味大热之药。
【使用方法】
     药配好后,煮沸45分钟,熏洗关节。这种药散寒能力特强,每天可坚持4-5遍。
     此药为外用,对人伤害小,但有皮肤病的人禁用。



从头到脚说健康(11)脚
一、脚的经脉循行 
     对人体来说,上边最脆弱的是颈椎和咽喉,中间最脆弱的是腰,下边最脆弱的就是脚踝,所以脚踝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人体的这三个关键点都是枢纽之地,都不可以受寒。一旦受寒,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泡脚时即使泡不到小腿,也一定要泡到脚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
     西医还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人的直立,直立导致人体的所有压力都压在脚和脚踝上,所以脚承载着人体的全部体重,对人非常重要。
     脚面的经脉从里向外分别为:脾经、肝经、肾经、胃经、胆经和膀胱经,这六条经脉上的穴位相当多。
     人的手和脚都属于末梢,所有的经脉都是阴阳交通,从末梢完成。末梢上有井穴。井是生发之地,它的气血很薄,但是气血薄并不见得作用就小。要把井穴保护好。
(1)胃经:胃经走脚时主要走足二趾(大脚趾旁边的脚趾),但它分出三支,一支入脚二趾的内侧,然后走内庭穴;一支入中趾的外侧;一支终于大趾之端的隐白穴,这就是“阳明胃,太阴脾”,阴阳的交通就是在隐白这个穴位上。
(2)胆经走脚第四趾外端的指甲旁边一点,这里有一个穴叫窍阴。
(3)膀胱经是走小脚趾外,最外边的穴叫至阴穴。
(4)脾经是走隐白穴,肝经是入大趾。脚面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叫三毛,每个人脚上的这个位置都会长着几根毛,所以叫三毛,旁边有一个穴叫大敦穴。
(5)肾经起于足小趾,然后走至足心,从这里起,是肾经第一个经穴“涌泉穴”。
(6)脚后跟主要循行的经脉是膀胱经和肾经。
二、脚的疾病
1、脚后跟疼痛、更年期足跟痛
     脚后跟十分疼痛或者是更年期足跟痛,就感觉好像长了骨刺一样痛,但是又查不出骨刺,那么这种毛病主要与肾经和膀胱经有关。
     这个病证在暗示着人到更年期了,会逐渐出现精亏血少的情况,同时还意味着阳气大虚,这也正是造成足跟痛的两个原因。
2、足大趾外翻肿胀
     足大趾外翻肿胀是脾经的问题。
     如果脚下特别热,是肾经的问题,是因为阳气收摄不住,即将外散所致。
     足小趾热一般来讲跟膀胱经有关,治疗这种病也是要取委中穴。
3、脚部浮肿
     脚部水肿,浮肿、肿胀的话,属阳气无法代谢湿邪。
     可以将葱煮水,然后把脚泡在里面,这种葱水散邪的作用非常强,可治此病。
4、脚气与脚臭——湿邪下注所致。
     人体的湿邪总要有一个出处,否则就全都憋在体内了。而人体中湿邪的疏泄渠道就是通过脚上的井穴来散的。
     一般的脚气可以不治,因为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疏泄现象。传染性真菌的脚气还是要去治疗的。
     年轻人脚臭也不算病,这是向外代谢的功能过强和身体比较健壮的表现。只有身体健壮的人才会脚臭,老年人一般不会脚臭,他们的代谢力已经很弱了。
三、脚部养生:外国人天天洗澡,中国人天天洗脚
1、“养”字金文
     中国历来主张养生,“养”字就是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着四只羊,我们要把羊养好,既不要让羊跑了,也要给它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养住。
     中国的养生之道就是要因循人的本性,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保护好脚,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洗脚;二是要让手动起来。人的手和脚都能动起来,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养生要天天洗脚,而外国人却认为要天天洗澡呢?
     这其实涉及一个人种的问题。东西方人是不一样的。
     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不仅穿露脐装,还不拿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坐月子”当回事。她们认为家长的劝告都是唠叨、是废话,并且还很振振有辞地说,西方人就不坐月子,一生完孩子就喝冷饮,人家也活得好好的。这就说明人种的不同了。
     西方人使用刀叉,主要正餐是牛肉。“鱼生火,肉生痰”,最终导致他们身体内的湿气很重,所以西方人身上才会有那么多毛,他们要用毛的开泄作用把身上的湿邪代谢出去。
     而我们中国人一开始就是用筷子,吃的都是纤维类的食物,所以东方人的皮肤很细致、很紧凑,饮食结构非常符合人体的本性,不用去除那么多湿邪。
     生活方式的不同和身体情况的不同,就决定了西方人需要天天洗澡,他们的毛孔粗大、体毛多、体味浓,总要喷香水;而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喷香水,我们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女性身上本身就有一股清香。
     西方人通过洗澡来解决身体过度开泄的问题,中国人主张洗脚。
3、一年四季天天都要洗脚
     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对脚的养护,因为脚是要天天劳碌的,要走很多的路,很劳累,所以要好好保养它;同时,脚上循行着六根经脉,有60多个穴位,人的直立又会造成对脚的很大伤害,所以中国人懂得脚部要重点养生。
     春天洗脚可以“生阳固脱”,既能生发阳气,又能避免过度外散;
     夏天天气炎热,人容易过度开泄,湿邪都会外散,用偏热一点的水洗脚的话,就能够去除湿气,把暑湿都代谢掉;
     秋天洗脚可以润肺,对人体会有一个滋润的作用;
     冬天洗脚叫“丹田温灼”,冬天用热水泡脚能够使我们的下丹田产生温煦的感觉。
4、洗脚方法:
     在洗脚的过程中要学会左右脚的移动、按摩,让每根脚趾都能充分活动。
每天睡觉前最好能好好地洗一下脚。洗脚最好是用热水,而且旁边要备好热水,不断地往里续,这样水温能够一直保持住,最好泡20分钟左右,等到感觉到身体有一点微微出汗的时候,就等于肌肤腠理都开泄了,这时就可以上床睡觉了。这对治疗失眠也是非常有效的

从头到脚说健康(6-10)五脏六腑之大小肠
一、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
     “入国问俗”
     “入家问讳”
     “上堂问礼”
     “临病人问便”
【原因】:
     “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比如,当小便出现一些问题时,与肾气足不足、命门火衰不衰都密切相关。
     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
     小肠吸收出问题,心脏一定出现问题,小肠吸收的东西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二、大小肠病 
1、便秘——大肠常见的问题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就是对病人都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病情甄别,辨明到底是病在太阳证、少阴证还是在厥阴证上。根据证的具体情况对证下药。
     “症”指是病象,比如说便秘是一种病;
     “证”,就是一定要看归属问题。只有辨对了“证”,才能下药。 
【认识误区】
     有的人通过吃寒性的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来治疗便秘。这个方法不可行,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判断病因】 
(1)阳虚便秘——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治疗常用白通汤。
(2)阴虚便秘——胸烦气躁,常吐黄痰。治疗常用麻仁丸。
(3)阳明胃实证——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伤寒论》治疗可用大小承气汤。
2、泄泻 
     病因——湿邪,就是湿气不化。湿邪不化主要是因为命门火衰,就是人体内的火不足造成。
【五更泄】--早上四五点钟时狂泻,而且这种病容易久治不愈。 
(1)隔姜灸。
     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然后放上艾炷点燃重灼肚脐,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
(2)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 
3、溃疡性结肠炎 
【病史】
      一般来说,长期饮用冷饮、饮食习惯不当、处于压抑状态以及使用空调,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为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压,就有可能形成肠寒,会得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治疗】
(1)到目前为止,西医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治之症。
(2)西医一提到炎症就要用抗生素,而溃疡性结肠炎越用抗生素越糟糕。因为抗生素会改变人体的菌群,不断的菌群改变会增加治病的难度,越去杀菌,越使得大肠内壁的能量减弱,使治疗适得其反。
【拒绝冷饮】 
     喝冷饮是一大忧患,无节制地喝下去,未来得肠癌的人会越来越多。
     要教育一代年轻人,首先就要从拒绝喝冷饮开始。既然明白了得病的原理,就要从源头上把问题彻底解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性,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未来。这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才是真正地关爱孩子。
4、其他大肠病 
      胃中寒——腹胀;
      肠中寒——肠鸣、泻泄(飧泄,吃的饭没有被消化,吃什么直接排泄什么);
      大肠寒——引发“当脐而痛(肚脐周围特别疼痛),甚至不能久站,连带的前阴也会疼痛。 
【食疗】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汤的做法为: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炖煮以后让病人服用。
     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对治疗产后腹痛、产后瘀血等病。 

      在冬至前一阳生之际,可以喝,它补阳的作用也非常好,利于养生保健。 
(2)虫草鸭汤
     在冬至以后阳气升起来(要吃平性或者偏寒性的东西,这样与阳气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可以喝些来养生。
     鸭子属阴性,本应该烤了吃;中国养生学中所说的煲鸭汤,用的一定是老鸭,就是阴阳之性已经不太明显的鸭,已经很平和,用它煲鸭汤是取其平性、中性。
5、膀胱病——本节说的膀胱病单纯指小便的问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产生尿,并把尿推出体外。所以人撒尿的问题与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关。
(1)遗尿 
     一两岁的小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健全,在这种肾气未充足的情况下都会遗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治疗,尽可顺其自然。
      遗尿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老人的肾阳衰退,已经固摄不住了,固摄的力量与年轻时相比相差很多,气化能力不够,所以每次尿的也少,还常遗尿。
     有些中年人也出现遗尿,这就要检查身体的状况是否有问题了。 
(2)癃闭
     症状:想尿但尿不出来,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胀痛。
     病因:属于膀胱不能气化所致。
三、大小肠养生法 
1、上厕所时不可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补肾。
     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
     因为牙为肾之齿,是肾精华的外现。
     但不能乱咬牙,死咬着不放更耗肾气;而应该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就是好像有两个枣核在两个后槽牙之间,微微地咬着。
     解手的时候处于一个吸气、气往里收的状态。咬牙,并且提起脚后跟,就等于补了肾气。
2、阴阳熨脐法
     运用“热为阳,冷为阴”的道理来治病,故名阴阳熨脐法。这种方法对治疗尿不出、癃闭的问题很有作用。 
     用一斤葱白(葱最前面最白的那段),把葱须子去掉,捣烂加麝香(麝香主通窜、开窍的,因为不通才会胀痛,但最好避免使用该药),用纱布包好,分成两包。取一包放在肚脐(神阙穴)上,用热熨斗熨五分钟,不可烫灼皮肤。另外一包用冷熨斗熨。反反复复用冷热熨斗熨几次。
3、外达法 
      有的人在外面冻着了,回家后撒不出尿来。因为气化不足,导致憋在里面尿不出。
      用葱白煎成一锅汤,倒入桶里,人在里面泡着,水要没过肚脐,泡着泡着身体就开始冒热气,如果这时候有了尿意,就尿在桶里,因为人一旦出来后就会感觉到冷,尿就又憋回去了。
四、葱、姜和大蒜的妙用 
1、葱的妙用
    葱有几个别名——菜伯、和事草、肺之菜等等。
(1)菜伯
     中医给葱取的名叫“菜伯”,就是认为葱是菜里的大哥,这也说明了葱很被看重。 
(2)和事草
     生用主辛散,是开散的;
     熟用主甘温,偏甜、偏温性。
     吃北京烤鸭的时候会将葱丝卷入饼中一起吃,道理就在于鸭子本身是寒性的,与生葱一起吃就符合饮食的平衡特性了。 
(3)肺之菜 
      葱还有一个特性是外实里空,而且葱白是入肺的。
      吃葱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它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通上下之阳气、通窍;此外,它还能通二便。葱既能补肺,还能滋润大肠,对人体的上下都有好处。

 
      葱还有个好处,它可以通气解毒。古人认为葱可以解鱼肉之毒,所以在做鱼做肉时多放一些葱是非常好的。在菜中放葱对人体也有好处,会利耳明目。 
(4)白通汤——宣三焦、通行三焦的药
      其主要成分就是葱白、附子和干姜。 
     葱白在这味药里的作用就是宣散上焦,从五行的颜色来说,白颜色也是入上焦的;干姜为黄色,是疏通中焦的;附子是黑色的,是入下焦的。
(5)葱白和生姜煎汤煮 
      如果女性怀着孕,突然感冒了,可以将葱白和生姜煎汤煮用,喝掉后人会微微发汗,感冒就好了。
     用食疗的方法解决感冒,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像妊娠伤寒、着凉感冒一类的疾病,可以一边喝煮好的葱白生姜汤,一边用热水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既可治病,又不会对身体和胎儿造成伤害。 
【禁忌】    
      葱在中药里避讳跟蜜和枣同食,两者相冲。
2、姜的妙用 
     姜的特性是辛温、散寒、发表的;分生姜和干姜两种。 
      干姜是母姜,是经过炮制的。干姜是入里的,用干姜就是在体内帮助人疏通气机,干姜通经脉的效果很好。像里虚的证就会用干姜,胃气不舒的话也会用干姜。
     生姜是走表的,表被憋住的时候会用到生姜,用生姜来在表层帮助人体疏通气机。 
(1)生姜可以止呕,称其为“呕家圣药”。
     如果人呕吐不止或者有呕吐症的话,生姜是非常好的药。它可以把痰邪、淤滞的湿邪都散掉。姜皮还可以消水气,消水肿,利湿的效果特别强。如果我们的身体有麻痹不通的地方,也可以用姜。 
(2)生姜可以通神明,用于暴卒、中风以及痰性中风、窍被憋导致出现突然的晕倒昏迷等病症。
     中医里有一个方子,用姜汁和童便来降火,去救突然晕倒的人。这是因为姜可以开痰,姜汁能够把痰宣开,窍也就不再被憋了。童便就是小男孩儿的尿,它有个很好的作用,因为它是从人体出来的,用它时就会走熟路,向下走,对人体的损伤也小,可以降火,把上面壅滞的火邪给拽下来。 
(3)生姜可以解野禽的毒。
     古人认为野禽非常喜欢吃一种中药——半夏,由于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野禽身体内也会带有某种毒性。而生姜是最好的解药,能够解野禽身体内的毒。因此,炖制野禽的时候一定要加生姜。 
(4)用生姜治疗感冒。
     如果外出突然着凉了,刚有感冒症状,最好用生姜、大枣、葱白一起煮成姜汁汤,上边喝姜汤,下边泡脚,上床后就会发汗,第二天就基本好了。
     如果是内伤而致的感冒,这么吃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枣和姜能起到固摄脾胃的作用,葱白可散去肺寒。 
【生活常识】
(1)生活中有的人有一个不良习惯,喜欢往黄酒或者在其他酒里放些姜丝。
     中医认为,久食生姜并同时再喝酒,人体内会形成积热,这样就容易使得眼睛出问题,此外还会使痔疮加重。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夏天,人的阳气像大树一样,会浮在外面,人体的五脏六腑很虚弱,内脏恰恰是最寒湿的,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温热的东西。因此,汤里加上姜这种辛温的东西,会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
     人在冬天也有自保功能,身体把阳气全部收回来,用以保护内脏,这时候容易造成五脏六腑郁热的格局,吃些清凉顺气的萝卜就可理顺气机。
(3)“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不能思想焦虑,也别让脾胃带着很大负担去休息,所以上床前吃点清凉顺气的东西,让身体保持通爽,会有利于睡眠。晚上睡觉前吃点白萝卜或脆萝卜,可以养人的脾胃。假如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把吃水果的习惯改成吃几片萝卜,会对身体很有好处。

     起床时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发之机,起床就是要生发起来,再用姜助一把力。 
(4)“夜不食姜,秋不食姜”
     夜是主合的,要关闭,天地之气都关闭了,而生姜是主散的。如果夜里吃生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秋天是主收敛的,跟夜一样,也是主收的、主合的。这时候吃姜也是不符合养生规律的。
3、大蒜的妙用 
     从药性上讲,大蒜属辛温类,开胃健脾,但是由于其味道过浓,一般不把它放进药里。
     现在的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大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常吃生蒜,对预防很多疾病都有好处。 
      生活中,有的人酷爱辛辣或者味道特别浓的、具有某种极端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臭豆腐,这其实说明这些人有郁滞、窍不通的情况,需要吃这些东西帮助宣窍。中医认为奇臭或奇香的东西能通窍,比如在窍被憋住的情况下,可用苏合香丸来开窍。
(1)大蒜也能起到开窍的作用。
     大蒜对五脏都有很好的通利作用。大蒜可以去寒湿,也可以避瘟疫。总而言之,它对免疫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帮助。 
(2)吃蒜和葱还可以化肉食
     做肉菜的时候放葱蒜的道理就在于此,对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3)大蒜止鼻血
     有的人经常流鼻血不止,民间有个方子,就是把大蒜捣成汁,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这样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达到止鼻血的目的。 
(4)大蒜治水肿
     如果腿上出现水肿,民间也有个方子,把蒜捣成汁敷在肚脐上,这种方法可以通下焦、利水,同时可以通便。 
(5)大蒜还可以用来做灸,可以用它来隔蒜灸。
     最好用很辣的独头蒜,把它切成厚片放在肚脐上,然后灸,这对治痈疽、痈疮非常有好处。 
【注意事项】——蒜不可以多食。
     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对眼睛不利。因为蒜是走清窍的,走眼睛,过食蒜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或者神经的损伤。

从头到脚说健康(5-4)两肩
一、缺盆的经脉循行
     取穴: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窝的中间即为缺盆穴。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即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人体必须保证缺盆这条通路的畅通,凡走肩膀的经脉都走缺盆。
1、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
2、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也是小肠与心相表里的证据)。
3、胆经——至肩上,然后下颈又合缺盆。
4、膀胱经
5、三焦经
二、肩背痛
1、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即两只胳膊像折了一样,且无力。
2、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且体感寒。人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会使整个背部经脉不畅通,导致痛感,气结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3、三焦经不通导致人心情压抑,上肩会有痛感,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4、膀胱经不通使人情志不舒,也会造成肩背痛,甚至头痛。
三、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
1、按摩缺盆
     中医专业手法——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难度太大)
     推荐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儿”(仿佛大雁落沙滩,看似轻柔,却内带劲力)。松开缺盆,肩膀疼痛会缓解很多。
2、点肩井穴三到五分钟
     肩井是胆经上非常重要的穴位,点按对人体非常有益。
     如果感冒背痛,抓揉提拿肩井三次,然后拍拍全省,会很有效。
3、开膏肓
     膏肓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
     《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此动作开膏肓。
     日常生活里推荐一个动作:
     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向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周身清爽,病痛会明显减轻。
4、深呼吸
     缓慢的深呼吸可以活动缺盆,是一种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5、有意识地放松
     我们平时肩膀经常不自觉地紧锁着,要时常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对治疗失眠也有好处。
6、睡眠护住肩膀
     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
     许多年轻的妈妈为照顾孩子和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往往盖不住孩子的肩膀,容易导致孩子缺盆处受风,俗称“贼风入体”,容易引起肩背痛,要注意!
从头到脚说健康(6-1)腠理
一、何为腠理?
     “气之所辐辏谓之腠”,腠为阳,指孔穴,就是肌肉内松开的地方,即皮肉之间的筋膜。
     “血气之所循也”谓之理,理为阴,指血肉。肌肤的弹性与阳气有关,阳气足,皮肤弹性就好。
    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保护好腠理至关重要。
二、腠理常见病
1、汗症
     “汗为心液”、“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盗汗——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
     入夜,人的元气本应下藏,但当阴血不足时,没有力量收敛元气,导致盗汗。
     阴虚盗汗——阴虚火旺造成,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应以养血为主治疗,如当归六黄汤。
     阳虚盗汗——阴盛格阳,阴气太盛,把阳气格在外面进不去,阳浮于外造成出汗。这种人日常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治疗以扶阳法,扶住阳气,使之能够内敛,如《伤寒论》中的白通汤。
(2)自汗——身体没有做任何活动,总是不停地出汗。

     * 太阳表虚,皮表固不住汗液可导致自汗,可以桂枝汤医治。
     * 胃火过盛,大肠火的津的功能过度,使人二便不通,导致大汗淋漓,常伴有口臭、喘气粗等症状,可用人参白虎汤医治。
     * “汗出如珠、如油如雨”是汗症中的重病,难救治。
     * 头与颈部总出汗,阳虚造成,医治时以扶阳为主。
     说明:小孩刚入睡时出现头上甚至全身出汗的情况,不必过分紧张。因小孩表虚,入夜十一点后,阳气生发,汗就会逐渐消退,只要孩子后半夜不出汗,就不算病,是正常生理发育的一个过程。
     * 有的人喝酒吃肉就出汗,属于胃热且精不深藏,肾经收敛功能不够强,神明无法内敛,气易往外散。不需医治,不算病症。

(3)“汗下吐”三法——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
汗法——通过出汗、发汗的方式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如感冒初起,以麻黄汤发汗。
下法——让病人泻的方法来治愈疾病。
吐法——让病人呕吐的方法来治愈疾病。如有些人湿气太重且出现头痛,气往上壅,恶心难受,采用此法将难消化的食物吐出,达到治病目的。
使用汗法的注意事项:
*《伤寒论》中特别指出,咽喉干燥者不能使用此法。因三阴经走咽喉,咽喉干说明体内真精不足,使用汗法会伤害身体。
* 淋家不可发汗。即小便出现问题的人,如小便如膏状,反复上厕所又尿量少的人,属于肺虚,阳气收敛不住,一旦发汗,可能尿血 、便血。
* 亡血家不可发汗。失血的人不可发汗,否则会出现寒栗、摇动、浑身打冷战的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4)出汗与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不主张在体育锻炼时出过多的汗。
     春天,人冬天储存的肾经开始慢慢宣发,疏泄一下即可,可“广步于庭”,不能太过迅速,不可出大汗。
     夏天,一定要出汗,是人的一种自保。空调使用过多,腠理得不到宣泄,是身体疏泄功能受到创伤,引发疾病。
     任何疾病都是先泄后补,“泄”是“通”的意思。只有夏天人体毛孔打开,好好宣泄后,秋天营养物质才能补进去,冬天才能藏精。
     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气,相当于十二时辰的子时,一阳初生。人夏天不出汗,没开泄好,秋天补不进去,则可能导致秋天肃降之时咳嗽等一系列病症,体内精不足,在冬至万事万物该生发之时,体内无精生发,故此时得重病的人多。
2、皮肤病
(1)皮肤瘙痒与疮疡
     *《黄帝内经?素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阳症之初起必疼,阴症之初起必痒”
    凡红肿的,能长出来的东西都为“疮”,属于实症、阳症,变现为“疼”;
     凡憋在里面长不出来,使人痒得难受的为“痒”,属于阴症,变现为“痒”,需要不断通过按、摁、挠来缓解。
*如何避免长疮疡?
    《黄帝内经》认为人长疮疡的原因:
     为“汗出见湿”或“劳汗当风”,即身体出汗没及时擦干,被风吹着,刚打开的毛孔瞬间闭合,体内垃圾无法正常排泄出去,憋在肌肤腠理之中,长出痤疮。人的脸和后背为阳,易出汗,又怕寒风,易长痘和疮疡。出现疮疡大多为湿气被郁的象。
     与饮食也有关。“鱼生火、肉生痰”,体内邪气不容易疏泄出来,产生内热,身体上就爱长疮疡。
     避免长疮疡,要注意两点:
     a.合理使用空调。温度在27、28度即可,多跟自然接触,让空气流通等。
     b.饮食保持清淡。多食五谷杂粮、多吃应季食品、饮食适量。

(2)斑疹——因免疫力低下而得的病。
     生活中的陋习,如长时间地焦虑、处于空调房中、暴饮暴食、过食冷饮等,对脾胃克伐过度,造成胃寒,最终引发斑疹。
     A.外感类斑疹
     病因:大多为邪气浮于中焦、脾(主肌肉)胃(主血),脾胃有病,则血肉得不到濡养,皮肤上就会有反应。
     症状:除斑疹外,一定会出现口臭、气粗、口气重,身体发热、疼痛,两便不利,喜喝冷饮等症状。
     治疗:桂枝汤、升麻葛根汤。
     B.内伤类斑疹(比较难治,久治不愈的多属于内伤类)
     病因:
     a.暴饮暴食与长期使用空调是罪魁祸首。
     特别指出,“饮”指经常喝酒、喝饮料,尤其是喝冷饮的行为。
     寒邪逐渐下行,过饮冷饮会伤害到肺,肺气则损伤到脾胃,脾胃的受伤会伤到肉。冷饮对脾胃的消伐过度会导致内伤类皮肤病。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限制孩子饮用冷饮。
     b.纵欲过度是另一个因素。
     “欲不可早”,纵欲过度,损伤真阳元气,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古代人甚至不鼓励年轻人多吃肉,因为肉补精血,会引发性欲。
     c.焦躁、多虑也会引发内伤类斑疹。
     d.乱吃药也会导致内伤类斑疹。
       有些过度滋阴的药会彻底地消伐元阳。服药必须准确,服药不准,不如不服。
(3)青春痘
     青春痘都长着脸部和额头,都长在胃经上,内白外红,是“热包寒”的象,是机体想方设法将寒邪赶出,胃火升腾上来就会在脸部形成的青春痘。
     避免胃寒就是避免青春痘的一个诀窍。
     病因:
     * 过食冷饮、暴饮暴食。
     * 郁闷。
     青春期性情不稳,容易躁动,各方面不够成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天地君亲师”不断地学习而成长。
     * 阳气足也是导致青春痘的一个原因。
     要彻底治愈,该用助胃火的药,破除胃寒后,痘痘就消失了。用阴寒性的药也可治疗,彻底地压制了胃火,导致胃寒加重,且痘痘容易反复。
(4)银屑病(牛皮癣,医治难度大,被称为“二号癌症”)
    病因——元气虚弱(不能主皮毛),关系到肺(肺虚也不能主皮毛)、脾、肾三条阴经,皮毛得不到滋润,就会得银屑病。
(5)带状疱疹
     有的人会在春天或季节转换时得此病,又称“缠腰龙”,也有的长在头部,非常疼。可通过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饮食清淡,并控制情绪等方式加以注意。
     病因——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也是一种人的自保反应。说明人经脉不通、但元气尚足。
     仅有神经痛无疱疹——说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可服白通汤。
     出现红疹或水泡——说明真阳可以将寒湿驱赶至皮外;应服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般患者发病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
(6)水肿病——阳气虚造成
     “气为血之帅”,一定要让气先动起来,以气带动血运行。
     拍打心包经,阴经主静,不容易动,阳经本来就主动,所以通过拍打阴经来带动阳经。
(7)过敏症
     * 肾精亏损,引起肺气不足,肺肾两虚,寒邪过重,造成过敏。花粉过敏的真正原因是肺虚和元气虚。
     * 脾胃虚弱不能化湿邪,肺不能主皮毛,湿气外泄,引起皮肤过敏。这种病人稍做运动就会导致哮喘。
三、腠理养生
1、腠理的四季养生:每天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春天慢慢生发,避免穿紧身衣,头发不要束起来扎得很紧。春天最好进行比较舒缓的运动,慢走或慢跑。
     夏天,遵循“夏长”的道理,皮肤要做到充分的开泄,要出汗。可做快跑运动。
     秋天,人该收敛,夏天开泄,通途都打开了,秋天营养物质就该收敛进来了。
     冬天应该闭藏。从养生角度,冬天闭藏时连澡都要少洗,以免皮肤过分开泄,但现在条件好了,天天洗澡,皮肤毛窍天天开着,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2、腠理养生的日常注意事项
     (1)不可以过度地生气和焦虑,否则影响人的气机,间接影响肺气,造成皮肤紧张,引起疾病。
     (2)饮食方面,注意五味吃全。能够把身体养好,同时皮肤光泽有弹性。
          咸能滋骨,酸能滋筋,辛能滋气,苦能滋血,甘能滋肉。
五脏、五味、五体对应关系表
五脏: 肺、肝、肾、心、脾  
五味:辛辣、酸、咸、苦、甘   
五体:皮毛、筋、骨、脉、肌肉
五味所对应的食物表
苦:苦瓜、茶叶、杏仁、百合、白果、桃仁
甘:茄子、番茄(?)、萝卜、丝瓜、洋葱、菠菜、土豆、南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黑大豆、绿豆、赤小豆、黄豆、蚕豆
酸:番茄、马齿苋、赤豆、桔子、橄榄、杏、枇杷、桃、山楂、石榴、荔枝、葡萄
辛:葱、姜、蒜、香芹、辣椒、花椒、茴香
咸: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
     (3)遵照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特别是子时、午时等这几个重要的时辰,比如少阳生、阴气开的时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