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到文学作品中

 长青书韵兰香 2014-07-29
  幼儿文学作品阅读是早期阅读的重要内容,然而,它的开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我们在组织幼儿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一、目标制定,循序渐进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我们拿到一个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仔细地去揣摩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再根据自己班级中孩子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来设计。   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所提出的要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小班文学作品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定位在引导幼儿认真倾听,理解并感受故事内容;中班则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学说故事内容,尝试大胆讲述;到了大班则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故事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大胆创编。   二、小细节,大作用   另外,对于每一个文学作品而言,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看图、理解、讲述上,我们也可以根据其特点挖掘更多的价值点来设计。   如上学期我开展过一个绘本活动《艾玛捉迷藏》,这个绘本通过大象艾玛的故事从而一步步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动物所具备的保护色;在组织这个活动的同时,我发现绘本的色彩非常鲜艳,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内容、创编故事,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加入了帮助艾玛多迷藏,事先为幼儿准备一张画好的大象艾玛,请小朋友们通过想象故事情境的方式绘画出大象可能躲藏的地点,这样一来即丰富了活动过程中的情节,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为幼儿后面的创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还有一点就是丰富的画面色彩给予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对于以后美术活动中的一些色彩的搭配、画面的装饰应该都给予他们一些经验;这个案例告诉我,在组织这类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将一切都考虑地更加细致化一点,小细节自然有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勇于创新   再如,我曾在苏州听过这样一个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时,心里第一感觉就是这一定是绘本阅读,可是当我听到了时下最流行的流行音乐时,不禁被其深深吸引住了,原来这是一个同题异构的活动,教材来自于一本《搬过来搬过去》的绘本,可是这样的活动却被设计为健康活动以及音乐活动,健康活动建构在绘本阅读之后,通过故事中的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引导幼儿越过层层障碍帮助长颈鹿和鳄鱼造房子;音乐活动建构在绘本阅读之前,孩子们学唱之前对于绘本内容一无所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理解绘本并用rap的方式有节奏地唱出来,这样的活动内容非常新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我们听课老师从中可以看得出,老师在设计活动时的用心,教师能够根据绘本的特点大胆创新,实属不易。   虽然如此,自己在组织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还不够彻底,很多细节不能考虑到位,如在大班上学期《十个爸爸》中,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有关复制的情节,于是我自制宝缸一份,事先将复制的元宝、米饭等放置于宝缸内,活动过程中,我边讲述故事边出示这些复制品,刚开始时孩子们还能非常投入,可活动开展到一半时,我听到下面一个质疑的声音“这明明就是假的嘛!”“是啊,老师,这是假的,这个里面是已经准备好了的,明明就不是宝缸,你给我们看嘛”……越来越多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导致我一时束手无策,“凡是乖的小朋友宝缸才会显灵”这句话暂时平复了孩子们质疑的心情,可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还会有小朋友始终停留在“假的”这两个字眼里,也导致了我组织活动时的“分心”,无法专心组织活动,想解释什么却想不出有什么可说的,毕竟这也不是活动的重点。   在活动过后我对此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我觉得,其实问题出在道具上,假如我的道具再逼真一点,假如我的宝缸有“秘密机关”,假如我可以像魔术师变魔术那样,假如……假如这些假设都是真的,我想这个活动一定会更好,教具的不真实导致了孩子们无法专注于活动内容,而是分心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是大班孩子,年龄越来越大,见识越来越广,想法越来越多,我们也应该避免活动的“幼稚”,所以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除了根据现状设计教材、组织活动前吃透教材之外,更多地也应该尽可能考虑到细节的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