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杏林脉香 2014-07-30

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患者身体上会存在某些不适,且饮食饮水受限,医疗费用昂贵,这些因素往往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使多数患者产生不同的负性情绪反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院针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使用MClSSF36(SF36)量表_1 J进行生活质量的跟踪测评,证实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20076-20096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①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肌酐值达到707 mmol/L以上,尿素氮达到30 mmol/L以上;② 神志清楚,能够读写,对量表的内容能够正确理解,并且知情同意;③ 小学以上文化;④ 年龄25-75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62名患者按血透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经统计学检验,2组在年龄、病程、性别、原发病、学历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0.os)。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透析、透析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模式。干预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用语,向被调查者详细说明量表的填写方法。两组前后均发放问卷62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收回率为100%。

1.2.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由责任护士根据干预组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质量、社会与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出现的心理反应制定最佳护理干预措施。① 抑郁、悲观心理:对于抑郁悲观患者,干预措施以排解、引导、支持、鼓励为主,加强与患者沟通,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在与透析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特别注意与他们的第1次交谈时留给患者的印象。要用礼貌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尊重;用安慰性语言,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用鼓励性语言,让患者看到希望。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实例,促进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

② 焦虑、恐慌心理: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是热情体贴的服务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开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护士要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关心患者的饮食和睡眠,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和血管通路护理的指导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教透析治疗有关知识,使患者增加对血液透析的认识,减少不良情绪反应。③ 敌对、排斥心理:对于有这种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该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关系及工作情况,努力寻找原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除患者的顾虑,以护理者的言行去感化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提供患者最希望得到的协助与支持_2 J,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主动帮助患者寻求有效支持,强调家庭及社会支持,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

有资料显示家庭支持功能的水平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Is J,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与有效帮助使患者能自觉地采取积极措施来配合治疗。引导患者的亲属好友给予患者生活的照顾、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以广泛的社会关爱增强患者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为每一位血透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透析后随时保持联系,了解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心理状况,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定期跟踪反馈。

1.3 评价方法2组患者在透析1周内均接受SF36量表的基础评估。半年后,2组患者接受终末评估。

SF36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方面评估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越高,则表示健康状况越佳。

2.结果

2组患者首次生活质量问卷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问断进行,漫长的治疗时问、不可预知的治疗费用,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大多数维持性血透患者有紧张、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反应[6-8 J。有研究表明,85.11%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7%的患者有自杀念头,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_9_ 9。这些心理问题引发的持续的精神心理刺激会导致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抑郁症状,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并使相应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诱发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本研究在常规透析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了解每位透析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心、支持和疏导,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其确立乐观向上的态度,更好地配合治疗[n 引。本文结果证明,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和情感职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目的不再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如何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恢复-1

测量生活质量可以直接测量并研究患者的主观感觉,从而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心理干预措施关爱患者、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希望,使患者自觉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