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

 杏林脉香 2014-07-30

探索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护理

我国现阶段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老龄化高峰。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其生活适应能力,是与其生活质量优劣显著相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其致残率显著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浪费。可见,医护人员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保持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智力变化步人老年之后,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运动灵活性及速度也出现明显的减退,易出现焦虑情绪。由于注意分配不足,老年人的记忆障碍表现尤为明显,甚至有时会出现错构和虚构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和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 J。人的智力一般在2040岁保持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宜,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但是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

1.2 老年人的动机与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而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老年人的安全需要表现为对生活保障与安宁的要求,他们普遍对养老保险、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的关注。另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并且仍有很强的参与社会活动、融入各种团体的要求,以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人格。

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过自信、自主、自立的养老生活。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要。

1.3 老年人的情感特点和个性行为变化 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尤其在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较为悲观,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等,还出现食欲减退、睡眠差等。由于有些老年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易激动,对外界环境缺乏兴趣,加之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的行为改变。有的老年人童心复萌,如贪吃恋玩,表现天真;有的喜欢追忆往事,留恋旧日时光,炫耀年轻时的事情;也有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自以为是,顺从性差,不配合治疗,心胸狭窄,好猜疑、妒忌、易激惹等。

2.心理护理

应在建立良好医患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结合老年人的实际表现,从不同层面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2.1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老年人首先应勇于面对认知功能逐渐衰退的自然趋势,努力从生活的其他层面来获取满足感,也有利于避免沉重感及悲观焦虑情绪的产生。其次,应让老年人认识到认知功能下降不是全面的,如果能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速度会大大延缓,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可能并不亚于青、中年人。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老年期智力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生理健康、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因素。因此,坚持用脑有利于在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而且活动锻炼对智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利于指导老年人做好自我保护,调整期望值,提高自制力。

2.2 根据动机与需要理论,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生活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满足老年人各种心理需求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另外,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老有所为,也能使老年人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

2.3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籍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是心理支持程度的重要体现。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老年人,首先应保持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指导老年人不断自我观察与自我反省,并合理借助外界的帮助,以及接受心理调试普及教育,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3.小结

保持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护理效果的必备条件。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心理状态。因此,首先要尊重老人,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多与老人进行思想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疾苦,要用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心理规律,理解和尊重、关心和体贴,有的放矢地解除其情绪问题。定期开展老年卫生保健讲座或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老年人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护理做好相关解答。根据老人的心理表现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多与之交流,倾其不愉,知其原因,对症处理。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

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人口老化的速度及老龄人口比重与其他国家均有所不同。因此,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老龄问题的先进经验,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健康,预防致残、致病。从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各方面分析老年人的行为反应,着手进行护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