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集:创意点子为传统戏曲 注入新生命】

 音乐人吧吧小丝 2014-07-31








【图集:创意点子为传统戏曲 注入新生命】

图文:网络     编辑:小丝



2014年7月29日 上午 6:45 | By Chua Yan Yu
图集:创意点子为传统戏曲 注入新生命

随xinmsn一同了解不同机构“拯救”传统艺术的创新点子


 


蔡燕瑜报道/摄影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语言不通加上缺乏接触,年轻一辈对戏曲深感陌生,纷纷表示没兴趣。

台下观众日益减少,台上演员逐渐老去,传统戏剧的没落仿佛木已成舟。今年3月,拥有104年历史的“魏记福建新赛风闽剧团”终于解散,这更意味着戏曲逐渐没落,准备步入历史的厄运。

但是,戏曲也不完全无人问津,不少人认定戏曲在新加坡文化遗产上扮演重要角色,决心保留这门传统艺术。

不同戏曲机构不断创新,以新鲜有趣的方式吸引年青人,希望以微薄之力为新加坡华人戏曲注入新生命,让它再度发扬光大。

马上随xinmsn一同了解“拯救”戏曲的创新点子。 



机构: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

关于它们:供奉'清溪显佑伯主城隍’及诸圣神。机构旗下的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极力弘扬传统艺术,推动戏曲与传统音乐在新加坡的发展和传播。

创新方式:聘用外来人才

戏曲本用作酬神之用,答谢神明的庇佑,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全力推广这门传统艺术。

庙会的行政顾问兼总务65岁的陈添来说,他相信“拯救”本地戏曲文化的方法是聘用外来人才。

月前接受xinmsn专访时,他分享了庙宇目前在做的两个项目,包括聘请外国戏团来本地表演和聘用拥有丰富经验的海外戏曲教练,来培训他想要栽培的本地戏团。 



对于为什么聘请海外戏团前来演出,而不是本地戏团,陈添来有自己的见解。

他解释:“新加坡看戏的朋友越来越少除了是因为年青人没有兴趣,也是因为本地戏团,因人手不足,水准下降。不好看的戏,没有人要看。”

他补充,以前的现场音乐都是由一组专业乐手弹奏的,规模很大。但是现在的本地戏团,特别是业余的,连人都不够。壮观的音乐,因为人手不足,简化了不少,变得不好听了。

“观众是聪明人,一旦发现你的演出水准不佳,根本都不想看了。这会加以打击已寥寥无几的观众人数。” 


所以,为了要挽留剩余和吸引新的观众,陈添来决定聘请海外戏团。

“他们无论是器材还是人数,样样具全,水准高,能引起注意。这对传播戏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举例加以说明, 5月份请来的台湾戏团,明华园天字戏剧团,因为歌曲好听,就吸引了不少年青人来观看,其中包括著名本地导演陈子谦。

 

xinmsn月前访问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时,也恰巧碰到在来自台湾的戏团明华园天字戏剧团。该团特地为‘清溪显佑伯主’在农历5月28日诞辰庆生。

记者好奇问明华园天字戏剧团艺术总监陈昭香,台湾戏曲是如何在日益变化的大环境里幸存,而且做得有声有色,至今仍受到众人喜爱。

陈昭香说:“我们的歌仔戏(最受欢迎的福建戏曲)随着时代的变迁一起进化,所以有趣而且附有现代感,年轻人也喜欢。其实,歌仔戏本来就是一个一直在进化的戏曲,我们也因此加入了许多不同戏曲的优点,改良自己。

背景、舞台设计、音乐等,都是一直跟着时代的脚步走的。但是,我们还是有保留传统,基本的歌仔戏元素如哭调和七字调保持不变。”

她也随后补充台湾政府很支持国民弘扬这门传统艺术,所以歌仔戏才能在台湾一直保留下来。

 

除了邀请海外的戏团,庙宇的行政顾问兼总务陈添来,也积极聘请海外戏曲教练来培训他想要栽培的本地戏团。

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经验丰富,能够帮助提高我们本地的戏团水准。我希望可以开一个戏馆栽培本地人,从小开始培训。大家看到我们的认真,也可能会萌起想要加入的念头。”

为了实行这计划,陈添来透露已投资了1百万人民币(20万新元)。可是,因为外劳紧缩政策,他无法为教练申请准证,导致计划停滞不前。

“现在,人找到了,钱也花了,可是因为准证的关系,无法进行。真的很纳闷。身为庙宇,我们已尽力了,希望政府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机构:南华儒剧社

关于它们:成立于1963年,贵机构宗旨为联络志同道合者之情谊,研究戏曲,弘扬潮人优秀传统文化。

方式:为传统戏曲注入新元素

同样极力推广戏曲的机构包括业余艺术团体,南华儒剧社。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不断创新,加入新元素,把传统戏曲现代化,为走向没落的这门传统艺术赋予新生命。

56岁的执行秘书陈巧香告诉xinmsn,为了让年轻人爱上这门艺术,他们加入了许多和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同时,还加入中英字幕,并把潮乐现代化。

“去年,我们就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是一个新体验,很创新。我们愿意尝试不同的东西,给传统潮剧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加入中英字幕对年轻一代也较为亲切,他们如果听不懂潮州话也不怕不能了解,而且有助他们欣赏这传统戏曲。”



此外,为了让现代人能更好地接受戏曲,戏曲演员的妆容也有所改变。从以前以红、白、黑色组成的厚妆到今日大家能较接受的彩妆。

记者好奇,问为什么他们愿意舍去许多传统戏曲元素,陈巧香直言理由很简单。

“我们需要与时并进。与其墨守成规,看着我们的观众群越来越少、戏曲渐渐被淘汰,不如加入新元素,改变一些东西,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戏。”


 

虽是一间业余的艺术团体,可是南华儒剧社所付出的努力并不少于专业的传统戏班。

如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他们也了解聘用外来人才的重要性。剧社也会请海外戏曲教练来教导戏曲演员,提高演员的演艺技巧。此外,演员也有出国受训。

陈巧香说:“我们得不断学习进步,让大家知道,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组织,但是我们的水准跟专业戏团不分上下。这样才会有人来看嘛。”

随出国受训好,可是她说这条路不容易走,经费都是演员自己出的,而且他们得向公司请假,有时,是一个大问题,纯属靠热忱维持下去。


机构:'咚咚呛’节目策划公司

关于它们:穿越不同机构团体,如学校、博物馆、联络所等,推广传统戏曲。活动包括戏曲讲座、示范和演出。

方式:与时并进,开拓新思路,包括让非华人参与

由前新传媒艺人沈炜竣在2010年开办的'咚咚呛’节目策划公司,同样觉得传统戏曲应该不断创新,与时并进。

37岁的沈炜竣,月前透过电访和xinmsn 分享他的想法时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就好像以前大家都是冲洗照片,可是现在大家都直接上载到Facebook去了。这是同样的道理。”

他举例说明,为了让年轻一代可以更好接纳这对他们十分陌生的传统艺术,他融入了新元素如英文字幕和使用新媒体。

“多数的年轻朋友都是在这电子时代长大的,用新媒体能够吸引他们,因为他们会有共鸣。”
 

对于改革持有非常开放想法的沈炜竣也认为传统戏曲不应只局限于华人,它是门跨越不同种族的艺术。

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年头在善友辅导中心办的一场别出心裁的筹款会,不同种族的青少年极力演出传统戏曲,让他非常开心。

随后,来自NTUC nEBO(NTUC旗下的青年组织)的一组多元种族的青少年也表示有兴趣表演潮剧给老年人看。他也因此再次主办一场由多元种族组成的戏曲。

“真的很欣慰!虽然他们只是饰演小角色,可是他们放进了很多心思,而且十分认真。演出结束后,后台的专业戏曲演员感动到起立为他们鼓掌,鼓励他们。”


非华族的加入对沈炜竣而言,除了是一种突破,也是一个开拓戏曲的道路。

此外,他认为他们的加入更是强调了新加坡种族和谐的重要讯息。

“这证明不同种族不分你我,和乐融融。也说明了戏曲是个不分界限的文化。”

 

不说你不知,由于祖父母热忱潮剧,沈炜竣自小就耳濡目染,逐渐爱上这传统戏曲。

13岁时,他离家出走,在外面偷偷参加戏团。爸爸发现后,十分气愤,骂他说戏曲是一个没未来的行业。

可是,沈炜竣没有放弃,断断续续参加了不同的戏曲班。就连在1999年赢得了《才华横溢出新秀》总冠军后,还坚持兴趣,一边演戏,一边往戏曲这块发展。

“其实,当年参加《才华》也是因为被戏曲影响。因为都是表演艺术,不妨尝试看看。”


戏曲的四个角色

在一个戏曲,少不了以下4种角色,分别是(男)、(女)、(花脸)、(小丑)。

生 (男)是指戏剧中的男性角色(不一定由男性饰演),根据角色年龄 - '小’(年轻)和'老’(年长)- 和性格 - '文’(读书人)和'武’(行武之人) - 区分。

旦 (女)是指戏剧中的女性角色,同样按照角色年龄和性格区分。美丽无比的称'花旦’,而可悲凄凉的称'苦旦’。

 
 

净 (花脸)是剧中扮演成熟稳重,具有威严的角色,如包公。

丑 (小丑)是剧中的喜剧演员;也指扮演恶人的演员。通常,他们会化花脸妆,搞怪。男丑称为'三花,而女丑成为'彩旦’。



***** 欢迎光临感谢欣赏,小丝祝您欣赏愉快天天幸福快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