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片与青花器物的鉴定

 芝润斋 2014-08-02
明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特别是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在继承了元朝原有青花制瓷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无论是制瓷水平还是青花瓷器的生产数量都比前朝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当今的文物市场上,不仅明代的青花瓷器成为了众多收藏家收藏品的首选,就连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碎片,也成为了青花器物爱好者重点收藏的对象。这些一向不被人们重视的碎瓷片,如今已成为明代青花瓷器鉴赏者家中“坐上宾”,被供奉为研究明代青花瓷器发展变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古玩城、潘家园、报国寺等一些文物交易场所,经常看到瓷片交易买卖者的身影。在新兴的瓷片市场上,瓷片艺术品交易额虽然还不是很大,但前景光明。正向唐代大诗人杨万里一首诗里描述的那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以肯定的说,瓷片市场的兴起,只是新生事物的刚刚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明代青花瓷器流通品的不断减少、随着欣赏研究青花瓷片文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青花瓷片的市场将会越来越红火。
一:明代青花瓷器价格的一路飙升促进了景德镇青花瓷片市场的发展。
    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几千年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名窑及其精美绝伦瓷器精品,如宋代的定窑、官窑、汝窑、哥窑、均窑等名窑无不代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业的最高工艺水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技术,让拥有现代生产技术的陶瓷技师们也自愧不如。然而,另人遗憾的是这些历代名窑及其制瓷工艺,在中国漫长的瓷器发展过程中,就像天空的流星一样只是瞬间的辉煌,便消失了。宋代汝窑是专为皇宫烧制瓷器的御窑,从宋哲宗开始烧制,到北宋灭亡前后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战乱的原因也就停产了。其传世佳品被大家公认的也不过几十件。许多独特的制瓷工艺技术也一度失传,虽然一些制瓷工艺在失传多年后,被后人重新发掘生产。但其生产瓷器质量与昔日古瓷的产品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生产瓷器数量最多、历史最长久、生产技术从没有间断、在世界陶瓷史上影响最大的当属我国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自元代中叶景德镇生产出成熟的青花器物开始,青花瓷器就远嫁重洋,成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瓷器的桥梁与纽带。2005年在一场国际文物拍卖会上,中国元代的一件青花瓷器以2.3亿元人民币的拍卖价格成交,打破了世界陶瓷史上单件瓷器成交的最高价格。到了明代,更是我国青花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青花制瓷技术更加成熟,青花用料的发展变化也丰富多彩。在国内大型的文物拍卖会上,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元明代青花瓷器的成交价,使研究收藏明代青花瓷器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由于明代青花瓷器价格昂贵,普通青花瓷器的爱好者很难拥有,而又对青花瓷器情有独钟,在这种求大于供的矛盾下,那些往日被视为破烂的明代青花碎片,也堂而皇之的走上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青花瓷器爱好者收藏、鉴赏、研究明代青花瓷器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在90年代中期,古瓷片收藏市场逐渐形成,全国各地逐步出现古瓷片交易场所。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在北京的报国寺,每周都有20多个瓷片摊位;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每周六,这里有七八个卖瓷片的固定摊位,琉璃厂、爱家市场内一些古董店中也常有瓷片交易。瓷片的价格有的几角、几元、几十元、有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如今品相好一点明代早期青花瓷片据说成交价格已超过万元。


                       

                   古玩市场上的明、清瓷片
    是什么因素导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明代瓷片的价格一路飙升?我想,除了“子随母贵”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因素是青花瓷片与当时的青花器物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内在的“血缘关系”。人们通过对于青花瓷片的研究发现掌握青花瓷片与瓷器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以点见面、以小博大。通过对瓷片的观赏,从不同方面认识明代青花器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青花瓷在用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鉴赏明代的青花器物的真伪打下坚实的实物基础。
二:青花瓷片的鉴赏与青花器物鉴定的内在联系。
    青花瓷片与青花瓷器是一对“孪生姐妹”的关系,既然是“近亲”就有许多相同的遗传因素,如果我们在瓷片的鉴赏中发现、总结青花瓷片与青花瓷器的相同之处,对于鉴定明代青花瓷器的真伪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1:在瓷片中,了解、掌握苏泥勃青青花料的主要特征。
    喜欢青花瓷器的朋友都知道,在各朝青花瓷器的青花用料中,明朝瓷器的青花用料最为丰富,品种也最多,反映在瓷器上青花颜色的时代特征也最为明显。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用料以进口的苏泥勃青料为主,中期主要使用是国产的平等青花料,晚期主要使用是国产的回青料。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明代不同时期青花用料的颜色特点,对于鉴定明代青花器物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各时期不同青花用料发展变化的规律呢?我认为,仅仅依靠书本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书本上介绍的业务知识,只是一种理论概念上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给人的感觉好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一种朦胧的美感。要想真正了解掌握每一种青花用料的特征,必须接触真实的实物标本。就拿明代早期的青花用料苏泥渤青来说吧,我们都知道它是进口的一种青花料,这种青花料的特点是含铁量高、含锰量低而发色浓重,易晕散,浓重处有黑色的铁锈斑。这只是书本上给我们介绍苏泥勃青青花料笼统的概念,发色浓重到什么程度、怎么晕散、铁锈斑的黑色有什么特点,这些具体的特征只有通过实物标本反复观察、对比、总结规律才能从中获得。
    对于明代早期苏泥勃青青花料的器物,一般瓷器爱好者很少有机会零距离的接触到实物。如今初学者大多数人认识、了解、掌握苏泥勃青料的具体特征是从接触青花瓷片开始的,一块块青花瓷片摆在你面前,通过对比会发现当我们的手在抚摸这些瓷片时,釉面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而这种凹凸不平的现象没有任何规律,当你拿着瓷片侧看时,用苏泥勃青料绘画的图案,它的反光不是黑光,而是锡光。这就是苏料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后仿品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特色效果。因为明代成化年间以后,苏泥勃青料就没有了,后仿品用其他青花料代替苏泥勃青料,其仿品也只是有形而无神。与真正的苏料对比,两者区别明显。通过对青花瓷片的鉴赏、观察,掌握苏泥勃青料的特点精髓所在,从青花用料方面考虑、判断青花器物的历史年代,也不失为鉴定瓷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法。
                        明永乐时期青花瓷片
   2:不同时期瓷片上精美的青花图案,所代表的是不同时代的绘画风格,这些独特的绘画艺术,也是判断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瓷片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时期青花瓷器上的花纹、图案、人物故事等装饰图案时代特征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受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统治者爱好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喜欢穿紫色的王袍,于是全国的人们都穿紫衣。楚王喜欢细腰子女,全国女子都用不吃饭的办法来减肥。以至街头出现了这样的儿歌:“人人穿紫衣,穿上就神气;升官又发财,不用再费力!楚王好细腰,细腰多苗条,三年不吃饭,饿成水蛇腰!”由此可见一个封建国家元首的个人爱好,都会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军事及艺术品等各个方面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明代的正德皇帝喜欢伊斯兰教,所以当时许多青花瓷片的装饰图案都反映出非常浓厚伊斯兰教文化色彩,文饰多绘“回纹”和“吉祥”的图案。所以说,正德时期多写阿拉伯文是当时瓷器的突出时代特点。到了嘉靖皇帝青花瓷器的装饰却是另一种风格,由于嘉靖皇帝迷恋道教,瓷器上无论造型,还是花纹图案道教色彩都非常浓厚。瓷片上经常见到的图案有八仙、八卦、如意、云鹤、老子讲经等。另外在瓷片明代中晚期婴戏图的绘画手法也独具时代特色,这时期瓷器画片的婴儿头部与其身体大小不成比例,头部偏大,脑勺部后凸,寥寥几笔把婴儿天真活拨、调皮玩耍的儿童性格描绘的惟妙惟肖。每当见到这些瓷片的图案时,我头脑反映的第一感觉它是明代中晚期的瓷器,因为画片的时代特征明显。同一时期青花瓷片的绘画风格与完整的青花器物的画风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保存完好的青花器物的花纹图案,代表的是当时绘画艺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象,而瓷片上花纹图案所代表的是这种完美艺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有残缺,但不失艺术的美感。在我们不具备欣赏一件完整的明代青花器物精品的条件下,不妨首先欣赏它们其中的一部分——明代时期的青花瓷片,仔细研究其中的绘画风格,总结当时绘画艺术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从瓷器画片中分析、鉴赏明代青花瓷器会有很大的帮助。

                  明代中晚期的婴戏、人物图瓷片
  3:瓷片上的纪年款,是器物上原有的“身份证”,虽然,有的身份证存在着造假嫌疑,但对于鉴定器物的具体年代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在瓷片市场的交易中,带“天”带“地”带“款”的瓷片最为难得,价格也最贵。那么,何为“天”、何为“地”、何为“款”呢?其实这是玩瓷器圈内人的一种“行话”。所谓的“天”即代表的是器物的口沿,“地”代表的是器物的底足,“款”代表的是瓷器上的纪年款、干支款、吉祥款等。研究瓷片的人都知道,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上反映出瓷器的年代特征最为明显,研究价值也最高。所以带“天”、带“地”的瓷片倍受收藏者的喜爱。而瓷片上的纪年款,则是当年这些瓷器生产年代的身份证。在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吉祥款、等款字多以青花书写。除了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款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且以六字双行和四字款为主,一般为“大明XX年制”。成化、正德时亦有极少数写“造”字款识。款字外加双栏圈或双方框,书写位置一般于器物的器底面,也有在器里心、口沿或器身上。

               瓷片上常见永乐、成化时期的青花纪年款
    这些瓷片上的纪年款识,不仅仅是生产瓷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皇家御用瓷器的重要标志,您可别小看这个纪年款,有了这个款识、瓷器的制作工艺也比较精细,绝大多数器物会被陶瓷专家鉴定为皇宫里“御用”的瓷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窑”。如果瓷器被定为官窑烧制品,有了“皇家户口”,那可就身价百倍了。我们经常在文物拍卖会上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件尺寸大小相等,年代相近、制作工艺相似的瓷器文物商品,有款的一件与无款的一件拍卖成交价相差悬殊。  
    2007年7月6日,在北京一家最著名文物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粉彩大瓶以两千四百零八万元的价格成交,收藏者对此感到十分欣喜,认为自己捡到一个“大漏”。他认为此瓷瓶的心理价位是三千万以上,因为此瓶没有底款,许多有实力的大买家没敢贸然下手,以至让他捡到一个大便宜。有纪年款的青花瓷器在当今文物市场的成交价格远远高于其同类文物商品价格。在青花瓷片市场的交易中,被大家认可带“官窑”款的青花瓷片也“子以母贵”,一片带款、品相较好的青花瓷片,其市场成交价早已突破了5万元。可见瓷器上的款识无论是对于瓷器鉴定,还是对于瓷片鉴赏及其身价的影响都非同一般。
    另外,在明代中期以后,吉语款在青花瓷器上开始大量出现。在青花瓷片中较为常见的吉语款有:成化年间的|“富贵佳器”、“万福攸同”、“天下太平”、隆庆年间的“万古长青”、天启年间的“永保太平”。崇祯年间款识与天启年间的款识明显不同,多以“斋”命名,如“从菊斋”、“博古斋”、“雨香斋”等。吉祥款的大量出现,反映出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在文字装饰方面新的创意,这些瓷片上的吉祥款识虽然有的在瓷器上使用的时间较短,有的使用时间较长,与器物本身的具体年代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它毕竟缩小了鉴定瓷器年代的范围。对于青花瓷器的鉴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如何正确认识瓷片鉴赏与青花瓷器的鉴定关系。
    青花瓷片鉴赏与青花瓷器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对大量瓷片的研究,我们可以准确掌握某一时期青花瓷器的时代特征,而不是全部。只有两者有效的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我们的鉴定水平。  
    现在我们鉴定一件青花瓷器,主要是从瓷器的造型、文饰、釉色、重量、底款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忽视每一个方面,就会给我们鉴定工作带来偏差。在对明代大量青花瓷片鉴赏的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明代不同时期青花器物的花纹、底款、釉色、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而不是能够全面掌握青花瓷器鉴定的基本要点。如在鉴定青花瓷器文物时,瓷器的造型在文物鉴定真伪的过程中所占的参考系数比例相当大,明代不同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变化有的非常明显。有经验的瓷器鉴定专家在鉴定文物时,只要看一眼瓷器的造型,就能大概断定出它的历史年代,而且准确性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可见瓷器造型在文物鉴定中的重要性。
    另外,瓷器的本身重量也是鉴定瓷器真伪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瓷器鉴定过程中,瓷器的重量通常被内行人士称之为手头儿,在鉴定瓷器时专家们为什么总是要亲自上手拿一拿,掂一掂器物呢?这其中很大的成分是在测试瓷器的手头儿,两件外表相同年代不同的瓷器,行内专家只要拿起来感觉器物手头的轻重,就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年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感认识。而且,这种手感体会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完整青花器物鉴赏,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工艺艺术美,青花瓷片虽然残缺,但这丝毫不影响艺术价值,就像威纳斯女神,虽然她的胳膊残缺了,但人们并没有因为她的残臂而低估她艺术品价值。
    青花瓷片的鉴赏,虽然与整个青花器物的鉴定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互补的关系,完整的青花器物在文物鉴定中,有着器物造型、手感重量等鉴定方面的鉴定参考依据。但青花瓷片因为残缺瓷釉与瓷胎结合的紧密程度、陶土提炼的是否精细这些在文物鉴定中经常提到的鉴定依据,在完整的青花器物中这些特征就不十分明显,而在瓷片鉴赏中这些特点就暴露的一览无余。 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青花瓷片鉴赏与完整青花器物的鉴定关系 是互补的关系,是1+1>2的关系,如果我们在鉴定瓷器工作中能够吸取双方彼此的特点。加以融合吸收运用到工作中去,那么我们对明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欣赏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另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青花瓷片越来越受到青花瓷器爱好者追捧,致使其市场价格也一路飙升。在瓷片市场中青花瓷片的高仿赝品在市场已经大量出现。2008年,一位有着多年收藏瓷器经验的老专家,在古玩市场上花了35块钱,买到了一块带有“至治年造”的青花瓷片,引起了整个陶瓷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因为如果这片青花残片是真品的话,他它将改写我国青花瓷器有关纪年款的发掘历史,其价值至少在100万元以上,如果是瓷片赝品它可能分文不值。
    围绕着这片青花瓷片“真”与“假”的问题,国内著名的陶瓷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认为这片瓷片是真品无疑,有的专家认为这块瓷片是元代的不假,但瓷片中青花落款是后人新加上去的。因为争论双方都是古陶瓷行业“知名”的人士,一时间很难让人们分辨出这块青花瓷片究竟是价值连城的“瓷片王”,还是仿古瓷器中一块假冒伪劣的“赝品”。最后这块瓷片经过瓷片博物馆白明先生和科学仪器的双重鉴定,总算有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两种结果一致认为这是一块现代高仿的元代瓷片精品。
    这件事应该引起我们刚刚涉入青花瓷片收藏朋友们的警觉,不要天真的认为瓷片没有“假货”,在购买瓷器时最好请一些“内行”人士作为参谋,以免买到新仿的瓷片,误入明代青花瓷片欣赏鉴定的歧途。形成对明代青花瓷片鉴赏概念上的误区。
    以上论述观点是我个人对明代青花瓷片与青花瓷器欣赏鉴定联系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朋友多多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