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帝国主义列强一再要挟清政府严加镇压。1900年4月,当义和团运动刚在北京近郊发展的时候,俄国驻华公使格尔思就向清政府提出,要趁义和团“还没有强固和还没有在集于北京周围的大队士兵中获得信徒时,有力地将他们镇压下去”。英、法、美、德4国公使也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4月12日,俄、英、美、法等国舰队聚集大沽口,再次照会清政府,警告若2个月之内不能将义和团镇压下去,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猛发展,许多清军士兵开始同情并参加义和团,以端王载漪为首的顽固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部占了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无法控制局面,便策划直接出兵。5月28日,各国公使正式议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随即将这一决定照会清政府,并要求提供运输便利。5月30日至6月2日,各国侵略军400多人,以保护使馆为名,分两批乘火车由天津开到北京。6月10日,俄、英、美、法、德、日、意、奥等八国侵略军2000余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强占火车多列,不顾清政府反对,强行从天津开往北京。 西摩尔联军向北京进犯时,沿途遇到了义和团的坚决抵抗。在廊坊、落垡、杨村等车站,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痛击。6月18日,董福祥的甘军与义和团一起猛攻廊坊车站,杀伤敌军多人。西摩尔被迫逃奔杨村车站,又被聂士成部清军和团民包围,死伤近40人,联军只得沿北运河乘木船向天津撤退,后被俄军救出,逃回天津租界。西摩尔进犯北京计划失败。 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大沽口外的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向联军建议攻占太沽炮台。大沽是天津的门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大沽炮台进行了修建和改建,南北两岸共有炮台4座。驻守大沽炮台的是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部淮军6营300人及1个水雷营。叶祖珪所率北海洋军“海容”号巡洋舰1艘和鱼雷艇4艘泊于白河口内。根据以往不平等条约,各国舰船可以自由出入白河口。1900年5月底,大沽守军准备在白河口设置水雷,控制外国舰船出入。侵略者得此消息,乃于6月15日决定水陆两路袭占大沽炮台。他们于6月15日晚和16日夜出两支部队共约600人偷偷登陆,埋伏在塘沽车站附近和大沽炮台后侧。守军于16日在白河口布设水雷,封锁航道。16日下午19时半,联军向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说守军布设以水雷和加强炮台防御,“于我西人代平匪乱一事,实有不便”,限令守军于17日凌晨两点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辞拒绝,并立即传令各炮台准备战斗。 1900年6月17日零时50分,距最后通牒限定的时间还有70分钟,联军便发动了进攻。泊于白河的敌舰首先发炮轰击南北两岸炮台,守军被迫还击。这时,集结在塘沽的联军分左中右3路攻西北炮台。5时左右,西北炮台失守。6时许,联军未遇抵抗进占北炮台。然后,左岸陆路联军从北炮台,联军舰艇从所在位置向南炮台猛烈轰击。同时,联军一部由北炮台附近渡至白河南岸,从侧后抄袭南炮台。南炮台守军腹背受敌,弹药库又中弹起火,伤亡很大,只得撤退。至6时50分,大沽炮台全部失守,清军余部向新城方向退走。此次作战,清军击沉击伤敌舰6艘,打死打伤敌军130余人。清军伤亡700余人,罗荣光在退往天津后不久服毒自杀。 |
|
来自: 尤里蒙提 > 《人间百态、天下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