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到纽约的第一个冬天,在美国的雪地上,第一次假想自己就是一个雪人。白雪映脸,脸又映在画上。描绘自然本是人的天性,作者与雪的机缘,恰如作者的画与观者的机缘。风景生出万物,作者的每一笔都在讲述类似的故事。友人说:“雪是最初的惊喜,如生命从夜色里诞生”。不是心如止水的观名。无从体察那片难以言说的风光。从《雪霁》、《静林疏影》到《情系威尼斯》愈是纯粹的景色作者愈发要画。景物的性状如同人内心深处的倒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人生。因有人问起,为何于油画、水墨之间交替转换?事实上,交相拿起油画笔和毛笔,但舒展在画中的意味是恒久不变的,仿佛是绘画和作者在灵魂深处的交流。 从西方到东方,落叶思故土,又回到广州。碾转近四十年,人生况味添了又添,笔下应该愈画愈从容才是。在纽约,作者唱昆曲,习气功,练太极,数十年如一日保持中国传统习性。在台湾,为画廊展出奔走已久,在珠海,作者建立了一间临海的画室,楼上画水墨,楼下画油画。终日临海而不厌。乡月何时照作者心?乡月时时照作者心! 加州优胜美地的红杉林,瑞士的卡贝尔桥,以及晚霞下的威尼斯。梦回乍醒,作者这半生皆在画中。万雪苍苍,群山寂寂,众生皆入画中,画者与观者,不言自明。 雪霁系列 雪霁(系列1)152×304cm 1986 雪霁(系列2)102×254cm 1990 雪霁(系列3)127×190cm 1981 雪霁(系列4)127×203cm 2003 雪霁(系列5)122×163cm 1996 雪霁(系列6)102×152cm 1993 雪霁(系列7)75×102cm 1985 一抹斜阳(系列8)102×178cm 1992 雪霁(系列9)61×81cm 1985 暮雪(系列o)102×152cm 1993 新雪(系列11)97×163cm 2006 郊野雪乡(系列1127×203cm 1997 雪霁(系列13)152×254cm 1987 (入选美国纽约皇后美术馆1988年双年展最佳作品展) 雪霁(系列14)127×203cm 1986 雪霁(系列15)61×91cm 1979 雾雪(系列16)82×124cm 2006 春暖(系列17)1 14×89cm 2003 雪霁(系列18)102×178 2009 雪霁(系列19)127×203cm 2002 雪霁(系列20)102×178cm 2002 雪霁(系列21)76×127cm 2007 晨雪(系列22)92×122cm 2006 静雪(系列23)104×147cm 2006 雪霁(系列24)127×191cm 1981 雪溪之晨(系列25)152×203cm 199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