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督脉:后顶穴
后顶穴 Hòu dǐng 督脉 取穴方法: 后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穴上3寸) 。 

后顶穴(交冲穴)解析: 1)后顶。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 2)交冲。交,交会也。冲,冲撞也。交冲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交会并相互冲撞。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气血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后顶穴意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少部分则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合谷穴治头顶剧痛;配外丘穴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穴、颔厌穴治风眩;配率谷穴、太阳穴治偏头痛;配风池穴治脱发。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经络穴位】督脉:强间穴
强间穴 Qiáng jiān 督脉 取穴方法: 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 

强间穴 (大羽穴)解析: 1)强间。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 2)大羽。大羽,较大的鸟类也,其特点是能负较大的重物而飞行,此指本穴上传的阳气中亦夹带有一定的水湿。 强间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含有一定水湿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后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益气。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至阴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穴治头痛难忍。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经络穴位】督脉:脑户穴 脑户穴 Nǎo hù 督脉 取穴方法: 脑户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户穴(匝风穴,会额穴,合颅穴,仰风穴,会颅穴,迎风穴)解析: 1)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 2)匝风。匝,环绕之意。风,风气也。匝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理同脑户名解。 3)会额。会,交会也。额,头之前额,此指穴内物质其性如前额之阴。会额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会聚的天部湿冷之气。理同脑户名解。合颅名意与会额近同,颅指颅骨,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气特征的寒湿水气。 4)仰风。仰,向上看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风,风气也。仰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理同脑户名解。迎风名意与仰风同。 5)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的水湿风气,还有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脑户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天部下行,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人体穴位配伍〗配通天穴、脑空穴治头重痛;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经络穴位】督脉:风府穴
风府穴 Fēng fǔ 督脉 取穴方法: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风府穴(别名:舌本穴,鬼穴)解析: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以此得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散热吸湿。 风府穴意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主治病症: 按摩此穴位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位之一,如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腰俞穴治足不仁;配昆仑穴治癫狂、多言;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鼽衄;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难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位置〗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经络穴位】督脉:哑门穴
哑门穴 Yǎ mén 督脉 取穴方法: 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哑门穴(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解析: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 (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哑门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 
主治病症: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人体穴位配伍〗 泻哑门穴、听会穴、外关穴(或中渚穴) 、丘墟穴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