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财商实用方法大讨论

 举手摘星辰 2014-08-04
简七,让理财更简单jane7ducai

最有爱的理财互助社区丨jane7.com

我们在电台里也讨论了这个话题,欢迎大家看完文章后,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来听听简七和八爷的热烈讨论吧!


作者:简七读财小伙伴 米苏

一、妈妈的钱包

小的时候,妈妈买完菜回来,我总是很“嫌弃”妈妈大钱包里的两样东西,一张小纸片一把用了很久,表面斑驳的弹簧秤


简单整理完菜后,老妈就会坐在饭桌边或者趴在房间里的小写字台边在小纸片上记些什么,然后敲敲计算器,再点点钱包里的钱。偶尔还会自己嘟囔几句:“诶,怎么少了XX钱……哦,还买了个X”,“咦,怎么差了XX毛?是不是掉了啊,真是的。”稍稍长大一点后,我开始知道了,老妈是在记账算账。为了这几块几毛钱值得吗?


再说说那把磨掉漆生了锈的弹簧秤,那是老妈买菜的神奇,每次火眼金睛的老妈感觉早市上狡猾的菜摊主缺斤少两了,就拿出她的神器,一称一个准。不过,小时候,我总觉得老妈斤斤计较。


可是,长大后我才发现,老爸老妈从来没有让我缺过什么少过什么,家里也从没拮据过,即使刚带A市是从零开始的时候。


该省的钱要省,该花的钱就得花;

量入为出,永远要有点自己的钱傍身;

记账是了解自己财务的第一步。

老爸老妈让我有了最朴素的财务观念和财务习惯。


那些年,谁教会了我们财商?现在想想,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


二、关于财商的主群新闻

前几天咱们主群新闻里有一则标题为“调查显示上海青少年最擅理财,10%中小学设财经课”的新闻,有几个点很感兴趣。


1、测试中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3个为经合组织国家,5个是为合作伙伴国家和地区),上海学生的财经素养位列第一,但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没有参加财经素养测试。


米苏碎碎念

拿咱们国家经济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的财商教育水平来说,应该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2、测试中的财经素养主要是个人理财素养,涉及个体理解、管理和计划他们自己及其家庭的财经事务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诸如供需原理、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素养。


米苏碎碎念

财商应该是很接地气的实用技能,和自己和家庭的“钱事”息息相关,个人觉得选作“重如泰山”的技能也不为过,不过主流似乎还是觉得它“轻如鸿毛”。

当然,财商和高大上的经济学等书本理论知识相差甚远。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一些经济学类的学生依旧不太会理财。


3、上海学生财经素养高,并非完全在学校层面获得。问卷调查表明,上海仅有8.9%的学生上过专门的财经教育课程。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上海专设财经类课程的中小学仅占10%左右。

米苏碎碎念

一方面,即使是咱最发达的上海,传统的学校对于财商教育还是不太重视。

另一方面,财商教育只靠传统教育完全不够,整个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更加重要。


三、你的财商从哪儿来?

论坛的小伙伴们,你们在~哪~儿~?

...咳咳,回到正题。


论坛里的小伙伴应该都对理财感兴趣的小伙伴吧,来分享分享谁给了你理财的启发?或者坛子里一些已经做了爸爸妈妈的小伙伴,准备怎么培养孩子的财商呢?


我先来分享一个我看到过的,很有意思。


一个妈妈希望培养自己孩子的储蓄习惯,给孩子零用钱后,如果孩子能够省下“9”为尾数的钱,就奖励孩子帮助自己孩子凑整。

比如孩子存到9元钱,妈妈就奖励1元钱让小朋友凑到10元;孩子存到90元,妈妈就奖励10元钱凑到100元。小朋友就更有存钱的动力了。


还记得论坛里有低调有说过,他10岁时收到父母送的特殊生日礼物——一张属于自己的储蓄卡,还告诉他可以开始自己理财了。怪不得成为我们的股票明星了呢,赢在起跑线啊。哈哈。


大家快来一起分享好的培养财商的好方法吧!


wzdsnb 回复:

我的财商第一本书是《小狗钱钱》,印象比较深刻的观点是:写下你的赚钱动力(愿望清单),并且将你的目标显性化。

从父母那儿学到的财商理念是:1、量入为出,我很少过度刷信用卡。
2、什么重要的支出? 我们家把教育定为重要的支出,在这方面很舍得投入。


小圆酱回复:

mama教我 货比三家~
家里的小卖部 教会我~薄利多销 积少成多~(瞬间 不悔恨 那些年 打杂的经历了~)
姐姐 带我去储蓄银行 存了以我名义的 第一笔存款(噗~~~~仅30元~~~)
去年财务帮公司 买国债~初次了解国债 巧遇 简七论坛~


欢迎大家来论坛发表你的看法,和更多小伙伴一起讨论吧!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作者和简七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简七网 jane7.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