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版前,请先来猜猜谜吧 有一种东西 胖人拥有的比瘦人少 男人拥有的比女人少 成人拥有的比小孩少 这是什么呢 (答案:棕色脂肪) 不节食,不降低能量摄入,不吃减肥药,就能拥有苗条身材?是的,减肥可能要进入新时代了,前提是你能激活(长)体内的棕色脂肪。当然,激活棕色脂肪可不容易。 最近,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方法,可标记出小鼠和人类组织的白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的差异性表达,以此来追踪、量化、开发人类棕色脂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迄今为止,激活棕色脂肪总结起来有3种方法,让我们看看哪种方法才是成功减肥的新希望。 50~100克棕色脂肪 每年消耗4.5千克有害脂肪 早在30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啮齿动物体内的棕色脂肪组织分布面积比较广,而人体有棕色脂肪直到2009年才被证实。 最新研究表明,棕色脂肪在成人时期也继续存在,且女性的棕色脂肪多于男性。 婴儿期所占的比重高,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成年人体内棕色脂肪重量低于体重的2%。 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8月18日援引棕色脂肪专家阿伦·赛普里斯的话报道:“人体内最多可以激发出约85克棕色脂肪。这些棕色脂肪可以帮助人体每天多消耗400至500卡路里热量。” 2009年7月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人体注射50克至100克棕色脂肪后,每年可以消耗约4.5千克有害脂肪。 成年人体内残存的棕色脂肪数量因人而异。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不费吹灰之力能保持苗条身材,有些人长年奋战在“减肥一线”却久久不见成效。 2014年1月,科学家们认为中年发福的原因可能是人体内的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不那么活跃。 传送物质激活棕色脂肪? 论文共同作者、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糖尿病和肥胖症研究所的齐格弗里德·尤撒称:“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之间的一个主要差异是,棕色脂肪细胞具有更高数量的线粒体,也表达可燃烧能量并转化为热能的UCP1蛋白质。” 为在人体组织中验证这些标记,研究小组评估了5名患者的活检切片,来自颈部的不同脂肪位置,并且为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将这些标记与标记在其他10名患者的浅层和更深层脂肪沉着体中的表达进行了比较。部分代谢活跃的棕色脂肪,可以被检测出来。 现行的测试脂肪含量的方法都基于测量脂肪组织的活动情况来确定的,而这些方法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的高低和饮食状况。新发明的表面蛋白法有选择地向棕色脂肪组织传送物质,从而激活或增殖棕色脂肪。 之前有专家认为,如果将所有在棕色脂肪细胞中相关的锌指蛋白进行灭活,就能转化为白色脂肪细胞。实验也证明,棕色脂肪细胞确实发生了改变,但却不是变成了白色脂肪细胞,而是变成了肌肉细胞。 尤撒认为,使用药品激活棕色脂肪组织是治疗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Ⅱ型糖尿病等)的好办法。 结果:尤撒博士指出,“我们这个团队部分成员以及我们合作的其他团体,已经开始研究生产可以识别表面蛋白的特殊分子了。”这就意味着表面蛋白法还不能马上被我们所利用,但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 空调开19℃冷出棕色脂肪? 既然棕色脂肪最主要的功效就是产热来保持体温,那么大家自然可以想到,激活棕色脂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冷”。 今年6月在芝加哥举办的国际内分泌学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会议上,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新研究,证明环境温度会影响人体棕色脂肪的增减。澳大利亚悉尼加尔文医学研究所的内分泌专家保罗·李博士,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进行了“慢性冷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即冰人)实验。研究结果清晰表明,人体内的棕色脂肪拥有可塑性。 李博士之前做过一系列关于棕色脂肪的研究,证明拥有大量棕色脂肪的人类往往比较瘦,且血糖水平也较低。在冰人研究中,他招募了5名健康的成年男性,让他们在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制造的恒温环境中生活了4个月。被试者白天正常生活,每晚都要回到临床中心,在恒温室里呆上至少10个小时。 在第一个月,房间温度被设置成24℃,在这个中性温度下,人体不需要生产或排出热量。在第二个月,温度下调至19℃,在第三个月恢复为24℃,在第四个月上调至27℃。 研究发现,人体棕色脂肪水平都会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在“寒冷月份”增加,在“温暖月份”降低。在“寒冷月份”,棕色脂肪大约可以增加30%~40%。在第二个24℃的中性温度月,人体棕色脂肪又回落到正常水平。把温度上调至27℃,这时棕色脂肪水平就降到了基线之下。 结果:从世界人群的调查结果来看,尚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它靠谱。寒冷地区的人患肥胖的比例并不比其他地方低,而且人在较冷的情况下,也会不知不觉地吃下更多的食物。“如果将来研究能有顺利的进展,我们会考虑开个冰冻SPA。”研究人员开玩笑说。 鸢尾素让脂肪由白变棕? 要是可以使用简单的药物来提高棕色脂肪的活性就方便多了。可惜的是,目前已知的有此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素和麻黄类的副作用实在太多了。 2012年1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研究者们发现另一类棕色脂肪以及转化脂肪类型的新激素—鸢尾素。 新发现的棕色脂肪起源于白色脂肪,并且是由锻炼得来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锻炼之后的肌肉会分泌一种叫PGC-1α的蛋白,该蛋白调控的下游因子之一可以通过剪切和修饰形成鸢尾素。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 在实验中,小鼠和人类经过几周锻炼后,确实会出现鸢尾素的分泌大量增加、棕色脂肪增多、代谢增加等结果。给易患肥胖的小鼠注射了表达该激素基因的腺病毒(可以在小鼠体内大量合成这种激素)后,小鼠体重确实减轻了,且没有检测到毒性和不良反应。 结果:鸢尾素的发现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鸢尾素产品,质量不一,可靠度还有待验证。 人体的两种脂肪 白色脂肪 功能:堆积在皮下,负责储存多余热量,是引起肥胖的罪魁祸首。 形态:白色脂肪细胞,包含一个被细胞质所环绕的脂滴。细胞核形状平扁且位于边缘。 分布:皮下组织和内脏周围。 棕色脂肪 功能:有“卡路里燃烧小火炉”之称,将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促进白色脂肪消耗。 形态:细胞核是圆的,位于中央而不是细胞边缘。棕色脂肪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组织内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使其呈现出微红的棕褐色。 分布:人体内只残存少量棕色脂肪细胞,主要分布于肩膀、颈背部、腋下、心脏或肾脏。 (责任编辑:HN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