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胖纸们看过来:想减肥,先认识你的脂肪细胞!

 王志斌s1e5v8m6 2017-11-27

说到减肥,胖纸们满满的都是泪啊!尤其是胖纸兼吃货的小伙伴们,减肥简直就是在要命啊!

恼人的”肥膘“



面对美食诱惑,减肥真的好难!



美国健身教练Drew Manning曾在6个月内增重32公斤,随后6个月又减肥32公斤(这是在故意伤害我们这些意志薄弱的胖纸吧!)


         对于胖纸们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大堆白花花的脂肪更让人心生恐怖了。在人们印象中,脂肪都是白白的,这种既定印象却不是真相。要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先得认识我们体内的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储存有大量脂肪,样子圆乎乎的。


        胖纸们最不缺的是什么?脂肪啊!胖纸们最缺的是什么?答案也可能同样是脂肪!不过,胖子们缺的脂肪比较特殊,叫棕色脂肪。这又是什么道理啊?原来,人体内的脂肪可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也叫黄色脂肪,就是我们通常认识的那种脂肪,广泛分布于皮下和内脏周围。如果白色脂肪堆积在皮下,储存多余的能量,同时也形成了难看的赘肉。

皮下存在大量脂肪


        棕色脂肪在成人体较少内,主要是在新生儿和幼小的哺乳动物体内。棕色脂肪与白色脂肪的共同之处是细胞内都含有脂肪。它们的区别在于,棕色脂肪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中脂肪颗粒较小,却含有大量线粒体(可氧化葡萄糖,加速脂肪燃烧),细胞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这种脂肪看起来呈棕色),交感神经纤维直接到达棕色脂肪的细胞膜上。

白色脂肪细胞(左)与棕色脂肪细胞(右)



        棕色脂肪虽然名叫“脂肪”,但棕色脂肪的作用更像是肌肉。它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将葡萄糖和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而本身并不储存热量。棕色脂肪的产热效率极高,一小块棕色脂肪就能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甚至能将身体其他部位储存的白色脂肪作为它的“燃料”,一小块棕色脂肪就像一点点星星之火,却有燎原的能力。

燃烧吧!讨厌的脂肪!


棕色脂肪是如此“天使般”的存在,但在成人的身体里,分布却是极少的。早在3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一些冬眠动物和啮齿动物体内的棕色脂肪分布的面积比较广,而在新生儿身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在新生儿体内,棕色脂肪只分布在肩胛处、腋窝、后颈等地方,背部也覆盖着大量的棕色脂肪,这些棕色脂肪“燃烧”,能帮助婴儿们维持体温。

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棕色脂肪


而在成年人,棕色脂肪就只在颈部两侧,背部上侧、锁骨和脊柱周围以及大血管周围有少量存在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呢?原因竟然和一个小动作有关——大人们学会打哆嗦了。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们会不由自主的哆嗦,在哆嗦时,骨骼肌收缩为我们提供了热量。小宝宝们不会哆嗦,所以更依赖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生热量。

寒冷环境下,成人会通过打寒颤发热驱寒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60克棕色脂肪。而通过CT等影像学比较,肥胖人群棕色脂肪分布要比瘦子更少,男人的棕色脂肪分布也比年轻女性更少。既然棕色脂肪如此之棒,那么如果能增加棕色脂肪的含量,是不是真的能实现“躺着变瘦”呢?科学家们还真的继续研究起来。科学家们发现,棕色脂肪并不会凭空产生,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白色脂肪能够被“策反”成棕色脂肪。

科学家们对烧伤病人观察和研究时发现,人体处于严重烧伤的应激状态时,身体会额外释放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会激活白色脂肪,使之“棕色化”,烧伤的时间越长,脂肪“棕”得越厉害。不过这个现象明显缺乏实际操作性,总不能为了变瘦,直接灼烧人体吧?

那么回到棕色脂肪保暖的功能来考虑呢?如果给人体一个寒冷的环境,是不是人体就会产生出更多的棕色脂肪呢?美国的实验人员首先在小鼠身上做了实验。将患上肥胖的小鼠放到5摄氏度的环境中一周后,小鼠们的体重平均降低了14%。

和小鼠一样,小规模的人体实验也得到了让人满意的结果。人处于较为寒冷的情况下,即温度控制在感到寒、但没有冷到会颤抖的范围内,棕色脂肪的密度会增高,代谢也会更加活跃。

看到到这儿,你是不是想着,在夏天将空调调低几度,在寒冬里只穿秋裤呢?不过,你还是看完大规模人体实验的结果再做决定吧!

当人体样本扩大到一个面向1900多人的调查时,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有7.5%的人在处在较为寒冷的环境时,体内也检测不到活跃的棕色脂肪,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另一个实验中。

呵呵,冰天雪地里也有大胖子哦!


 究其原因,可能是肥胖人群脂肪层较厚的身体就已经降低了对寒冷的敏感性。从世界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寒冷地区并不盛产瘦子,患肥胖的比例也并不比其他地区低。当然,肥胖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寒冷的天气下,人可能会吃下更多的食物来御寒。“冰冻减肥法”可能并不那么奏效。

越冷越想吃东西



有没有药物能提高棕色脂肪的活性呢?答案是有的,就是肾上腺素和麻黄类。但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太大,为减肥而使用得不偿失。新的希望是,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鸢尾素。鸢尾素已经被证实可作用于白色的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成棕色脂肪细胞。

美丽的鸢尾花(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天门冬目,鸢尾科多年生草本)



科学家们给肥胖的小鼠注射相关病毒,诱导小鼠体内大量合成了这种鸢尾素后,通过观察发现,小鼠们的重量确实减轻了,而且没有检测到明显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更有积极意义的是,鸢尾素能抑制脂肪细胞的肥大、增生及减少血液循环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阻止啮齿类动物肥胖的发生。在实验中,小鼠们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也改善了,这意味着这种新激素将来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可能大展拳脚。

鸢尾素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短时间内还不能投入到临床上使用。除了外源性的药片外,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身体自己产出能让白脂肪变成棕色脂肪的鸢尾素呢?答案像绕了一个圈圈,胖纸们可能又不乐意听到了:鸢尾素在体内产生的关键,是运动。

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锻炼之后,肌肉会产生一系列的酶,这些酶最终会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表达出来,使白色脂肪棕色化。除此之外,运动还能直接使肌肉释放出鸢尾素。不过更可能让肥胖患者灰心的是,锻炼诱导鸢尾素形成的机制,靠短期突击并没有效果,得长期形成习惯才行,一般来说,每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半个小时的运动强度,可以完成转化并燃烧脂肪。


总之:肥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基本上有以下几个:
       (1)遗传因素:这个因素太重要了!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父母肥胖者及其子女及兄弟姐妹间的肥胖亦较多,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的改变:肥胖者的物质代谢异常,主要是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异常;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代谢的异常。

(3)能量的摄入过多,消耗减少:能量的摄入过多主要表现在食欲亢进,消耗的减少是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不平衡。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脂肪细胞的数目与年龄增长及脂肪堆积程度有关。很多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的人,一般成年后脂肪细胞也较多;一般成年后脂肪细胞的数量较为恒定,成年后的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的增大,而不是数量的增加。

(5)神经精神因素:表现为对某种食物的强烈食欲,以及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和人为地吞食比赛的刺激反射地引起食欲,食量倍增,某些精神病人表现的食欲亢进症。

(6)生活及饮食习惯:如欧洲人过多地食肉及奶油;游牧民族的大量食肉;南非人的过多食糖饮食等等。

(7)其他因素: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职业的不同、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

       肥胖的产生,一般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减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采取综合性方案,效果会更佳。也就是说单单使用任何一种方法,减肥都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身体健康,没有其他身心疾病,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节食、运动!

祝愿胖纸们都能如此逆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