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998年1月一2002年12月未进行护理干预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03年1月一2007年12月进行护理干预的91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采用数字评价量表对2组患者术后第l,3,7,1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Harris量表对2组患者第7天和第30天髋关节活动度进行测评。进行检验。结果2组患者手术当天疼痛评分最高,并逐渐降低,且护理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7天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30d后2组均较术后第7天有显著改善,且护理干预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疼痛;髋关节活动度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发生率占老年骨折的比例很大,如骨折后的治疗与护理不当将留下各种并发症,以关节的剧烈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的损伤最为常见,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院2003年以来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我院1998年1月一2002年12月收治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85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3年1月一2007年12月收治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91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护理干预组。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用以下护理措施。(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动员家属多与患者交流。(2)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护理人员以体贴言行给老年患者以温暖和安慰,并向他们耐心解释病情及治疗与恢复情况。(3)疼痛教育,告知常用的镇痛方法及效果等,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减轻患者疼痛的感受。同时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减轻因肿胀引起的疼痛。(4)向患者解释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使患者能积极配合。(5)功能锻炼,每日坚持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踝关节的屈曲;2-3周后,鼓励患者在牵引下行三点(双肘或双手、健腿)抬臀锻炼。3~5次,d;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曲练习。术后当疼痛缓解时,逐步增加髋部屈曲练习,屈曲角度以≤300为宜,指导患者在助行器的协助下练习站立,逐渐行走。 3.观察指标 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11财患者术后第l、3、7、15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在一天中6:00、10:00、12:00、16:00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准确评估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定,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中间数字表示疼痛的相应程度,取一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髋关节Harris量表I2对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进行测评,测定时间为术后第7天和第30天。 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当天疼痛分最高,逐日降低,手术第l天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第3、7、15天护理干预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7天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2组患者屈曲度、内外旋、外展情况均较术后第7天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术后第30天,护理干预组屈曲、内外旋、外展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老年人由于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特别是股骨粗隆骨折,发生率较高。此类骨折一旦发生,在长期卧床的治疗中,不仅引起患者肌肉、骨骼废用性改变,而且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而疏于康复性功能锻炼,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度降低,从而影响功能的恢复。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绪上的感受,患者的疼痛可使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还可导致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不利于伤口。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疼痛减缓有积极作用。在疼痛得以缓解的情况下,患者对于康复性功能锻炼的恐惧、害怕情绪减少,进而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因此提示我们医护工作人员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应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_丁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动员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护理上作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一环。 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关节活动度测定也是运动系统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之一,用以评价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受限尤为明显。Harris评分应用广泛,反映患者生理功能,主要评价项目是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功能和活动度等。本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患者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在1个月后有较大幅度增加,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配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应向患者解释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对关节康复的影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术后当疼痛缓解时即可行患肢功能锻炼,逐步增加髋部屈曲练习,24周后指导患者在助行器的协助下练习站立,逐渐行走。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66. [2]TompkinsGS,JaeobsJJ,KuliLB,eta1.Primarytotalhipaxthroplastywithaporous—coatedaeetabularcomponenLJBoneJointsurg,1997,79:169—176. [3]许庆珍.手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7.13(16):1558-1559. [4]莫庆梅,陈桂华,童捷.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医学文选。2003,22(5):761-7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