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告】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全景扫描(长文)

 我不是大龙 2014-08-06

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他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四个大类。从提供融资的规模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是中小微企业最大的资金供给方,提供了万亿级别的融资规模;而提供千亿级别融资规模的只有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中小微企业典当余额未过千亿。相比之下,创业投资、股权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2013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规模仅有数百亿的水平。



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与差异化


在小微企业贷款零售化趋势的演进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模的“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口径在2013年官方信息披露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2013年中国银监会公开披露的小微金融服务数据均为包含了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在内的广义口径,多家商业银行也将广义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作为衡量自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最重要指标。无论是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绝对数量、还是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2013年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整体规模均较2012年有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银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7.76万亿,比2012年的14.77万亿增加了2.99万亿,增速达20.24%,高出银行业机构全部贷款余额增速5.6个百分点。全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1249.77万户,约占5606万户小微企业(含1170户小型微型企业和4436万户体工商户)的22.29%


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3.20%,相比2012年度的21.59%的占比有所上升。在2013年监管政策的外部激励、利率市场化加剧的内部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转战小微企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增速高出全部贷款余额增速5.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回升至23.20%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为观察对象,2013年国有五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商业银行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10.44万亿,比2012年增长了0.77万亿,但三类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却由2012年的65.47%下降至2013年的58.78%


在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方面,2013年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凭借资金规模和网点优势,在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绝对量上以4.97万亿小微贷款余额持续占据领先优势,但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由2012年的34.09%下降为2013年的27.98%201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至3.05万亿,仍保持第二位,但占银行业整体的比例略有所下降至17.17%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受其经营规模的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绝对量和占银行业整体规模的比例均处于第三位,但在2013年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此两项指标的双增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至2.42万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也略有上升,充分体现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上的增长潜力。


我们进一步将上述提及的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整体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与其各自在银行业中的资产占比进行比较,以观察各类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的贡献度是否与其在银行业整体资产占比相匹配。总体而言,三类商业银行以占银行业70%的资产规模提供了整个银行业60%的小微企业贷款。具体而言,2013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仍小于其资产占比,小微企业客户对于大型银行的重要性、大型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模的贡献度上仍不及其他两类中小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2013年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转为略低于资产的占比,但总体来看两个比例数值上相差不大,基本持平;与前两类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成为2013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高于其资产占比的唯一一类商业银行,凭借服务小微企业的传统优势,在整个银行业中利用较少的资产占比贡献了较大比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我们进一步纵向观察三类商业银行广义小微企业贷款占其各自全部贷款的比例。以2013年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银行业全部贷款占比的平均水平23.20%为参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各自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分别为16.51%19.75%,低于23.20%的平均水平,城市商业银行依旧保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占比优势,该比例高出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达38.72%;与2012年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略有上升,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该项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下降了3.88个百分点。



继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之后,我们观察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两部分构成,即狭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法人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013年,大型商业银行在狭义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仍占据绝对优势,但原本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居于第二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狭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却低于城市商业银行。换角度观察,即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上表现突出,远高于其他两类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的规模。从占比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广义口径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高达37.38%,而其他两类商业银行该项占比均低于三类银行的平均值20.69%。随着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零售化趋势的进一步明朗和强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投放成为拓展小微业务的重要突破口



综合上述分析,三类商业银行仍坚持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广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绝对量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虽仍占据绝对数量优势,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自全部银行贷款余额的占比显著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该比例表现最为突出的仍是城市商业银行,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但与2012年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项占比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并跌至银行业平均水平之下,城市商业银行也略有下降。此外,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的增长较其他两类商业银行表现突出,进一步印证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零售化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经理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对小微金融重视程度继续提升,进而带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竞争程度呈增加态势。对于2013年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表现,大多数受访者们都给出了“竞争激烈”、“稳步增长”、“有所改善”的概括。受访者普遍认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蓬勃发展,创新频出,呈现出百家齐放的特点,但仍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银行缺乏进步等问题。



与此同时,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小微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部分地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凸现已经从2013年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中得到体现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2013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于2012年,超过5成的受访者反映所在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增加。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化明显,其中,长三角的受访者最为悲观,100%的受访者均认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增加


面对2013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小微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全面进军,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也从信贷规模的高速增长转入服务范围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力求通过组织与流程改革、提升信息技术等措施全面迎战小微金融市场多元化的竞争。越来越多地银行从单纯地追求“贷款余额”增长转变为追求“金额”与“户数”双增长;专营机构建设在继续推进中面临组织模式的新变革,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在独立小企业专营机构落幕的同时,掀开了小微金融融入“大零售”发展的新篇章,商业银行客户结构重心下沉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商圈+产业链”的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以更高效便捷的“平台”化手段得以不断升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对2013年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升级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商业银行显著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优化服务内容渠道以提升客户体验,迎接互联网金融的“逆袭”。


小贷公司:增速放缓中发展分化


2013年,小额贷款行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相比2012年,主要规模指标的增幅均有所回落。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3%38.33%,增幅均回落13个百分点。按小贷公司七成贷款流向小微企业估算,约有5700亿元的贷款余额是小微企业贷款。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凸显,行业增长疲态初现。小贷公司的评级和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工作正稳步推进,行业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


总体上,小贷公司在贷款行业、贷款对象、贷款利率已经体现出与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显著不同的特征,但在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担保方式上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在传统金融机构不断下沉贷款客户结构重心的背景下,小贷公司普遍面临着直接的竞争。在经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小贷公司这个群体已经出现分化,部分具有前瞻性的小贷公司开始脱颖而出,真正坚持小而分散的经营原则,高度注重贷款客户数量而非单纯贷款金额的增长,在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中打开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小贷成为主流电商的“标配”,电商利用其交易平台以及平台上积累的海量客户交易数据在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典当:回归中求发展


2013年市场流动性一度紧张,典当作为提供短期流动性贷款的行业受到中小微企业及普通民众的青睐,民间资金进入典当业的热情仍在持续,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部分地区典当业务出现萎缩,但行业整体仍保持增长。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833家,同比增长12.3%;典当余额866亿元,同比增长22.7%。按8成典当业务是中小微企业典当估算,约有700亿元的典当余额流向了中小微企业。


2013年,随着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传统民品典当业务受到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典当业法律尚不健全,典当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导致在中小微金融服务领域与银行、小贷公司同质化发展。因此,应尽快改善典当行业发展环境,还原“典”与“当”传统业务的优势,使其能够通过差异化的服务丰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选择。


融资租赁:持续升温


作为产融结合的最佳纽带之一,融资租赁延续了2012年的良好态势,2013年表现依旧十分抢眼,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末,融资租赁公司突破1000家,达到1026家,增长83.2%;全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5%尽管融资租赁行业整体规模扩张迅速,但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业务规模有限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据估算,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在2000亿元以内。


随着融资租赁社会认知程度的逐渐提高,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纷纷发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服务,为中小企业更新设备、改造技术以及缓解资金压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厂商系的融资租赁公司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主要提供方,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领域也有积极探索。尽管金融系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开始谨慎涉足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对中小企业客户群的资源配置最低,短期内仍难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主要渠道。


担保:风险与机遇并存


2013年,担保行业在政府大力清理整顿过后,逐渐走出“中担”等风险事件的阴霾,恢复增长。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8185家,业务规模增长较快,担保放大倍数较前三年有所提升。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与此同时,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风险暴露影响,担保机构代偿事件屡有发生,部分民营担保机构处境艰难,多家担保机构开始尝试多角度创新,探求新增长点。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金融脱媒的压力下,银行业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随着银行在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提高,担保业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品种以获得生存空间,担保客户结构重心下沉的现象已初露端倪。


与此同时,再担保机构业务的扩张与担保品管理行业的兴起,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对动产质押贷款有着强烈需求,而缺乏担保品独立管理能力的金融机构又迫切希望拓展客户动产融资,金融仓储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传统物流仓储公司和专业金融仓储公司共同发展的态势。2013年末,《仓单要素与格式规范》经批准并正式发布,仓储业的标准化建设将有效促进中国担保存货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金融仓储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创业投资:新特征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2013年,创业投资行业发展在理性中回暖。创业投资机构的募资与投资表现出增减相反的态势。募资方面,2013年新募集基金数下降至199支,较2012年减少21.03%;新增资本量连续两年呈负增长,由2012年的93.11亿美元下滑到2013年的69.19亿美元,下降25.69%。创投投资总额从2012年的73.20亿美元下降到66.01亿美元。但是与投资金额持续下滑形成反差的是,2013年,投资案例数比2012年却有所增加,共发生投资1148起,增加了77起。行业的新特征在2013年集中体现,投资方向集中于新经济行业,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初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70后、80后甚至90后创业者开始接掌大旗,年轻的投资人也开始活跃在创投领域。新兴产业资本的加入不仅从供给端增加了可投资金量,而且从需求端改变了创业生态。创业投资机构逐步理性回归创业投资的本质的趋势日见明显。


股权交易市场:结构化行情下的创新发展


2013年,中国股权交易市场一波三折,呈现新的格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不再齐涨齐跌,而是走出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各行业板块之间的分化加剧,政策冲击特色明显;全年没有新股发行,IPO重启从数次传闻到年末方尘埃落定。


2013年特殊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通过股市获取金融服务的形式由往年的IPO融资为主转变为增发、配股为主,全年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通过增发再融资的中小企业共有163家,募资总额为534.58亿元,虽然再融资规模比2012年增长35.15%,但受IPO融资颗粒未收的拖累,中小企业2013年通过股权交易市场的融资额较2012年大幅下降51.65%


多层次资本市场在2013年得到纵深发展,新三板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借助政策东风,新三板正式扩容,迎来跨越式发展。此外,一些地方产权交易所的打包金融服务也开始出现,为拓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进行了探索。


债券市场:暗流涌动


2013年,债券市场跌宕起伏,创新与变革不断出现,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仍在探索。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继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小微企业直接债券融资工具中最活跃也是唯一增长的板块;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未能延续2012年的发展态势,发行规模骤减;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继续萎缩,作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功能几近名存实亡。


得益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快速增长,2913年中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到324.04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259.6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60.39亿元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4.00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46.33%,占当年工商企业债券融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0.83%提升至1.47%


在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债券融资渠道进而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方面,2013年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展势头不减,并且一统商业银行金融债江湖,共有33只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为22家商业银行募集了1115亿元资金。虽然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作为发行主体的商业银行数量由2012年的12家增加至22家,而且中小区域性商业银行发行人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明显增多。


此外,工商企业债券融资在2013年,尤其是下半年受到了融资成本的冲击,拖累了社会融资规模,但我们认为企业债券融资占比下滑的现象不会成为趋势。在促进金融脱媒、推动商业银行下沉客户结构重心方面,债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促进作用,这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民间金融:规范化演进


2013年,民间金融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在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信用收缩和贷款投向限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共同作用下,2013年民间借贷规模继续增大,截至2013年末,我国民间借贷规模达到7.4万亿。合会、地下钱庄等传统民间借贷活动继续活跃在正规金融体系“不经济”的领域,合会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在大陆地区被地方法律明确界定为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地下钱庄阳光化转型期待政策突破。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民间金融迅猛发展,P2P和众筹成为民间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交汇领域的主要金融活动。虽然年内P2P借贷行业经历了“倒闭潮”、“跑路潮”等行业清出整合的波动,但在公众互联网金融思维觉醒的助推下,依旧保持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3年,P2P借贷行业总成交金额1058亿元,年末借款余额268亿元,较2012年规模增长近4倍,平台数量也增至800家平台。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各类主体对P2P认识的加深和监管层关注的加强,P2P借贷平台的发展热潮在市场的检验中逐渐回归理性。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运作规范的P2P借贷平台与传统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形成了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填补了部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市场空白。此外,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直接融资渠道。我们注意到,不仅仅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代际更替的力量在推动着民间金融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2013年,地方金融改革从温州辐射全国各大城市,地方民间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空前,中国第一部民间借贷的地方法律也于2013年出台。正如历史上各类金融机构、产品、市场出现的逻辑规律一样,民间智慧不断地在不同领域探索资金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在风险、成本、效率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时,新的金融活动形式出现了,这种新的金融活动形式会通过时间的考验或发展壮大或走向消亡。


来源:《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