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加坡竹云宫

 道场所志 2014-08-07

       竹云宫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的宫址是在芽笼33巷。当地甘榜里的村民们都相信孙悟空可以保护大家出入平安,于是共同修建了竹云宫。不久后由于前往竹云宫烧香的信徒日益增加,原来的庙宇渐不足以应付门庭若市的局面。因此,竹云宫便在1964年搬迁到位于实乞纳路的林厝甘榜中的一座亚答屋中。当时的亚答屋虽然较为简陋,但是却有面海的好风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竹云宫才被改建为较为新式的半水泥木屋。在缺少娱乐的年代,一年一度的庙庆和游神就是村里最热闹的节日。
        1988年,由于发展商有意发展实乞纳一带,竹云宫面临着迫迁的命运。在获得发展商的赔偿后,竹云宫购买了南排路门牌11号的一座私人房屋,并且在稍候便迁移到那里。但无奈的是,在搬迁后不久,竹云宫又因为该地段不被允许作为庙宇用途而再次面临搬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宫在1990年再次成立“竹云宫建宫委员会”,负责处理建宫事务。适逢当时福山亭及福灵宫正在征召可以共同兴建联合宫的宫庙,竹云宫于是在1992年加入他们,携手共组菜市联合宫。1995年2月,位于菜市巷六号的菜式联合宫在动工一年后终于竣工,竹云宫诸神也在同年的5月晋宫升座。
         新建成的菜市联合宫,不仅具有中国庙宇的传统风格和特色,还非常富有道教色彩。庙宇的屋顶上,有两条栩栩如生的祥龙,互吐龙珠,象征吉祥以及防火、消灾之意;而庙内各宫庙神龛上的屋檐雕刻艺术,也为整座联合宫生色不少。
        此外,竹云宫也大量将道教的太极图运用在建筑及神龛等。除了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之外,竹云宫神龛上所供奉的齐天大圣佛祖、玄天上帝、张公圣君、关公及莲花三太子的木雕神像,也格外吸引众人的目光。这些木雕神像,至今已经和竹云宫共同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些雕像雕工精致、栩栩如生,就连一些细节如头冠及衣饰等的雕刻也一点不马虎,有别于今天许多靠着亮丽色彩取胜的神像雕刻。此外,竹云宫神龛的对墙上,也挂着竹云宫的历史文物——一幅由本地知名书法家吴伟若先生在1969年所书的牌匾,“竹云宫”三字龙飞凤舞,是竹云宫颇为自豪的文物。
        一般人对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都是脚踩筋斗云,一手持金箍棒、一手放在眉上远眺的样子;但是竹云宫中的“齐天大圣佛祖”雕像,却是坐在龙头椅,一手握蟠桃,另一手握拂尘。除了形象有别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竹云宫中的齐天大圣被称为“佛祖”,但却又手持道教的拂尘,兼具佛道二教的形象。竹云宫的宫主解释说,孙悟空手握金箍棒是尚未得道,因此民间称之为二圣,;而竹云宫中供奉的大圣爷则是被封为“斗战胜佛”后的形象。虽然有佛教色彩,但是大圣佛祖一般都是供奉在道教庙宇中,竹云宫自建庙以来,也一直奉行道教仪式。竹云宫的配祀神明有:玄天上帝、张公圣君、关公和莲花三太子等。在竹云宫旁还设有阴司殿,供奉城隍爷、包公及大二爷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