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198912春 2014-08-0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由来自北京、成都、昆明、汕头的18军子女组成的“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一行24人(含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人民子弟兵记者3人)于2001年6月5日自费乘汽车从成都出发,经雅安、泸定、康定、道孚、甘孜、德格、江达、妥坝、昌都、邦达、然乌、波密、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于6月17日安全抵达拉萨。历经十三天,总行程2377公里。自治区和西藏军区政治部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仪式,热烈欢迎小分队胜利抵达拉萨。自治区党政军领导热地、杨传堂、肖怀远、马光华、拉敏·索朗伦珠、兰体堂、刘成俊以及在拉萨的部分18军老同志、18军子女代表出席了欢迎仪式。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

1、通过重走父辈进藏路,看到西藏和西藏人民五十年的巨大变化,去体会以毛主席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集

体领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解决了极其错综复杂的西藏问题,对西藏工作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无比英明正确。

2.    通过重走父辈进藏路,沿途宣传十八军的丰功伟绩,看望慰问仍扎根高原至今仍为西藏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的18军老同志,凭吊祭奠埋葬在川藏线沿途的老18军的先烈,告慰他们,老18军的后代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3.    通过重走父辈进藏路,切身体会父辈“第二次长征”的艰难困苦,更深层次的感悟父辈铸就的“老西藏”精神的内涵,通过体验父辈的牺牲奉献进一步净化自己的灵魂,让父辈铸就的“老西藏”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

4.    通过重走父辈进藏路,向西藏人民和建藏干部学习致敬,沿途慰问长年驻扎在西藏的部队官兵和护路武警,慰问长年为过路部队服务的兵站官兵,领略“老西藏”精神在他们身上的延续和发展。

5.    通过重走父辈进藏路,让父辈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在雪域高原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我们身上代代相传。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老18军的领导,自治区原书记阴法唐叔叔亲自协助指导小分队制定行军计划。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联谊会上,许多西藏的老领导到场欢送,18军老首长李觉亲自为小分队授旗。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成都的部分老18军子弟热情的到车站欢迎18军子弟“重走父辈进藏路”小分队。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翻越二郎山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翻越折多山。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翻越雀儿山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翻越达玛拉山。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翻越米拉山。

我们共翻越了十四座大山,分别是:6月6日翻二郎山隧道(2220米),折多山口(4296米)。

6月9日翻雀儿山口(4916米),6月10日翻矮拉山口(4245米),雪季拉山口(4618米),宗拉夷山口(4481米)。

6月11日翻卡集拉山口(4700米),达玛拉山口(4540米),6月13日翻年拉山口(3450米),浪拉山口(4360米),业拉山口(4950米)。

6月14日翻安久拉山口(4950米),6月15日翻色季拉山口(4950米),6月17日翻米拉山口(5020米)。其中超过4千米的的就有12座,最高的米拉山口为5020米。

沿途,我们慰问参观了老部队 149师及445团、447团、山地53旅、炮兵308团、摩步54团、汽车16团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这是小分队到18军的老底子部队,149师慰问。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这是小分队到53旅参观慰问。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小分队到炮兵308团植树纪念。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到摩步54团看望所有装甲兵工程学院毕业的学生,后来该团的团长就是装甲兵工程学院毕业的。
沿途凭吊祭奠了老18军的先烈,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沿途,我们先后凭吊祭奠了老18军的名山、天全、昌都、扎木、拉萨、山南等烈士陵园和九女兵墓、张福林墓、谭冠三墓。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名山县18军53师烈士陵园祭拜烈士。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老18军战士张福林墓前。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昌都烈士陵园。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拉萨烈士陵园。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18军老政委谭冠三将军墓前。
沿途还参观了老18军的遗迹,参观了康定的18军军部遗址、甘孜飞机场遗址、怒江桥遗址、昌都实验小学,泸定桥、朱德和格达活佛联谊馆等。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甘孜机场,请留在当地的18军老战士讲当年在艰苦条件下修建机场的故事。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甘孜的朱德总司令和格达活佛联谊馆。
我们还慰问了沿途的武警交通部队和各个兵站,向他们赠送介绍18军的书籍5000套,赠送“西藏风云”VCD盘20套。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我们慰问了全国海拔最高的兵站--邦达兵站,与全体官兵合影留念,当时正巧站长和教导员的爱人来队探亲,我们特地把两位军嫂请来一起合影留念。川藏兵站部邦达兵站坐落在海拔近5000米的怒江山上,是川藏线海拔最高、冰冻期最长、条件最艰苦的兵站。

沿途我们曾经食宿过的兵站有:西藏军区驻四川办事处一招(海拔500米)、雅安川藏兵站部(海拔632米)

、雅安大站新沟兵站(海拔1270米)、雅安大站康定兵站(海拔1615米)、雅安大站新都桥兵站(海拔3450米)

、扎木大站昌都兵站(海拔3200米)、扎木大站邦达兵站(海拔4390米)、扎木大站白马兵站(海拔3300米)、

扎木大站然乌兵站(海拔3990米)、扎木大站扎木兵站(海拔2800米)、扎木大站鲁朗兵站(海拔3300米)、林芝大站八一兵站(海拔3050米)、林芝大站皮康兵站(海拔3700米)、西藏军区一招(海拔3650米)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在昌都,我们还参观访问了18军在西藏建的第一所小学--昌都实验小学,现在是西藏最现代化的小学。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2001年6月17日,经过13天的行军,小分队胜利抵达拉萨。自治区党政军领导热地、杨传堂、肖怀远、马光华、拉敏·索朗伦珠、兰体堂、刘成俊以及在拉萨的部分18军老同志、18军子女代表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欢迎仪式。

    人们用热烈的掌声和洁白的哈达迎接我们的到来。会标写着“热烈欢迎重走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胜利抵达拉萨”,背景大标语上写着“继承十八军光荣传统,发扬老西藏革命精神。”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热情地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重走父辈进藏路”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沿川藏公路顺利抵达拉萨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他们向为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18军老同志、“老西藏”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热地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你们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踏着父辈足迹,沿着漫漫川藏线,重走父辈进藏路,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壮举。你们不仅带来了18军老同志、“老西藏”对西藏人民的问候和祝福,而且是18军后代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实践。
“重走十八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进藏九周年纪念   18军子女重走父辈进藏路的事迹被记载在西藏军区的军史里,有所有人员签名的旗帜,也被军史馆收藏。但最受教育的是我们这些当事人。“千里川藏千里歌,一路风雨一路情”。我们所到之地每听到一个动人的故事,看到一个感人的场面,总会有人掉下眼泪。这一路我们是哭着走过来的。不是为路途的遥远艰险,而是为老18军的父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高天厚土的伟大品质和人格力量而感动。
老18军的父辈,我们为你们骄傲,我们为自己能继续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而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