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进餐(上)

 yygltj 2014-08-07

 2014-08-04 来源: 老人报

  人的老化,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人都有尽享天年的权利。

  佛家讲究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上午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阳气可以化万物;而到晚上,就会呈现一派阴霾之气,这就是阴气,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早饭应吃饱,午后就应少吃了,而晚饭则更应减少。这与现在提倡的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是一个道理。白天人处于活动之中,需要热量,所以要吃饱吃好;晚上需要休息了,要吃少。否则,元气和所有的气血都要用来消化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睡眠。

  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食量的多少,即所谓“量腹而食”。懂得克制的人,今天吃这么多,明天还是吃这么多。总之,宁可少吃也不贪多。明代李敖英《东谷赘言》概括饱食有五大弊端:“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食不化。”

  饱食伤身,少食多寿的观点已被实践经验和现代研究所证实。对老年人来说,运动量较年轻时减少了,脾胃功能较年轻时减弱了,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空腔脏器的肌纤维萎缩了,所以人步入老年后,食量是会逐渐减少的,如不减就已经很不错了,如加量,必然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所以千万不要勉强多食。一些宗教修行者限食、少食、过午不食,认为可以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摘自《养老有方》 作者:耿引循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