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兴趣第一。一代代对“心”科学、脑科学的研究,一批批政治家、科学家等大家的横空出世,多位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诞生,都反复证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但另一方面,“钱学森之问”一直回响在数亿古老中华大地的上空,盘旋在每位教育家的脑海;社会厌学、父母厌学所导致的孩子厌学之风像毒品一样吞噬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为什么人的潜能得不到开发?一是教育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不能引爆孩子的激情,而只想大规模生产“听话的孩子”;二是社会不能为每个人提供过多的就业岗位,人们在干着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人的潜能主要表现在兴趣上,只要有了兴趣,在别人认为很苦的事情,当事人可能认为是在玩儿、游戏、娱乐。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在打游戏时可以不吃不睡熬上十几个小时;好逸恶劳者在赌博时可以不知疲倦地昼夜奋战;在很多人认为很枯燥的数学,数学家陈景润光演草纸就弄几麻袋。曾记得有一同事在写一养鸡专业户的事迹时用《玩着鸡蛋奔小康》为题进行报道,颇感有趣。只有把做的事情当成玩儿,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做到极至。我当过老师,搞过行政,做过会计,也尝试过买卖,但现在所从事的家庭教育才是我的最爱,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做。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人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又能做下去的事情不容易。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发愁,那就要想法调动孩子的兴趣;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工作烦恼,那就要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说学校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兴趣,那么,做为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就应该把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