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真的有益于健康吗?
——谈运动设计(方式方法和动作选择)和跟踪的重要性 黄允芳
健康离不开运动,但盲目的运动、锻炼则不一定就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运动,增加了血液、体液的流动动力,有助于将人体内沉积、吸附了的杂质活跃起来,重新进入血液和体液,并随着血液和体液的流动而移向各自的出口,完成其未竟之程,达到清洁身体的目的;同时,能使身体的各部位更好地获得和利用足够的营养。——从这个角度来看,运动的确是有益于健康。 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进行运动? 对健美(强健肌肉)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不同的运动方式、方法和动作,锻炼的肌肉部位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动作,对人体各部位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
就局部而言,人体的各个部位,各有其营养物质和废物输送的渠道,这些渠道,就好像许许多多的溪流,不同的溪流,到达和经过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假设“障碍点”在“溪流”的中段,而我们运动、锻炼的部位主要在“障碍点”的下游,这时,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不利,只是运动、锻炼的效果不会怎么好而已;如果我们运动的部位在障碍点的上游,洗刷、活跃的是上游的沉积物,则可能会使障碍点的堵塞更严重。正确的运动,应该是先针对障碍点来进行,并应辅以饮食等方面的配合。
就身体的整体而言,人体内的血液和体液的量是相对固定,心脏输出血液的能力也是相对固定的,身体的一部分获得的流量相对增加,必定导致其它部分得到的流量相对减少。 运动中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较强的部位,血液和体液的流动更多更好,沉积的杂质溶解排除更快,该部位及相关部位获得的营养和氧会更多,功能会变得更好,其它部位获得的营养和氧相对较少。 如果所做运动,能使身体的薄弱部位增强,这就会使我们很快就感受到运动强身的效果;如果所做的运动,是使身体相对较强的部位更强,结果就会薄弱的部位更弱。——而通常,人们所说的运动,一般都是指强化运动肌肉的运动;所选择进行的运动,很多都是自己比较擅长的运动,锻炼的往往也是自己的身体已经是较强的部位。 按水桶理论,水桶盛水的量,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板子。同理,身体整体健康状况的表现,也取决于身体相对较为薄弱的部位的状况。已经相对较强的部位,你去锻炼它做什么?让较弱的变得更弱吗?——从这个角度来讲,不适当的运动,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保健,反而会使身体的健康状况变得更糟,甚至失去维持身体正常活动的能力,起到与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效果。一辆汽车,发动机再好,掉了一个轮子,你还是开不动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任何一种运动、锻炼,都需要能量,会消耗能量,会使身体的一些部位消耗、磨损和老化。对整个身体来说,本来就是一种负担,都只是对一些部位有益。超负荷,是目前很多所谓的运动锻炼的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提高肢体运动机能的基本方法(不是唯一方法),是否会超出极限、造成内伤?五脏六腑,有些变化很难察觉的,当人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往往都已经相当严重了。 不当的运动,对身体的五脏六腑和薄弱部位来说,不是锻炼,更可能是超负荷的折磨——从普遍的健康状况来看,现代人最需要强健的是身体的五脏六腑,而不是肢体的运动肌肉。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运动、锻炼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哪些部位最需要锻炼,应该怎样锻炼。再结合自己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运动、锻炼的设计和选择。在运动中,要确认所锻炼的部位,是否真的是身体最需要锻炼的部位?并对运动的效果进行跟进、体会。 此外,要注意定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检视,对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切不可一种方式方法一贯到底,以避免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事与愿违的不利影响。因为,身体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体质状况下,适当的运动的涵义是不一样的。——这也有些像作物的生长,该施肥的时候你得施肥,该浇水的时候你得浇水,该除草的时候你得除草。
“运动有益于健康”这是不完整的半句话,准确完整地说,应该是: 1、普通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生理障碍的人的健康状况的保持。运动者的身体,应处于正常状态,没有明显的生理障碍——疾病和明显的不适部位、症状。 2、身体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生理障碍的人,要恢复身体的健康,运动更为重要,但必须是进行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的运动,否则,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害多于益。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且身体状况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采用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
现今社会,真正关注健康、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人,多是年龄比较大、身体或轻或重已经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生理障碍的人。 笼统地说“运动有益于健康”,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误解:所有的运动,只要是运动,对任何人都是有益于健康的。这导致极为不良和不利的影响和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