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符惠燕从肝论治消化系统疾病验案三则

 杏林脉香 2014-08-08

符惠燕从肝论治消化系统疾病验案三则

关键词:名医经验;符惠燕;从肝论治;腹痛;便秘;泄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惠燕教授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专擅内科,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发现符师辨治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时,有意加入疏肝调肝之品,收效明显,兹述之如下,与同道共享。

1.腹痛

案例1:患者,男,16岁,201272日初诊。患者腹部近脐窝阵发性胀痛2 d。因暴饮暴食,作息不齐,始发腹痛。现疼痛较剧,肠鸣音亢进,矢气后稍缓解,曾服“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无效,伴纳呆,口臭,嗳气,眠可,无发热,情绪易波动,小便调,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无异常。辨iiE: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以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柴胡、白芍、茯苓、救必应、麦冬各15g,枳壳、厚朴、旋覆花、郁金、延胡索、石斛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药7剂后,患者腹痛、暖气消失,腹部不胀,纳呆,大便偏干、每日1次,余症皆改善。守方去救必应、延胡索、旋覆花,加丹参、神曲各15g,鸡内金30g。继服7剂后,大便调,余症皆愈。

按:腹痛病因多样,临床常见外感寒邪或阳气虚衰所致腹痛。本案患者为饱胀疼痛,情志失调,肠鸣音亢进,嗳气,脉细弦,临证可从“肝”着手;由大便干、口臭、舌边尖红等表现,可排除因寒而痛。辨证属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郁滞,郁久化热,导致腹痛。方中柴胡、郁金、枳壳疏肝理气止痛;麦冬、石斛清热益胃生津;救必应、延胡索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旋覆花、厚朴降逆和胃、行气消积;茯苓、白芍健脾和胃;丹参活血止痛;神曲、鸡内金消食健脾。诸药合用,以疏肝和胃、调理气机为主,清热止痛为辅。全方标本兼治,服之立验。

2.便秘

案例2:患者,女,42岁,2012323日初诊。患者便秘2年,大便艰涩、四五日一行、量少干结、粪质呈细杆状或羊粪球状,服用芦荟胶囊等药物可缓解,停药复发。面愁易怒,纳谷不馨,口臭,肠鸣矢气,时咽喉部有异物感,无吞咽困难,舌红、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查体:腹胀,触之不硬。肠镜结果示无器质性病变,排除肠梗阻、阑尾炎等急腹症。中医诊断:气秘。证属肝郁气滞,脾失健运,久病气虚而大肠传导无力。治宜在顾护脾胃中焦之气的基础上,疏肝理气、泻火解毒。方药:白术40g,枳壳20g,白芍、厚朴、莱菔子、玄参、火麻仁、柴胡各15g,佛手10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药7剂后,患者腹胀和咽中异物感消失,大便两日一行、质不干结,但排便困难,舌黯淡,脉细数,余症改善。原方去莱菔子,白术减为20g,加麦冬15g、何首乌15g,继服7剂后,排便困难基本缓解,短气无力症状消失,守方继服3剂后愈。

按:本案患者证属肝郁气滞,失于疏泄,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致大肠失润,无力推动肠中糟粕而便秘。《医学入门》日:“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强调疏泄肝气对治疗便秘等大肠疾病的重要性;再者,气机不畅,久郁化火,灼伤肠中津液,亦加重便秘的病势。习惯性便秘因病程长久,多累及五脏,不可一味补虚,也不可猛进攻伐之剂,而应以疏肝气、健脾胃为先。方用大剂量白术顾护脾胃中焦之气,润肠通便,可谓“塞因塞用”;白芍助白术健脾和胃:柴胡、佛手疏理肝气以调情志;火麻仁、麦冬滋阴清热、润肠通便:何首乌养血活血,精血同源,可助火麻仁“增水行舟”;厚朴、莱菔子、枳壳通腑行气;玄参解肠中之毒。治疗初期实证明显,可虚实并治;后期余邪未尽,正气虚弱,符师审时度势,在疏肝健脾基础上,兼以滋阴活血,以防病情复发,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3.泄泻

案例3:患者,男,17岁,高中生,2012426日初诊。以反复泄泻1月余为主诉。因高考前压力较大而症状加重,大便每日34次、质稀溏,无里急后重,腹部胀痛无定处、餐后更甚,痛时欲便,便后痛减,伴纳差,肠鸣,舌淡红、体胖大,苔薄黄,脉弦。大便常规和肠镜检查无异常,曾服用甲硝唑、肠炎灵等药物,效不佳。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治宜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处方:郁金、佛手各10g,枳壳15g,白芍15g,白芷(后下)8g,乌药10g,茯苓20g,薏苡仁30g,石榴皮15g,葛根20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2次兑服。服用5剂后,患者泄泻每日次数减为23次、不成形,情志改善,腹痛基本消失,但纳眠仍差,舌淡红,脉细弦。上方去白芷、乌药、枳壳,加神曲10g、合欢皮15g、黄芪20g。并嘱其平衡心态,合理安排作息饮食。继服7剂后,每日排便次数减为12次、质已成形,余症皆明显好转,守方继服7剂后愈。

按:《医宗必读》认为“无湿不成泻”。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浊,本案患者肝气失于濡养,横逆犯脾,脾虚不运而生湿,湿浊因肝脾不调而下走大肠,发生泄泻。方中郁金、佛手、枳壳疏肝理气;白芍养阴柔肝;白芷、乌药燥湿止痛;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石榴皮、葛根升阳涩肠止泻;神曲消食健脾;合欢皮和血宁心;黄芪健脾益气。全方疏肝理气、健脾燥湿,肝脾并治。同时运用心理疗法,减轻患者精神压力。

4.小结

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脾属土,若出现病态,可出现“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的情况。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心情舒畅与否紧密联系。上述3个案例,最直接的病位并不在肝,但巧用疏肝调肝药而收奇效,其关键在于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涉及情志因素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从肝论治相关疾病显得至关重要。符师认为:①辨证论治要注意五行的传变特点,拓展思维,经验虽重要,但不可被惯性思维所束缚;②重视中医整体宏观研究,举一反三,不可拘泥一处;③问诊时须认真体会患者各种反应,勿追求速效而忽视了患者的情志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