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行、道德、气质、才能、作风、情感等诸方面特征的总和,是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外在表现。领导者的崇高人格,会在被领导者中形成威望,产生很大的更为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实现有效领导的重要基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领导者应当主要“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领导者要想做好工作,发挥其权威作用,不仅要拥有必要的职权,更要在人格修养上狠下功夫。
要塑造坚强的党性和高尚的人格,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世界观的改造,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善于学习。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需要思想理论上的自觉认识,科学的世界观只有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才能逐渐确立,可以说理论学习是前提。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确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基础。
要勇于实践。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既需要从书本上汲取理论和知识营养,更需要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做到言行合一。因为,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而改造主观世界又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只有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塑造党性人格。
要严于自我修养。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既是一个社会他律的过程,更是个人自律的过程。自我修养是内在动力源,对每个人的世界观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四自”就是提倡自我修养,在自我修养中逐步地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在行为举止上就能自觉地按照党纪政规和高尚的道德规范调整、约束自己,存正气,去邪欲,做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自觉接受监督。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仅凭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以一定的外力,必须有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约束,以及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自我修养觉悟高的表现,不愿意接受批评和监督的人,很难说他会有自我改造的真正决心。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解决“四风”问题,每个领导者都应以忠诚老实的态度敢于袒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对待监督,并在监督下认真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使自己的党性和人格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