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智慧-甘于平淡

 木柳书屋 2014-08-09

 

 

老子智慧-甘于平淡

 

摘要 : 即使是好的一面,也不要走到极端。

 

 

【导读】生活要甘于平淡。即使是好的一面,也不要走到极端。今天的老子智慧,对生活很有指导价值,值得细看。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二章

参考译文:

丰富多彩的颜色,会让眼睛看不见;丰富多彩的声音,会让耳朵听不见;丰富多彩的味道,会让口里不舒服;骑马打猎,会让人心狂躁;贵重的东西,容易让人违反法则。

因此,得道的人,只为填饱肚子,不为眼睛看的那些东西。

(以后也不用陈鼓应老师的翻译,暂时没有最好的,鬼脚七就自己翻译,反正都是个不准确。)

这章有点怪异吧?五色、五音、五味都是褒义词,说明颜色声音味道都不错,但反而让人眼睛瞎了,耳朵聋了,嘴巴不爽。我以前读这一章,觉得老子真是有点老糊涂了。现在我才知道他老人家说的多么有道理。为什么?我举几个例子先。

有人喜欢喝可乐,天天让你喝可乐,你受得了不?当然受不了啊,腻死了,可乐就是五味。但我们可以天天喝水,水没有味道。

有人喜欢听《命运》交响曲,时时刻刻让你听《命运》,你受得了不?当然受不了,烦死了,《命运》就是五音。但我们最适应的是安静,安静没有声音。

有人喜欢看彩虹,天天都有好多彩虹,你还觉得美么?当然不会了,太炫目了受不了,彩虹就是五色,哦,彩虹是七色。但我们可以一直看万里无云的天空,天空是透明的。

这些例子不是老子的意思,只是我的意思。我用来引申一下,让你明白不是越漂亮越好,不是越好听越好,不是越好吃越好!那老子的意思是什么?

老子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甘于平淡,不能极端

坏的不能极端,好的同样不能极端。平淡的,反而是最好的。空气、水、安静,都是平淡的,但是最持久的,也是最重要的。

做自媒体,文章排版很重要。有的账号排版特别漂亮,图片漂亮,文字漂亮,还带闪耀的动态文字。这种文章看第一眼非常漂亮,但如果你看久了,就不好了,每天都是如此,就会觉得不舒服。

再来看看鬼脚七账号的文章排版,非常朴素,一定不是最好看的,但你看多久,都不会觉得腻。读者过来干什么的?看文章的啊,不要让排版吸引了注意力。让人忽略的排版,才是最好的排版

交朋友也是如此。庄子说: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君子交往啊,像水一样淡,小人相交,像酒一样甜。

我小时候总以为庄子写反了,怎么可能和君子相交居然还没有跟小人相交有意思呢?

现在知道庄子说的是对的。你要是有个朋友每天把你捧的跟花儿似的,说得跟蜜似的,你们一定是小人之交,也一定是不长久。

做企业同样如此。一个企业如果所有人都在说他的好话,这个企业此时一定很危险了。一个公司如果扩张太快,一定会有挫折在等着他。

原因很简单,因为道是平衡的,道从不走极端。当你走到了极端,道会把你拉回来。这个拉回来,就是在救你。救你的时候,有时伤了你的胳膊,有时候伤了你的头发,有时候还丢了你的性命。没办法,因为你没符合道。

道法自然,自然有走极端么?从来没有。太高的树,会被雷劈;太低的坑,会被水淹;最美的彩虹,持续时间很短;漂亮的玫瑰,也会带着刺。《老子》第二十三章还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意思是:狂风刮不了一早上,大雨也不会持续下一天。同样包含了不可极端的道理。

《老子》八十一章,一部分讲道之体,讲道是什么样子,一部分讲道之用,讲如何才是合于道。甘于平淡,不走极端,就是合于道。

这一章还有第二层意思:不要向外求

老子是得道之人,得道之人写的经书,要告诉大家如何修道,如何得道。但得道太简单,简单到老子没法跟大家说一步一步就能得道。但老子可以告诉你,做什么是肯定不能得道的。向外求,就不能得道。

你追求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都没有用。这些都是向外求!修行,就是向内求。

岂止是修行需要向内求,幸福不也是这样么?

现在这个社会,绝大部分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大家从小被教育要追求成功,要奋斗,要有远大的理想…….这些都是向外求,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个状况:追求金钱!

因为向外求,最好衡量的就是金钱!

所以现在大家衡量成功,用的就是金钱;衡量别人的幸福,也是用金钱。只要有钱,这个人就是最了不起。这时候,还有道德么?还有信仰么?还有底线么?

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也会问:道德多少钱一斤?我说免费。他说:那先来十斤尝尝。

但幸福跟金钱真的没有关系。这个道理不用我多废话了。

老子还说,难得之货,不应该有,因为容易让人犯错。以前有个成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是说,来百姓本来是没罪的,但为什么会受害呢?因为他怀里有玉啊,因此引来了灾祸。

我家在农村,当地人大多比较穷。前几年村里修路需要钱,大家凑了一部分,我捐了大部分。后来村里有人说:文德有什么了不起啊,不就是有点钱吗?要真有钱的话,就捐钱把路都修了啊,还要我们出钱干嘛?

我当时很感叹:人心不古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敌对我?后来才明白,其实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比他们有钱啊,所以有问题。

以前看了一个故事:

有个法官审判一个盗窃案。一个小偷偷了富人家的东西。

小偷被判了六个月,那个富人也被判了半年。

富人不服气,说:我的东西被偷了,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要抓我坐牢呢?

法官说:你积累那么多财富,才让人动了盗窃的心思!如果你和别人一样都很穷,这里连小偷都不会有!你当然有罪!

这个法官真好玩,我爱死他了!

老子这一章最后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圣人只要自己吃饱了,其他都没有什么追求。

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理解的圣人一定是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宏伟的使命,舍己为人,英勇不屈!怎么可能只管自己吃饱呢?

是的,真正的圣人,真是一个只管自己吃饱的人。老子一直在说,无为。得道的人要合于道,就要无为。如果无为,不就是只要自己吃饱,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追求了么?无为只不过好听一点而已。

我相信你已经有疑惑了,这怎么可能,这种人怎么能称得上圣人呢?这个问题不是今天要回答的,等我下一篇老子智慧专门来写无为。

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要向内求,还要平衡,不要过分,不要追求那种最好的状态。

有人说,这么说,我们也不要追求成功了?

你说的是对的,老子从来不倡导去追求成功。成功太危险,一旦你快要成功的时候,要放慢速度,因为一旦成功了,就只剩下失败了。这时候要怎么办?成功了,就要赶紧退下来,同时还不能居功,这才是符合道的。所以老子说:

功成而弗居。

功成身退,天之道。

又有些不理解了吧?追求成功,也是向外求啊!名声、功劳是不是外在的东西?老子说了不要向外求。

看到这里,如果有人相信鬼脚七说的是对的,一定会有个结论:老子这个人太消极了,老子说的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如果老子还在世上,一定活不了。

这里有三个观点:

1 老子太消极了。需要确定什么是消极?消极和积极都是我们人定义的。老子从来不管消极还是积极,他是要我们合于道。

2 老子不符合当今社会。真正的道不生不灭,古今都是如此,其实也没有古今,老子也在当下。明白了不?

3 老子在当今活不了。你看看那几个圣人,耶稣怎么死的?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老子自己飘然而去……

越讲越深了,大家不用理解那么多,只要记住:

甘于平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