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肺、脾、胃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功效作用】 1.泻水逐饮:用于胸腹积水,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除 结合本病用药外,可用本品配牵牛子等量研末冲服;用于各种原 因引起的胸腔积液,除结合本病用药外,可配大黄、芒硝,攻坚 泻下与逐水药同用,能增强疗效;用于悬饮积于胸胁及腹水证。 则以峻下逐水药与补脾胃药配伍,使去邪而不伤正,可与大戟、 芫花、大枣水煎服。甘遂可研末人冲剂以减轻毒性。 2.消肿散结:用于外证因湿热成肿毒之证,以本品为末水 调敷肿处。 3.解治蛇毒:本品既能泻火解毒,又能以毒攻毒,故用其 研末外敷可治毒蛇咬伤。 【鉴别应用】生甘遂峻下力猛,有毒,多外用;醋煨甘遂, 毒力有减,善逐水消肿。甘遂与大戟、芫花,三药皆为峻下逐水 之品,然药力以甘遂最盛,大戟、芫花次之;毒性以芫花最烈。 甘遂、大戟稍缓。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 善消痰癖水饮,此其同中之异。 【配伍应用】 1.配甘草: “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现代药理研究。 尚未就此定论,正反结果,皆有报导,况二药伍用,古有方证。 《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即为二药相配之例,取其相反相成而且下水去饮、攻破利导之效。《医宗必读》讲:“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行,取其相反而立功也。” 2..配牵牛子:逐水泄热通便。牵牛子性清降,走气道,通三焦,泻水利尿;甘遂性峻烈,走水道,通经隧,攻决为用。二药相须,则逐水通便之力大增,使水热壅实之邪由二便分消。 3.配大黄:泻热逐水散结。大黄气味俱厚,长于泻实热不通,甘遂药性纯阴,其气直透达所结,二药配合,相须相使,既大增攻破散结之功,又倍添逐水泻热之效,为治水热内壅、水饮结胸等证的常用对药。 4.配芫花、大戟:攻逐水饮。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消痰癖水饮,泄脏腑水湿,芫花善理上部胸胁之水,三药合用,其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之功甚著,经隧、脏腑、胸胁等积水皆能攻逐。 5.配白芥子:祛痰逐饮。白芥子善治皮里膜外及胸膈痰涎;甘遂专于行水,善祛经隧水湿及胸肋积液。二药合用,则能祛逐停于胸膈、肋间之痰涎水饮,相得益彰。 6.配朱砂:逐痰定癫。朱砂有镇心神、治惊痫之功;甘遂专走水道,攻决为其用,有逐痰涎、下水湿之能。二药相合,善治风痰闭窍、癫痫惊狂,如《济生方》遂心丹,以二药为伍,共行逐痰定癫之效。 7.配芒硝:逐水破结。芒硝咸寒,善能软坚散结泻热;甘遂苦寒,专于攻决透结下水。二药伍用,能破固结、逐水饮、泻实热,对水热互结、结胸腑实之证,尤为相宜。 【应用注意事项】 1.反甘草。 2.凡气虚阴伤、脾胃虚弱、久病形衰及孕妇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1.5~3克,研末冲服,不入煎剂,多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
|
来自: xdh2118219 > 《医、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