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枣汤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_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

 简约之地 2023-02-15 发布于辽宁

十枣汤   攻泻伏饮

十枣汤中遂戟花

强人伏饮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

葶苈大枣亦可嘉

药物组成:大枣10个甘遂大戟芫花各等分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十枣汤中遂戟花。

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以胶囊贮之,以大枣10枚煎汤,调服药末1.3~3g,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胁下有水气,以致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支饮,饮邪停于胸膈,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等。

(3)水肿腹胀,属于实证者,亦可用之。

方解:君——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善泻腑之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之癖,三药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的功效虽同,而各有专攻,合而用之,相济相须,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逐水之力甚著。

佐——大枣甘温,培土以制水,缓和诸药峻烈之性,减少药后反应,使攻下而不伤正气,共奏峻下逐水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为峻下逐水的代表方剂,非体质壮实者慎用,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或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为辨证要点。《丹溪心法》将本方改为丸剂,名“十枣丸”,力量较本方缓和,所谓“治之以峻,行之以缓”。临床案例:(1)唐果,字德明,清嘉定县名医。曾治某官人之妻,得病甚是奇怪,卧则气绝欲死,起立则如常人,医者皆不识其症。唐果接手诊治,断为“悬饮(即胸水)”,人问其故,曰:“饮在喉间,坐之则坠,故而无害;卧则壅塞诸窍,不得出入而欲死也。”投以十枣汤,应手而愈。(《嘉定县志》)按:博涉知病,唐果必见过此种病证,所论医理顺理成章,令人佩服。

(2)宋妻,年已望五,素病胸膈胀痛,或五六日不得大解,夜睡初醒则咽燥舌干。医家或以为浮火,或指为肝气,花粉、连翘、玉竹、麦冬、山栀之属,多至三十余剂。沉香、青皮、木香、白芍之属,亦不下十余方。二年以来,迄无小效。去年四月,延余诊治。

余诊其脉双弦,曰:此痰饮也。因用细辛、干姜等,以符仲师温药和之之义。宋见方甚为迟疑,曰:前医用清润之品,尚不免咽中干燥,况于温药?余曰:服此当反不渴。宋口应而心疑之。其妻毅然购药,一剂而渴止,唯胸膈胀痛如故,余因《金匮》悬饮内痛者用十枣汤下之,遂书:制甘遂一钱,大戟一钱,炙芫花一钱。用十枣浓煎为汤,去滓令服,如《金匮》法,并开明每服一钱。医家郑仰山与之同居,见方力阻,不听,令减半服之,不下。明日延余复诊,知其未下,因令再进一钱,日晡始下。胸膈稍宽,然大便干燥,蓄痰未下。因令加芒硝三钱,使于明早如法服之。三日后,复延余复诊,知其下甚畅,粪中多痰涎。遂令暂行停药,日饮糜粥以养之。此时病者眠食安适,步履轻捷,不复如从前之蹒跚矣。余按:十枣汤一方,医家多畏其猛峻,然余用之屡效,今存此案,非唯表经方之功,亦以启世俗之蔽也。(《经方实验录》)附方:

(1)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用法:上三药各等分,共研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临卧姜汤送下。

功效:祛瘀逐饮。

主治:水饮停聚胸膈,胁肋隐痛,舌苔黏腻,脉弦或滑,或肿形气俱实者。孕妇忌服。

临床案例:(1)刘河寿庵毛某,年二十余岁,患胸膈胀满,咽喉梗塞,食不下咽,水浆亦入口即吐,经治数医无效。予诊其脉,右寸关沉弦,知为悬饮阻于胸膈间之候也。用二陈汤加生姜汁,并吞控涎丹七分,一泻而愈。照此法治愈此种病者,约有数百人。唯必须右手脉沉弦者,用之无不应验如神。(《治病法轨》)(2)刘河西市稍柏某,年四十余岁,患瘫痪症,四肢酸痛,不易活动,且又咳嗽气急。予诊其右关脉沉弦,知其痰饮伏于中焦,清阳之气不能实于四肢所致也。用控涎丹五分,嘱其清晨服之。泻后,再日服附桂八味丸一两,嘱其须服至一斤可止。谁知一服控涎丹而其病如扫,竟不服附桂八味丸。后其病又发,仍服附桂八味丸一斤而除根。(《治病法轨》)(2)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大枣用法:葶苈子捣丸如弹子大,大枣12枚,先煮大枣,去枣,人葶苈,水煎顿服。

功效:泻痰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肺痈,浊唾痰涎,咳喘胸满不得卧,或面目水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