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9胸膜炎(胸腔积液).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胸膜炎(胸腔积液)

治胸膜炎(胸腔积液)秘方

1 三子逐饮汤

【来源】张子维,《辽宁中医杂志》(7)1984年

【组成】葶苈子、郁李仁各12克,杏仁9克,茯苓30克,半夏、厚朴各10克,槟榔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下气引水,涤除积液。

【方解】方用葶苈子苦辛,入肺肝二经,功能下气行水;郁李仁味甘酸、甘入脾、酸以入肝、主下气利水,此二味俱主下气行水,故为胸水之主药;杏仁苦温、入肺、利气降逆为辅;茯苓、半夏逐饮降逆,导水下行为佐;厚朴、槟榔气味苦温、疏利气道,助三子行水。诸药合用,共奏下气行水、涤除积液之功。药简力专、奏效颇捷。

【主治】胸腔积液。

【疗效】临床屡用,皆有卓效。

【附记】沈仲圭按:本方药性猛烈、宜于证实脉实、年轻体壮者。但损伤元气之剂,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2 三仁分利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冬瓜仁、生苡仁、白茅根各30克,杏仁泥10克,丝瓜络、旋覆花(布包)、赤茯苓、飞滑石各15克,桔梗、枳壳、柴胡、通草各10克,苇根60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2次,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清宣分利。

【方解】饮邪蕴结胸腔周围肋膜间,“不通则痛”,故方用冬瓜仁、薏苡仁、鲜苇根、白茅根、通草、滑石、杏仁、桔梗、枳壳、丝瓜络、赤茯苓、柴胡、旋覆花等,化气行水通络,轻清甘淡之品,以宣通分利之,颇具效验。

【主治】悬饮痛(胸腔积液),证见前胸连胁肋胀痛,或左或右,呼吸急迫,畏寒发热,咳嗽不利。虽经多次抽液,但过数日胀痛又发、屡抽屡发,经月不愈。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疗效。一般连服5剂左右即获痊愈。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验之临床,果若斯言,信然!

3 清润消肿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金银花、忍冬藤、白茅根、生苡仁各30克,冬瓜仁、丝瓜络、旋覆花(布包)各15克,杏仁泥、延胡索、竹茹、瓜蒌皮、桔梗、枳壳各10克,鲜苇根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3~5剂。若症状减轻,则多服数剂,可望根治。

【功用】辛凉甘寒,清燥润肺,攻毒消肿。

【方解】方中重用甘寒之鲜苇根以清上焦之热而滋阴液;更用白茅根清热泻火;金银花、忍冬藤以散热解毒通络;旋覆花软坚下气、冬瓜子清利热毒、苡仁清热利湿、丝瓜络通络散结、瓜蒌皮除胸中郁热;杏仁下气平喘;枳壳消胀,桔梗利膈、竹茹润燥、延胡索止上下内外诸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燥润肺、败毒消肿之功。

【主治】胸肋瘅痛(干性胸膜炎)。初起干咳、胁痛、潮热,继则经常胀闷、动则气促似喘。且日久胸膜增厚,与膈肌粘连,故深呼吸时牵引作痛。脉浮弦数,舌红。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验之临床,确有良效,若坚持服用,多获痊愈。

4 逐饮方

【来源】罗晓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川椒9克,桂枝4~6克,全瓜蒌20~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9克,泽泻10~13克,炒枳壳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通阳化气、宜肺利水。

【方解】方用川椒行水平喘,对水肿胀满、痰饮喘息有治疗作用;桂枝能通阳化气;又配合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以导行水湿从膀胱而出;瓜蒌、葶苈子、桑白皮、枳壳、杏仁则取其宣肺降逆,理气行水之功。诸药合用,共奏通阳化气、宣肺利水之功。气行则水行,邪去则气顺,故用之临床多效。

【主治】胸腔积液。

【加减】若饮邪蕴郁化热,加穿心莲、黄芩、大黄。川椒改为4.5克。痰多而黄、胸胁苦满,呼吸困难,脉弦数者,加贝母、桔梗。川椒改为4.5~6克;葶苈子改为10~12克;血性胸水,加田三七、旱莲草;恢复期用太子参、黄芪、怀山药、当归、茯苓、瓜蒌等以善后调治。

【疗效】治疗63例,胸水消失时间,最短为6天,最长为16天,平均10.5天。治愈后无1例复发。而西药对照组63例中,最短8天,最长43天,平均19.8天,治愈后则有4例复发。

5 宽中健脾汤

【来源】张保安,《四川中医》(7)1987年

【组成】全瓜蒌20克,苏子、白术、茯苓、苡仁、葶苈子各10克,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宽中理气健脾,祛湿止咳平喘。

【方解】方中全瓜蒌甘寒、能宽中理气、涤痰导滞、又能润肠通便;配苏子可增强宽中理气、祛痰平喘之功;白术为补气健脾温胃之要药;茯苓利水渗湿补脾;苡仁健脾补肺,与白术、茯苓相伍,共奏补气健脾、渗湿利水之功;葶苈子苦寒性降,有祛痰定喘、泻肺行水之力,配大枣防其苦寒而保护胃气。诸药合用,既不伤阳,又不损阴,有扶正祛邪之功。

【主治】渗出性胸膜炎(悬饮)。

【加减】胸胁痛甚者,加川楝子、枳壳各10克;咳嗽痰多而咯之不利,加桔梗、麦冬各10克;纳呆腹胀,加川厚朴、麦芽、神曲、山楂各10克;低热,加女贞子12克,丹皮10克;大便干燥,加当归12克,火麻仁30克。

【疗效】治疗20例,痊愈16例,好转3例,无数1例,总有效率为95%。

治胸膜炎妙方

1十枣汤

【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歌诀】十枣汤中用芫花,甘遂再配入大戟,

枣肉为丸中病止,强人伏饮效堪夸。

【组成】甘遂05克,大戟05克,芫花05克,大枣30克。

【用法】先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每服05~1克,最多3克,用大枣煎汤调服(或用胶囊盛之,再用枣汤送服),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若属年者体虚,可酌减用量。若下少病不减者,次日再服。得快下利后,则以糜粥调养。

【功效】攻逐水饮。

【方解】水饮内停,正盛邪实之证,治宜速战速决,攻逐水饮。故方用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温,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性烈有毒,易伤正气,故配以大枣,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使攻下而不伤正。合而用之,共奏攻下逐饮,祛痰定喘之效。

【主治】悬饮、胁下有水气,症见咳唾、胸胁引痛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或蛊胀腹肿属于实证者。可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肿满等病症。

【附记】本方药性峻猛,一般宜从小剂量开始,视病情需要逐渐增加。如泻后精神疲倦,食欲减退,则暂停服用;服药后泻下不止者,可服冷稀粥或冷开水以止之;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体虚及孕妇忌用;甘遂等药不能与大枣同煎,否则可增加腹痛吐泻的副作用;本方忌与甘草同用。服本方后须忌食盐、酱油等物,以免复发。

 

2加味十枣汤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沙星垣方)

【歌诀】加味十枣善攻下,逐水大戟配芫花,

商陆甘遂合为功,中病即止量勿过。

【组成】大戟10克,芫花10克,商陆10克,甘遂10克。

【用法】将上药各捣筛后合研细末备用,如装胶囊吞服更佳。用大枣10枚,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枣,纳药末冲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本药具有耐受性,故服时宜递加剂量。第1天12克,1日1次;第2天15克,1日1次;第3天18克,1日1次。连服3天后休息2天,再连服3天为1疗程,胸水净者,可再服1疗程。本药作用常因人而殊,年壮体强者以2克为基数,以03克增减为佳;老人、小儿、体弱者,应酌减其量。药效以轻泻二三次为适度,过多者可饮米汤,并减少用量。

【功效】攻下逐水。

【方解】本方乃仲景“十枣汤”加逐水消肿的商陆而成,是传统的攻下逐水方。凡胸腹诸水,体壮证实者,皆可用之。但应严格掌握用量,切不可自行加大剂量,导致伤脾败胃,毒损肝肾。因枣汤纳药末冲服,病人多有呕吐之弊,故不如枣汤冲服装药胶囊,可避免胃刺激。

【主治】悬饮(渗出性胸膜炎)。

【附记】本方毒性较强,只宜暂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逐水之后,尚需调养脾胃,以防饮邪再起。若服用2~3个疗程,效果仍不佳者,则当停用,以免攻伐太过。

 

3控涎丹

【来源】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歌诀】控涎丹用白芥子,甘遂再与大戟配,

祛痰逐饮双【功效】,临证应用姜汤下。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面糊为丸。每服15~45克,每日或隔日服1次,临睡前用生姜汤送服。

【功效】祛痰逐饮。

【方解】本方为水饮痰涎停伏胸胁之证而设。方用甘遂、大戟祛痰逐饮,合以白芥子祛痰止咳。合而用之,共奏祛痰逐饮之功,药少力宏,效果甚捷。

【主治】胁肋疼痛、苔黏腻、脉弦或滑。可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哮喘、肾病水肿、癫狂等病症。

【附记】本方过服能引起恶心、呕吐、胸脘难受等反应。服药后1小时宜进食稀粥以和胃气,胃脘不适时可服枣汤。服药期间宜卧床休息。

 

4秦艽扶羸汤

【来源】宋·《杨氏家藏方》

【歌诀】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劳瘵蒸嗽服之谐。

【组成】柴胡6克,秦艽45克,人参45克,当归45克,鳖甲45克,地骨皮45克,紫菀3克,半夏3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一方再加乌梅1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养阴除蒸,补气肃肺。

【方解】方用柴胡、秦艽解肌散热;鳖甲、地骨皮益阴除热;人参、当归、炙甘草益气和血;紫菀、半夏化痰止嗽。煎加姜枣,调和营卫。合而用之,共奏滋阴退热,益气补血,化痰止嗽之功,俾阴复热去,气血渐充,肺气清肃,诸症自除。

【主治】肺痿骨蒸劳嗽、或寒或热、声哑羸瘦、自汗、四肢倦怠、不思饮食、舌干红、脉虚数。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小儿夏季热等病症。

【加减】若汗出明显,加黄芪、牡蛎益气固表;咳嗽有痰,加川贝、百部止咳化痰;午后低热,加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