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启法寺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国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 启法寺碑原石已佚,传世宋拓本仅临川李宗瀚所藏钤有贾似道“魏国公印”。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启法寺碑于隋文帝仁寿二年立于湖北襄阳,是隋代诸碑中少数有书人署名的。丁道护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间架平正,法度谨严,实为唐楷之先导,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碑湖北襄阳,亡佚已久,北宋时即为人所见重。现仅存惟一拓本,已流传日本。丁道护(生卒年不详),谯国(安徽省人)。官至襄州祭酒从事。宋蔡襄评《启法寺碑》语:“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蔡忠惠集》)米芾《海岳名言》云:“首护所书启法寺碑,冠绝一时,蔡君谟题跋极许可之,谓腾薜纯陀也。”阮元《北碑南帖论》以为丁道护与房彦谦并出北派,有“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之评。是碑正书,书法平正和美,与智永同一法嗣,当从“二王”而来,故蔡襄有“丁真永草”之称。 李翊煌,江西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十二年(1886年),登丙戌科进士,以主事分部学习签分工部虞衡司行走。光绪二十三年,报捐同知指省河南试用。后以知府归原省补用。光绪二十四年,以道员用分发河南补用知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