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盘散沙之中国护理.

 ntex 2014-08-10
在论坛里久了,看过很多大家讨论工作的帖子,突然有所感慨:中国护理象一盘散沙!
    我们护理行业应该是很严谨的,可是在临床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全国各地各自为政,都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比如:头孢类药物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是否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医嘱执行签字的时间?体温单上转入,转出,手术时间的记录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的讨论,看着大家不同的回帖,各自医院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我们在这里交流后,反而更加糊涂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要求自己?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正确?中华护理学会,卫生部,还有那些所谓的护理专家们啊,你们难道看不见基层临床护士们的这种茫然?为什么不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操作执行标准?为什么没有可以让我们遵循并且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让我们拿着去证明自己无过错的统一标准?为什么各省,各县各自为政,各自琢磨,我们还要付出多少心血,经历多少教训,吃多少亏才能有一个可以让我们按部就班的执行,并且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统一标准,让我们不在迷茫???
 
引用第6楼天狼星于2006-09-12 23:53发表的  :
青松说的有一定道理。
不过,即使是最完备的标准、规定也只是个框架,具体的细节不可能完全统一,毕竟各地区、各机构存在各种各样的软硬件差异。只要我们所做的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基本原则,就没有必要苛求什么完全的一致。
护理学是科学,但护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更不是可以完全标准化、程序化的一门科学。永远不要指望有一个按照“XXX”去做就可以不出问题的执行标准诞生。
中华护理学会、卫生部、护理专家有责任去制定标准规程,这点也确实很欠缺,管理层应当反思并做出一些实际行动来。但是,临床护士也有责任根据实际临床工作去提出意见、建议。毕竟真正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是我们啊!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知道一个标准或规程到底有什么缺陷,有什么地方需要重新修订或者改进才更符合临床实际工作的要求。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做这种验证、改进、反馈、进言的事情呢?绝大多数护士选择的都是暗暗抱怨或是沉默不语!护士,为什么不大声说出、清楚写出我们的合理化建议?!当然,在管理环节上,更欠缺的是临床与管理机构的言路畅通,临床护士的声音很难达到上层管理者那里,即使达到也相当微弱,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了。
一盘散沙的现象不止见于护理,也见于很多行业,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要想改变,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要仅仅是指责管理者,也不要仅仅是等待。
 
引用第10楼babyfish76于2006-09-13 13:50发表的  :
中国之大,想让全国的医院在条条款款上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
如何在当前法律的基础上,让每个医院自己有自己清楚的政策是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医护人员对法律知道多少?而医院政策的制定,是完全按照法律公平的原则还是对所谓弱式群体的同情?都是当前医院的问题.
护理领导者的与临床脱节,并且对政策的遵守很难把握是教条主义还是遵守法律,并且中国的医疗护理与国际究竟接轨多少,有些东西是我们过于超前了还是始终过于落后,对于国际上的新理论我们国内的护理专家们的反映和认知速度有多少?以什么来评定我们的护理专家们?这些都是我们的问题.
所以当前的问题不光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问题,也不光是护理这个职业领域的问题,如何保证仅仅在自己医院内的政策清晰都是当前的问题.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每个人所在的医院开始着手吧.
 
引用第11楼淡雅如兰于2006-09-13 20:49发表的  :
是啊,既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实施,(当然,这里确实存在着、地区差异、医院级别差异等诸多问题),那我们就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开动脑筋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见和采取措施预防各种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比如我们医院在做过敏试验前除了做到一问,二试,三观察外,还要病人或家属签字,证明我们在试验前询问过病人,作为一个凭证。避免病人在发生意外情况或病情变化时归咎为药物过敏或护士未做过敏试验的无理指责。另外,各种记录准确及时真实无涂改,各项操作认真查对也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关键。
我们这里的头孢类药物一直是做试验的,我觉得如果有的药物没有书籍可查,一般都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引用第12楼逍遥客于2006-09-13 23:03发表的  :
青松举的例子所涉及的问题如是否需要做皮试严格说来是属于科学问题,在科学领域,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没有那么多的摸棱两可.
至于护理制度问题,护理文件书写问题,操作标准问题,也是应该有章可循的,即使各地因其具体情况有所增减,但是,大的框架还是应该有的.参考方案是应该拿出来的.这些,国家相关部门责无旁贷!
我们不能因为各地交通情况不一样,而不去制定统一的交通规则;在护理领域,亦是如此!
管理是管理者应尽的责任!各个阶层的护理管理者,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切实解决临床一线存在的方向问题、方法问题、技术方面的原则问题,而不是在某一毫无意义的枝节问题上吹毛求疵.这才是管理者们应持的态度.
诚然,护理兴衰,护士有责。这种说法有他好的一面,也有其责任不明确的一面。护理管理者,护理专家们,护士,她们都对振兴护理负有责任,但各自的责任大小、责任区域应该是不一样的。呼吁这些管理者和专家们既然享受着比护士们优厚得多的待遇,拿着比护士们丰厚得多的薪金,就应该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那些问题都清理出来,一个个加以解决,而不要只把眼睛盯在一些陈旧无比的教条方面,比如,现在大家明明都在使用一次性器具,而旧的护理操作标准却偏偏以那些临床上已经淘汰的操作程序来要求大家,悲哀的是,新近应护理部要求购买的一本操作书,所印行的依然还是那些陈旧的标准,新坛装旧酒,这个问题怎么老也解决不了呢?如果我们全部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导尿包,我们有必要用以前的旧式导尿方法导尿吗?那些老专家们到底是只啃老本,懒得制定新的标准,还是脱离临床太久,根本就制定不出来新的标准呢?而且,奉劝老专家们,在指定标准的时候,要多想想这种标准的可行性,不要闭门造车,最好在临床上面去实验几次,实验几百次,经受住了临床一线考验的标准,才是真正有效可行的标准。
另外,只要一套标准就行了,不要为了学生考试,制定一套标准;为了医院检查,制定另一套标准;临床上做的,则是第三套标准。难道这不是最严重的浪费吗?
对护理现状最不满的是谁?是护士,因为她们深受其害;对护理改革最期待的是谁?是护士,因为她们的处境最糟糕!所以,护士们是不愿意等待的,她们是愿意行动的。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小小护士,又有多少说话的权利呢?说了,又有几个人去认真倾听呢?如果护士说话有用有效的话,相信我们的护理早已不是今天的局面了!
 
]引用第13楼逍遥天使于2006-09-14 06:46发表的  :
[size=4][b][color=blue]书、制度、标准诚然重要,要认真学习和严格掌握。但,我们也别忘了,我们要客观地、动态地看待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书上的东西永远都是过时的,因为,事物每时每刻都是在发展着、变化着的,具体的事物又是千姿百态,我们只有既重视条条框框,但又不拿条条框框当教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发展性地进行运用,发现了问题,就去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只有我们每一位护士都主动起来,能动性地进行工作,我们的事业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啊!
真正能够推动我们护理发展和提高我们护理地位的是我们广大的护士们,而不是少数的“英雄们”啊!只有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把自己当成主人翁、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地挑战自我,永不满足现状,我们所期盼的那一天才会早日到来啊!
从论坛里大量的帖字,充分暴露出我们护士不能适应时代、被动、依赖、奴性、不能突破自我等问题存在。这是我们专业发展的队伍人员素质的最大问题。这也主要是我们以往的教育和护理的管理队伍素质状况所造成的,希望大家能够与时俱进、重视自己、突破自己、发展自己!
希望大家能时刻明白和记住:我,只有依靠我自己!!!我们,只有依靠我们自己!!!
 
引用第16楼逍遥客于2006-09-15 09:04发表的  :
直面现实,并不能成为我们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借口。相反,正因为现实的残酷和冷竣,
更促进了我们变革的决心。
我们现在确实无权无势无钱,一穷二白,然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们现在确实力量微薄,但是,岂不闻《风赋》有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能说的尽力去说,能写的奋力去写,能做的勉力去做,有关系的找关系,有门路的用门路,争取最广泛同情了解和支持,即使那些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护士岗位的朋友,如果仍对这个职业还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也可以在外围为这个职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所有的现任护士,前任护士,准护士合力奋斗,相信,我们的职业,会有光明的未来!
 
    什么时间有空,再思考这个问题。也真心希望我们基层护士的声音能被高层护理管理者听到。或者给我们与管理者们沟通的渠道也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