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一个带有浓浓宗教色彩的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因此道教称其为普渡孤魂的赎罪之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佛教对这个节日有着不同的理解,称为盂兰节或者盂兰盆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又名目犍连)的母亲生前作恶,死后被罚下地狱深处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于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所以中元节又叫做“鬼节”。 无论是孤魂还是饿鬼,这个节日看起来都有一丝恐怖色彩,其实宗教节日往往带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比如道教定中元为“地官赦罪”,实际上是鼓励人们忏悔心中的罪念,以得到道德上的洗涤。而佛教的倒悬更是与儒家传统的“孝亲”相关联,所以影响力甚至更大。 |
|
来自: 学习自然之道 > 《学八字取用神必须要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