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名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力推行依法治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名山区把法治建设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将突破口放在自然村和社区,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细胞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
在推进全区村级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过程中,村级组织和村(居)民学法用法热情高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氛围,使村(社区)的民主管理、依法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营造法治氛围
打造和谐乡村
整洁的村道,漂亮的新房,追逐嬉戏的儿童。近日,记者走进名山区城东乡官田村,看到一幅“美丽乡村”景象。
“我村近年来在法治宣传上下了大工夫,效果显著,现在不仅是美丽乡村,还是民主法治村。”官田村村委会主任马广跃说,近年来,官田村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强化法治村建设阵地。目前已建成50余平方米的调解工作室和40平方米的村民法律学校教室,并健全相关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具有标牌、印章、文书、制度、程序、标示“六统一”的体系。同时,成立了法治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官田村在营造法治氛围上,不仅靠“硬件”打造,在“软件”的培育也下足了工夫。“每季度都会请专职律师给我们上法律课,村两委干部带头学法、讲法、用法,并把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马广跃说,村上还结合上级下发的普法宣传资料,印制了1000余份发到农户手中。
“我们在采茶时可以听‘村村响’,经常会听到一些法制类的节目。”官田村很多村民表示,村里有形无形的法治宣传活动,将涉及的法律知识用生动形象、直观简洁的歌舞小品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他们不知不觉中“食入”很多法治食粮,接受到法治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法制宣传深入人心
蒙顶酒业准备“落土”官田村时,村民们十分不理解,认为办酒厂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排污难处理,一旦进入母亲河,直接影响城区用水问题。村上在听取群众意见后,多方协调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来,村里开展普法工作,邀请法律智囊团来进行把关,并组织环保部门讲解酒庄建成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多次普法宣传教育后,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如今,蒙顶酒业已建成投产,厂区建设和污水排放都达标,并且经济效益明显。官田村村民在酒厂务工一项,年收入接近200万元。
随着村民法制意识日渐增强,官田美丽幸福新村的建设也放权于业主,交托于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以前,之所以会出现矛盾,多因为百姓不懂法,不相信法律。如今,在普法工作人员的影响下,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都得到提升。”名山区司法局纪检组长郑环林说,普法活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增长法律意识,官田村在五星级茶家乐建起婚育文化宣传大院,在社会服务福利院门口建起人民调解文化广场,周围的居民闲暇时都爱来逛逛,在轻松之余就可以学到不少法律知识。
像官田村这样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名山区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名山区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示范标准的村(社区)有48个,开创了以点带面的依法治村(社区)好模式。 未来,名山区将认真落实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以法治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依法治村(社区)水平,推进村级事务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稳定和城乡协调发展。
记者 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