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省华的菇蕈人生

 老刻刀 2014-08-12

韩省华的菇蕈人生

   发布日期:2013-03-12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锡小平  


 

  天麻少年到灰树花之父
  从庆元钻研香菇到杭州论证灵芝

  节后要采访韩省华,一联系就知道他是个大忙人,带着腰伤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身体,要到淳安县汾口镇去参加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组织的对接单位相关活动,然后再到海宁去联系建设基地的事,采访最后定在了星期天,因为仅这一天韩省华在杭州,可以抽空聊聊他的故事。
 

  引进人才到庆元 为庆元香菇正名
  30多年前,陕西青年韩省华在天麻栽培上享誉全国,受邀到杭州余杭山区指导当地农民栽培天麻,与一位同道中人胡海潮结为朋友,胡海潮极力推荐韩省华到浙江庆元来工作。1980年秋,韩省华作为科技人才来到庆元县科委,从此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章。
  庆元是浙江传统的产菇县,更是“菇神”吴三公的诞生地。吴三公是南宋时期人,他世居深山,发现一种菌菇味鲜气香,又从砍到的树木上发现同样的菌菇,由观察而动手,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砍花法”栽培香菇技术,开创了人类香菇仿野生栽培的先河。他整理创造的“砍花法”栽培香菇技术,为庆元及周边乡民开辟了一条谋生新路。乡民年年张贴的春联中有一副“菇神坐镇授神术,朽木里面生黄金”的对联,就是民间对这位“菇神”的最高赞颂。
  然而,在韩省华来庆元前,庆元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香菇栽培还没有恢复发展起来。1978年,全国羽毛球公开赛在杭州举办,省里要求庆元县提供100公斤香菇,县供销社把全县的香菇收集起来也只有62公斤。20世纪80年代,香菇生产才开始恢复,但遇到了技术提升、产品销售、森林保护等一系列难题。
  其时,日本的香菇产量已占全球的82%,以至很多人认为香菇的发源地在日本。1986年,韩省华想方设法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教授联系,张树庭当时刚完成“中国全世界草菇栽培起源地”的考证,正准备考察香菇的历史,收到韩省华的信后,张树庭专程到日本考察,深入研究后,他认定中国香菇生产的历史比日本要早500多年,庆元县吴三公和占全县人口2/3的世代菇民才是真正的发明者。不久,张树庭在他主编的《热带菇类》杂志上发表了龙泉张寿橙先生的香菇历史溯源的文章,并配上庆元菇神庙的图片和资料,提出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是香菇起源地的观点。
  “香菇之源”地位的确立给庆元香菇生产注入了极大动力,1992年和1993年,庆元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香菇节”,韩省华配合庆元县政府具体策划和组织香菇节期间的“全国香菇生产专题研讨会”(1993)、“国际香菇生产与产品研讨会”(1994)。此次国际会议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在县一级城市举办的活动,他与张树庭组织了22个国家的78位国外专家与会,从此,庆元香菇走向世界。

韩省华的菇蕈人生

   发布日期:2013-03-12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锡小平  

 

  一心一意搞科研 获誉“灰树花之父”
  韩省华到庆元后拼命工作,在为庆元香菇“正名”的同时,在科研和普及科学技术两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反复试验,韩省华发现传统的椴木栽培,100公斤木材只能产1.2公斤菇,而将100公斤木头粉碎后装袋栽培可产10公斤菇,县里领导得知这一成果后,大力支持要求推广这一新技术。韩省华和同事整理了一本100问的小册子,菇农人手一册,把这一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开来。
  1986年,庆元成立食用菌研究所,韩省华被任命为副所长,他跑遍了庆元的原始森林采集野菌,斗胆品尝过上百种野生菌。从这些菌中一样样比较,一次次试验,选育出多个食用菌优良品种:牛肝菌、鹅膏菌、鸡油菌、长根菇、灰树花、金针菇、大杯柄……在推广优良菌种的同时,还开始了对产品深加工的尝试,香菇多糖、熟化香菇粉、银耳罐头、盐渍灰树花等一个个新产品脱颖而出,韩省华付出的心血有了丰厚回报。
  1988年,韩省华在吉林长白山和庆元百山祖先后采到多枚野生灰树花,并首次发现了它的菌核现象,菌核分离后得到10多个新菌株,其中表现最好的菌株成为目前国内栽培的当家品种。韩省华和同事承担了省科委“灰树花栽培高产技术”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成功推广了这一技术,现在灰树花已成为庆元仅次于香菇的拳头产品。韩省华还与浙江大学合作成功开发了灰树花多糖产品——保力生。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香港召开“国际菌蕈学及菌蕈产品会议”,保力生被列为全球开发的6种多糖产品之一,国内外一些专家称韩省华为“灰树花之父”。
 


  自主创业来杭州 白手起家再发展
  1999年,为庆元贡献了美好青春的韩省华来到杭州,白手起家开始了他在杭州的创业之路。初到杭州,他干的第一份活是销售庆元产的各种鲜菇,租了一辆三轮车,跑街串巷,费尽口舌向饭店大厨、食堂主管、超市店长、市场商贩和市民讲解菌菇营养、烹饪方法,把庆元的好产品推销到客户那儿。不久,两辆三轮车也忙不过来了,韩省华买了一辆小货车三班倒送货,两年时间,庆元鲜菇在杭城打开了销路。2001年,韩省华注册成立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先后在杭州多地搭建了几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又在庆元和外省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常年按不同季节供应20多种食用菌。
  到了杭州,韩省华在科研上仍然倾注了大量心血,从2002年公司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高效珍稀食用菌技术推广与深加工”项目算起,完成了“珍稀食用菌安全高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等30多个科研项目,写出了《灵芝培育与食用》、《灰树花生理生态的研究》 等著作和论文,先后获得16项国家专利和多项各级政府的科技进步奖。韩省华也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中国食用菌行业优秀科技人才、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食用菌栽培中对培养料还须经过高温高压或100℃下24小时以上的灭菌处理,费时、费力、费能源,他经20多年努力研究出了能够在85℃条件下,只需5个小时就能达到灭菌效果的促酵剂。此项技术能为我国食用菌生产者节省一半以上的能源和劳动力。
  2009年,韩省华在华丹公司建立了“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中心)”,他将收集的野生菌逐个进行驯育,如今市场常规的小白菇、灰树花等都是他为主驯育出来的。2010年,他又投入350多万元建设浙江省食用菌精品园区。韩省华在采访中表示,杭州这座城市给了他创业成功的机遇,他一定会用更辛勤的劳动来报答这座城市,并为浙江和全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他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