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山冈仁波齐

 读书吞寂寞 2014-08-13

转山冈仁波齐

    西藏普兰县北部,海拔6721米的冈仁波齐峰脚下。2014年6月13日,这天是藏历马年四月十五日,萨嘎达瓦节,俗称佛诞日,是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的日子。据说佛祖释伽牟尼的生肖属马,因此,马年转山对信徒来说最为灵验、最积功德。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此神山周围。冈仁波齐山被藏传佛教、藏地苯教、印度教、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常提到的“须弥山”,也正是此山。
    神山冈仁波齐脚下的著名小镇塔尔钦,是转山的起点,也是转山的终点。上世纪90年代,这个专门为转山而建的小镇还是个只有20多户,全是土房,在地图上没有标注的聚居地。随着国内外前来体验转山人数地逐年增加,现在的塔尔钦已是饭馆旅店林立。
    2014年6月13日,神山脚下聚集了大量信徒和游客。一大清早,寺庙的僧人穿着最隆重的装束,按照传统仪式开始祈福。虽然已过六月,但这里的清晨还是非常寒冷。


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将1根高数10米的大经杆立起,并挂上无数经幡,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不少藏民都是从偏远的牧区专程赶来参加萨嘎达瓦节,当地人更是早早来到现场,围绕着还没有竖立起来的大经幡转经。

萨嘎达瓦节上,一位身穿华丽藏服的妇女,以最隆重的方式面对神山不住叩拜。在早上的仪式结束后,她就要脱下这身华服,穿上满是尘埃与补丁的皮服,继续磕长头转山的旅程。

仪式后,浩浩荡荡的转山队伍开始进山。冈仁波齐转山分外转和内转两条山道,绝大多数转山者走的都是这条近53公里的外转山道。体力较好者,特别是当地人,会在1天走完全程,普通人则需要两天走完,而磕长头转山者要10到15天才能完成1圈。

一位身背氧气枕头的转山者准备进山。转山道的海拔从4700米的塔尔钦镇起,最高到翻越过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一路条件艰苦,特别是高海拔缺氧下的长时间徒步行走,对于内陆来的转山者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位于半山腰上的曲古寺,是冈仁波齐外转山道的3座著名寺庙之一,其余两座为止热普寺(也叫哲日普寺)和仲哲普寺。按当地习俗,转山的同时也得转寺。

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磕长头转山者是最虔诚的信徒,是真正的转山者。以这种至诚的礼佛方式转山,不但是对身体的一种考验,也是对精神的一种考量。

磕长头的藏民一家搭起了帐篷,开始埋锅造饭。一路上都是自己准备粮食、帐篷,很少接受布施。他们坚信,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不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

帐篷里,一位藏族大妈已经累得睡着了。

沿途磕长头的,从一人到数人不等,他们必须磕着头走完每一步,无论路况有多么艰难。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特的磕长头的方式,起俯于天地间,向圣地跋涉。

神山神秘之处在于,山阳,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山阴,长年无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出来,随即融化,这似乎与自然规律刚好相反。虽然冈仁波齐峰并不是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因为独特的外形和文化背景,让人不由觉得冈仁波齐有种独特的魅力。

转山道上有不少带有传说的景点和玛尼堆,每走到这样的地方,大家都会在此十分虔诚地跪拜。

翻越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是转山途中挑战最大的一段。高海拔加上碎石路相当消耗体力,即便是藏族人,在翻越这里时,也会明显感到吃力。不少外地转山者会因为身体不适,在这段路上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

在不到两公里的水平距离内,攀升绝对高度达到762米的卓玛拉山口,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下,这是个巨大挑战。穿过这里后,在卓玛拉山口挂经幡几乎是每个转山者必做的一件事。

从卓玛拉山口下山后,一大家人在路边喝水休整。大多数藏民要在1天内完成全程,所以他们只能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路。

一个拿望远镜的孩子,在快到终点也是起点的塔尔钦附近的一座营地上眺望。经过了50多公里,转山1圈快到终点,但对于一个虔诚的信徒而言,转山才刚刚开始。

转山一圈回到塔尔钦,这个每天晚上9点以后才能正常供电的小镇。不禁会对这个略显喧嚣的地方产生一份别样的好感。对于普通人来说,徒步完成一次转山,已是一次磨练,可以享受短暂的“正果”了。

当休整完毕再次出发,继续转山的旅程时,才深深感到,转山也许就意味着一种轮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