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长青清霜飞雪 2014-08-13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长青小学       夏双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齐读课题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了,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弦”什么意思,“绝弦”怎么理解,题目《伯牙绝弦》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3.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4.《伯牙绝弦》是我们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5.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打开书137页,自己把读文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先来看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卡片出示)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泰山洋洋兮//江河伯牙谓//再无知音

三、读懂课文内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生畅谈

1.光了解大意对于学习文言文是不够的,我们要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为此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学习指南。(课件出示)
  “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插图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自己准备好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哪个组先来汇报。(汇报)

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很好。再观注课文前三句话(课件出示)有一个字连续出现了多处,你发现了吗?(善)

这个“善”字共出现了几次,每次意思一样吗?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中这两个字什么意思?

后面的两个可以怎么说?(好啊!)
  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一个“善”字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2.课文第一句话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文章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再读课文,用“——”用画出相关句子。

汇报:

第二句 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弹出来,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的琴技?

因为伯牙的琴技已经出神入化、得心应手,钟子期才这样赞曰“峨峨兮若泰山”(生齐读)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只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登泰山晓天下”,年轻的杜甫曾登上泰山的峰顶,情不自禁的赞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峨峨兮的泰山吧。(课件出示图片)

此时你会情不自禁的赞曰泰山真     泰山真    泰山真 

把你们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再读读(齐读第二句话)

第三句 (课件)这就是伯牙心里想的江河,听,这就是子期听到的琴声,如果你是子期,你仿佛感受到了怎样的江河?(生自由谈)

心中流淌着怎样的河,就用你的声音去表现吧。(齐读第三句话)

3.同学们想一想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生自由谈)

 古人也常以琴言志,诉说心声,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着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诉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在用琴声表达自己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第二句、第三句)。
     4
.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假如伯牙正在鼓琴,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板(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
.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7.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8.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9.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0
.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最后一句话。  

四、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他用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方式追悼知音,让人心酸让人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全文。

2.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77个字写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您就可以称他是你的(齐读)知音;当然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满怀着希望,再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齐读)知音。
     3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在音乐声中结束)

  板书:

          25.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所念       必得之 

知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